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圣芳
摘 要:在語用視野、文體意識的共同關(guān)照下,古詩教什么?試從關(guān)鍵詞語、表現(xiàn)手法、典型意象三方面思考古詩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
關(guān)鍵詞:古詩;語用視野;文體意識
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特點。教學中應當體現(xiàn)不同體裁的課文在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策略上的各異?!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頒布以來,鎖定“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的課程性質(zhì)定位,“語用”“文體”成為小語熱詞。在語用視野、文體意識的關(guān)照下,詩歌體裁中古詩這一類課文教什么呢?
一、教關(guān)鍵詞語,體會語言之美
詩歌文體語言最大的特點在于精粹,古詩尤其如此,特別是用得精當?shù)膭釉~,抓住它們的傳神之處,細細揣摩品味,往往如同拿到了一把理解詩意、體會詩情、進入詩境的鑰匙。
提到用字之妙,我們立刻會想到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之傳神,讓我們仿佛見到春風的到來,所到之處江南桃紅柳綠,草長鶯飛。一個“綠”字,化不易傳達的聽覺、感覺而為視覺,給人強烈的美感享受,可謂“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的典范。齊己《早梅》詩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原句為“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鄭谷將“數(shù)”改為“一”,梅之“早”頓顯。齊己佩服不已,尊稱鄭谷為“一字師”。王駕《雨晴》一詩:“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蜂蝶飛來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王安石改“飛來”為“紛紛”,蜂忙蝶亂的側(cè)寫令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除了這些有典可查的用詞可教,古詩中精粹的詞語俯拾皆是,都有教學的價值。例如,王崧舟老師在教學《楓橋夜泊》時,敏銳地抓住了“對愁眠”的“對”字引導學生理解、品味。王老師首先出示“對”在字典中的四個義項,讓學生選擇在這首詩中怎么理解,然后重點區(qū)別“面對”和“配合”。如果選擇“面對”,詩人面對的江楓、漁火則是孤立的;如果選擇“配合”,則江楓、漁火與詩人是互動、交融的。最終學生反復揣摩后選擇的“配合”則還原了詩人的本意,獲得了“以我觀物”的審美感受。
二、教表現(xiàn)手法,感受技法之美
古詩的表現(xiàn)手法十分豐富。表達方式上,有描寫,有議論,有抒情。修辭手法上,有比喻、擬人、夸張、反問等。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描寫手法上,有對比、聯(lián)想、想象、虛實相生、動靜結(jié)合等,這就給我們的教學提供了無限可能。但是教學內(nèi)容的無限性與教學時間的有限性形成了一對永恒的矛盾,教學中我們就必須遵循學生的年段特點、訓練目標,選取最能體現(xiàn)“這一個”突出特點的教學內(nèi)容,凸顯“這一個”的獨特語用教學價值。
如“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最突出的特點是以互文手法綿亙時間,拓延空間;“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薄昂馇镌聝上嗪停睹鏌o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边@些詩句最大的特點是奇特的想象。而“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對比是這些詩句的突出表現(xiàn)手法。
三、教典型意象,領悟意境之美
意境之美,是古詩美的最高境界,學習古詩,最難的就是領悟意境,即所謂“入境”。意境是什么?它是詩人主觀之情和客觀之景的結(jié)晶。意境看不見,看得見的是意象。意象是什么?是詩人把自己的心境、情感投射到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上。古詩由意象構(gòu)成,那一個個典型意象,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個個生動符號。因此,領悟意境應由一個個意象入手,“由象入境”,為學生和詩人、學生和傳統(tǒng)文化架設一座跨越千年的情意相通的橋梁。
例如,月亮是古詩中“出鏡率”最高的典型意象,“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薄芭e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币龑W生發(fā)現(xiàn)這些詩句都借助月亮這一意象,表達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月亮代表“思念”?!爸烊笜蜻呉安莼?,烏衣巷口夕陽斜?!苯虒W中我們可以抓住“野草花”“夕陽斜”兩個意象,寂寥慘淡的氣氛、敗落凄涼的背景立刻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
王崧舟老師在《長相思》教學中,抓住了“故園”這一典型的意象展開教學,拓展“慈母手中線”“忙趁東風放紙鳶”“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等。這些詩句中的場景,便是中國人眼里的故園?!肮蕡@”的形象在學生眼里逐漸具體、豐滿起來之后,引導學生想象、寫話:“故園無此聲,故園又有什么呢?”如此一來,“故園”的意象便在學生心里鮮活了、厚重了,領悟《長相思》的意境之美便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1]劉仁增.語用,開啟語文教學新門[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05.
[2]楊斌.發(fā)現(xiàn)語文之美[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05.
注:此文屬湖南省重點資助課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構(gòu)建語用課堂的策略研究》成果。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