李曉涵
摘要:基于目的論視角背景之下,本文將以外國文學名著《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翻譯為例,分析翻譯理論指導(dǎo)下的翻譯方式在《湯姆索亞歷險記》著作翻譯過程中的具體表現(xiàn),從而讓讀者更好地閱讀和品味名著中文字所蘊含的深處意義。
關(guān)鍵詞:目的論視角;《湯姆索亞歷險記》;文化翻譯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著名小說家馬克·吐溫于1876年發(fā)表的一篇長篇小說。該小說自出版以來,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也是一部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曾被選為小學語文課文供廣大中國學生學習。因此,從目的論的角度研究《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翻譯有利于中國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義,明白作者寫作的真實目的,感受外國文學作品語言構(gòu)思的精妙之處,從而體味原文中所展現(xiàn)的當?shù)匚幕罢嬲齼?nèi)涵。
一、基于目的論視角下對《湯姆索亞歷險記》詞匯翻譯的思考
在翻譯者翻譯外國文學名著的時候,目的論屬于常見的翻譯理論,其主要內(nèi)涵側(cè)重追求對于外文詞匯或者短語主旨的翻譯及傳達,反而并不重視對于詞匯或者短語含義原封不動的翻譯,因此在該理論指導(dǎo)下翻譯出來的著作內(nèi)容更容易為讀者所理解所領(lǐng)會[1]。比如說,在翻譯著作《湯姆索亞歷險記》中的詞匯時,像是主人公湯姆所說的“Oh,shucks,Ill be just as careful.Now lemme try.Say-Ill give you the core of my apple”一句中,所出現(xiàn)的“shucks”一詞常規(guī)含義是“哎,哪里哪里”,但若是直接作為翻譯引用進原句,整個句子的表達將會變得不夠順暢。基于翻譯目的論視角來看,若是按照湯姆打趣姨媽的調(diào)皮語氣翻譯為“嗨,沒有的事”,整個句子將會變得更加富有生命力,從而讓讀者很自然地感受到主人公在說出這一句時內(nèi)心世界所發(fā)生的變化。
二、基于目的論視角下對《湯姆索亞歷險記》語句翻譯的思考
基于目的論視角來看,翻譯者在翻譯外國文學名著的時候,應(yīng)該帶有雙向性思維,即在準確理解著作原句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適當豐富對應(yīng)翻譯語言的表達效果,從而幫助讀者準確理解原著語句所描述的真實情節(jié),體現(xiàn)出語句翻譯的實際效果。例如,著作《湯姆索亞歷險記》中有一句“and giving orders in dismal whispers that if‘the foestirred,to‘let him have it to the hilt,because‘dead men tell no tales”,描寫了一位具有陰險狡詐性格印第安人的內(nèi)心世界?;谀康恼撘暯莵砜?,在翻譯時一定要通過語言的巧妙借用,以戲謔醒的口吻展現(xiàn)出人物性格的陰險和狠毒,所以翻譯者巧妙借用了中文俗語“紅刀子進白刀子出”和“只有死人才不會將秘密泄露出去”兩句展開翻譯,所表達的效果隨之變得非常鮮明。
三、基于目的論視角下對《湯姆索亞歷險記》文化翻譯的思考
翻譯文學名著不僅考驗翻譯者對于詞匯以及語句的理解能力,更考驗著翻譯者對于中西方文化以及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掌握程度,因為這些都需要在翻譯的時候巧妙的展現(xiàn)出來。例如,在《湯姆索亞歷險記》著作中,當主人公湯姆在學校誦讀了兩千節(jié)《圣經(jīng)》之后,華爾特斯先生曾經(jīng)用“...for knowledge is worth more than anything there is in the world”一句評價及表揚湯姆。在翻譯的時候,考慮到中西方文化在語言表達方面的差異,曾經(jīng)有翻譯者運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作為翻譯,從而恰如其分的將句子的原本意思表達的淋漓盡致,屬于利用中文思維翻譯外國文學著作的典型表現(xiàn),符合翻譯目的論的基本特征。
四、基于目的論視角下對《湯姆索亞歷險記》童趣翻譯的思考
基于翻譯目的論理論,在將語句連貫表達出來的同時,還要結(jié)合主人公的性格或者生活環(huán)境,巧妙提升翻譯語言表達的趣味性,從而體現(xiàn)出翻譯的“童趣”。例如,《湯姆索亞歷險記》原文中主人公湯姆在親近大自然的時候,曾經(jīng)哼唱過一段兒歌“Lady-bug,Lady-bug,fly a way home,your home is on fire,your childrens alone”。不同翻譯者對于這段兒歌的翻譯各有側(cè)重,其中最為業(yè)界所稱贊的則是譯者范純海和夏旻所翻譯的“花大姐,花大姐,快快回家,你家著火了,快回去救娃娃”,點晴之處正在于運用了我國兒童所耳熟能詳?shù)摹盎ù蠼恪币辉~,相較于其他譯者經(jīng)常翻譯的“瓢蟲”一詞便顯得多了幾分童趣,這時讀者往往更容易感受到主人公湯姆天真調(diào)皮的性格,從而加深對于著作語言的理解程度,正契合目的論所強調(diào)的翻譯思維邏輯性[2]。
五、結(jié)束語
在外國文學名著的翻譯過程當中,目的論翻譯理論的應(yīng)用變得愈發(fā)廣泛。這種翻譯理論能夠指導(dǎo)翻譯者在理解原文含義的基礎(chǔ)上,完整的向讀者傳達外文名著語言運用的本意,從而引導(dǎo)讀者逐漸剖析著作的深層主旨。作為翻譯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翻譯目的論的推廣與應(yīng)用,很大程度上幫助翻譯者拓展了在翻譯外國文學名著時的思考視野,能夠?qū)⒄Z言背后所蘊含的情感潛移默化的傳達給讀者。
參考文獻:
[1]趙麗華.目的論視角下《湯姆·索亞歷險記》翻譯研究[J].語文建設(shè),2017(15):73-74.
[2]秦銀銀.目的論視角下兒童文學的翻譯-《湯姆索亞歷險記》兩個漢譯本的對比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