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興靈
【摘 要】 新課改倡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結合自己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對小組合作學習作初步的探討,并初步研究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合作學習能讓學生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交換彼此的獨立見解,展示個性思維的方法與過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見解更加豐富和全面。
【關鍵詞】 小學語文;小組合作探究;課堂教學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課程實施建議中,“自主、合作、探究”已成為新課程中最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合作,是共同活動的基本條件,是集體凝聚力的核心,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它能克服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滿足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它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納入人際交往,對于認知發(fā)展有促進功能。接著,我從以下幾方面談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究的認識:
一、正確認識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智力因素、學習態(tài)度、學習水平以及學習情感等幾方面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把學生分層次,在尊重學生自愿原則的基礎上,搭配成若干 “ 組內異質、組間同質 ”的學習小組,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下的個別化教學策略,它容因材施教的思想于班級教學之中,在個別教學與集體教學間構建一座橋梁,實現兩者的優(yōu)勢互補,以集體授課為基礎,以合作學習小組活動為主體形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教學,力求體現集體性教學與個體性教學的統一。是以學生的互動合作為動力資源,以團體成績?yōu)楠剟钜罁囊环N具有共同目標導向的教學活動。
新課程標準倡導“合作”這一學習方式,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因為,合作學習能讓學生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交換彼此的獨立見解,展示個性思維的方法與過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見解更加豐富和全面。同時,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動的和諧氛圍內進行學習,有利于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養(yǎng)成。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
(一)分組合理,搭配科學
合作學習是以學生自主性為前提,依靠團隊協調,以優(yōu)帶差,通過讓學困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積極思考,主動發(fā)現問題,并在優(yōu)等生的引導下得以提升和突破,并使優(yōu)等生在講解的過程中對知識鞏步和理解,充分發(fā)揮每個人在組內的作用。通過對比他人,從自身劣勢出發(fā),學習別人優(yōu)點,從而鍛煉自己的思維敏捷性。因此,合理的分組應該是 4~6 個人最為適宜,學習以好中差互相搭配,同時對比小組成員的脾氣、性格等差異,科學安排,讓每一個人在小組中都有所體驗。
(二)設計問題具有針對性
一個小組能夠有效討論,不光是在學生的思維活動上,還要有一個適宜學生討論和研究的話題。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能過于簡單,太簡單就難以讓學生在合作中有明顯的提升,也不能太難,否則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設計問題時,應根據學生的整體水平和個體差異進行,旨在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操作過程中的規(guī)范性
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有兩種學生角色,一種是學習的操作者,另外一種則是學習的檢查者。這兩種角色應由學生交換,在學生一方說明自己在問題中的推斷和演繹時,另一方應給予評價以供組內討論 ;作為小組合作的中心發(fā)言人,其代表的是小組全體成員,而不是個人,應站在小組的角度回答問題,小組發(fā)言人應輪流擔任,體現機會均等意識。
(四)教師的角色轉換
原先設定的教師角色更多的是傳道、授業(yè)和解惑,現在教師則被賦予引導者、指揮者,組織者角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計劃制定適合學生學習的氛圍,也要根據教學情況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三、合作學習的體會及反思
我認為,在組織合作學習時,我們必須考慮到如何使每個學生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否則,合作將流于形式;我們還應要求小組對于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小組合作中得到提高。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達成數學的過程性學習,有利于學生的協作思想和創(chuàng)新思維,在合作中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學會幫助。它至少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學之間互幫互學,以優(yōu)帶差;二是增加學生發(fā)言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三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辯論的機會,在辯論中鍛煉思維的敏捷性。學生的積極參與、相互交流能逐漸形成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積蓄了學習的后勁,培養(yǎng)了學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感,逐漸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使學生整體素養(yǎng)得到持續(xù)提高。
合作不僅是教師間的教研相長,也是師生間的教學相長。通過合作問題、情景的設置研討,對教師的知識結構及技能素養(yǎng)有進一步的提高,也利用教師對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通過有效的數學合作學習,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團結的協作精神和促進人際交往能力,能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培養(yǎng)合作意識、團隊精神。
總之,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們認識到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開展合作學習,只要遵循教學原理,把握好時機,調控好過程,就一定能夠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從而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有利于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的合諧,更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出色完成。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不斷進行探索和總結,更新教學方法,才能適應學生現在和以后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謝芳. 淺談小學語文合作學習[J]. 考試周刊,20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