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艷
摘 要:在“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技術已成為高職教育課堂重要的教育教學工具之一。文章以高職“石油地質基礎”信息化教學為例,結合高職教育課程信息化教學架構的設計,對高職“石油地質基礎”信息化教學課程進行了適當的分析,以便為高職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借鑒。
關鍵詞:高職“石油地質基礎”課程;信息化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1.課程設計思路
結合高等教育及職業(yè)教育理念的特點,高職院校在進行“石油地質基礎”課程信息化教學模式的設計過程中,應以學生職業(yè)拓展能力、職業(yè)遷移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為依據。即依據高職學生思維認識模式,將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提升作為主要教學內容,突出為石油行業(yè)服務的高職教育特點。在進行具體“石油地質基礎”信息化教學設計過程中,主要依據相關專業(yè)學生職業(yè)崗位特點進行課程體系的構建,然后根據具體崗位需求進行課程內容的進一步開發(fā),最后結合行動導向的相關內容確定具體的教學模式。
2.課程設計架構
高職“石油地質基礎”課程信息化教學模式設計實施主要依據教育與學習一體化的行動指導理念,學習訓練交替進行。在整體教學過程中高職學生為教育中心,結合教師對課程的適當指導組織,可進一步豐富“石油地質基礎”信息化教育教學體系及內涵。在具體的課程實施過程中,相關教師可在“石油地質基礎”相關信息化課程平臺的基礎上,將具體課程中的網絡信息以超級鏈接的形式或者以資源推送的方式進行公布,然后結合虛擬仿真、動畫演示等模式在具體課程中進行組織教學,為整體高職專業(yè)綜合思維認知能力的提升提供依據。
1.課程導入
“石油地質基礎”課程基于以上內容可設定理論課程、實踐課程兩個方面內容。首先在理論課程導入過程中,相關專業(yè)教學人員可提出課程相關問題,激發(fā)學生對“石油地質基礎”信息化課程網絡平臺的興趣。而在實踐課程導入時學生可根據相關教師提出的問題進入具體的“石油地質基礎”學習情境,通過瀏覽“石油地質基礎”信息化課程平臺的相關內容,了解基礎的實踐課程知識,為后續(xù)自主學習探究過程的順利開展提供依據。
2.自主探究學習
在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可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設計進行“石油地質基礎”微課的制作展示,為學生自主學習《石油地質微課》提供基礎規(guī)則指導。同時在微課展示過程中結合具體工程實際事例引導相關學習人員進行自主探究。這種情況下學生也可以利用教師提供的微課視頻進行自主學習,并根據實際工程應用情況進行相關知識點的進一步分析[1]。在具體的“石油地質基礎”自主探究模式構建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加強相關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結合石油地質專業(yè)知識的系統(tǒng)、科學性,為學生獨立思維模式的構建營造一個活潑自由的學習氛圍。
3.反饋與歸納
在高職“石油地質基礎”信息化教學模式中,注意包括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方面學生可根據教師的課程引導,結合相關工程實例,開展自我實踐操作。同時通過做筆記、理論探究等活動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進一步鞏固提升。另一方面教師可根據學生自我探究情況,進行合理的引導輔助,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差異,對學生進行獨立輔導[2]。同時在學生合作探討的基礎上,教師也可以根據以往教學知識為學生進行整體知識體系的進一步梳理,便于形成一個完善的知識教育架構,為學生思維知識網絡的構建完善提供依據。
綜上所述,為了促使相關專業(yè)學生了解“石油地質基礎”信息化教學模式,可通過“石油地質基礎”信息化課程平臺的建立,將具體的課程信息推送到相應的信息化課程平臺上。通過“石油地質基礎”微課程的進一步構建,結合石油地質實際應用情況的指導,促使學生更加系統(tǒng)、全面地掌握石油地質基礎知識。最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可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實地探究。通過相關信息化模式的構建,可為“石油地質基礎”課程效果的進一步提升提供依據。
[1]張 菊.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研究[J].無線互聯(lián)科技,2016(10):84-85.
[2]唐 詠,劉書凱.高職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實踐與研究[J].考試周刊,2017(7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