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璐
摘 要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傳統(tǒng)的語文授課理念存在的不足日益凸顯,授課理念的革新勢在必行,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他們自主的學習能力。實踐證明,學案導學模式的合理運用有助于優(yōu)化教學過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習的主動性,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本文結合筆者自身對導學模式的實踐,以促進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為目的,就導學案的目標和問題等方面談談優(yōu)化導學案設計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 優(yōu)化設計;導學案;高中語文;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7-0225-01
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地學習,很少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這種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高中教育的發(fā)展需求。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推廣與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越來越多的高中語文老師認識到培養(yǎng)高中生獨立學習與實踐能力的重要性,于是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而在“學案導學”為主的教學模式中,能夠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語文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導學案是指教師根據(jù)一節(jié)課教學知識的特點、教學目的,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jīng)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是集教案、學案、筆記、達標測評和復習資料于一體的師生共用的教學文本,是“教學合一”的載體。目前,“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的中越來越廣泛,但是老師對于這種模式的認識大都處于探索的階段。本人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試著改變自己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把導學案運用到課堂上,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希望不斷優(yōu)化導學案的設計,以打造更有效的語文課堂。以下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如何優(yōu)化導學案的設計”談談自己幾點思考。
一、注重導學案的目標設計
導學案的設計不僅要緊扣教材的重難點,還要符合學生的學情,因此設計導學案必須首先要研究學生學習目標。一份優(yōu)秀的導學案,必然有十分明確的學習目標,這是課堂教學的起點與歸宿。在數(shù)量上一般設計三到四個教學目標,過多的教學目標會難以落實,會導致教學重難點不突出。還要注意難度的把握,難度設計要有一定的層次性。
目標的設計要有一定的科學依據(jù),這就要求教師認真研讀《課程目標》與《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特別是《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是學科教學、學業(yè)評價、高考的基本依據(jù),它給我們指明了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與“發(fā)展要求”,并且可以幫助我們合理地控制教學進度與難度。比如我們在教《仁者愛人》時,可以結合學生學情,然后根據(jù)《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設置這樣的學習目標:(1)理解并積累文中常用詞語,比如“病”“微”“其”等在文中的意思;(2)背誦1.6、5.26兩章節(jié);(3)理解“仁”的豐富內涵;(4)認清孔子的“仁愛”與墨子的“兼愛”的區(qū)別。其他《論語》章節(jié)的課文都可以依照這樣的辦法設置學案的學習目標,這樣的學習目標符合以上對目標設置的幾點要求。
二、注重導學案的問題設計
導學案問題的設置和學習過程的安排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際,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呈現(xiàn)階梯式結構。設計問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首先,設計的問題能解決重難點;其次,設計的問題不宜過多也不宜過碎;再次,設計的問題要求學生深入閱讀文本;最后,設計問題要呈現(xiàn)階梯式層層遞進。比如《漁夫》學案可以這樣設計課堂上探討的問題:(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樣的形象?試結合文中的相關語句來回答。(2)除了塑造屈原的形象外,還塑造了漁夫的形象,試著探討塑造漁夫形象的意圖。(3)寫一段文字表明你對屈原之死的看法,不少于80字。這樣設計的問題是有層次的,每個問題解決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前三個問題的解決需要學生深入文本閱讀,也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最后一個問題的設置比較開放,能夠考察學生的表達能力。
問題設計還要根據(jù)不同的文體需要,小說的問題設計要突出小說三要素,散文的設計要突出作者情感的表達方式與語言的特點,文言文要抓住“文”與“言”,既要解決文言字詞,也要解決文章的寫作思路。問題的設計不能夠千篇一律,我們要緊扣教材的重難點設置不同的問題,并合理安排問題的次序。問題的設計形式還應該多樣化,有加點字的注音,也有成語的解釋,還要有重點句子的賞析與問題探討等。
三、注重導學案的知識補充與拓展
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掌握課文的內容與拓展知識面,導學案中應該有一塊是關于知識補充的內容,比如文學常識的補充,對作者進行簡要的介紹,對文體進行說明,補充背景文章等。這些內容的補充設計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學校學生的基礎相對的薄弱,學校文化建設也有待提高,學生閱讀量不大,導致學生的知識面比較的狹窄,根據(jù)學習的內容提供相應的文化知識,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我們設計《漁夫》的導學案時,可以加一些文學常識,對屈原與《楚辭》做簡要的介紹,適當補充本課需要了解的文化背景。
參考文獻:
[1]王榮生.對“非指示性”語文教學的幾點建議[J].中學語文教學,2005.
[2]孫麗艷.語文“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運用與反思[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3.
[3]楊文.淺析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雜志,2014.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文進紅.使用導學案構建高效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4.
[6]彭天菊.導學案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運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4.
[7]浙江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業(yè)指導委員會訂制.浙江省普通高中學科教學指導意見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