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
[摘 要] 微課隨著信息技術和多媒體的飛速發(fā)展進入了初中數學課堂,這讓初中數學學科教學因此變得更加富有智慧的火花,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因為微課和課堂教學的融合而被徹底改變.
[關鍵詞] 微課;構建思路;課堂教學;智慧課堂;應用
微課的應用形式與目的隨著新型學習方式的不斷增加而呈現出更加多樣的態(tài)勢. 微課的應用多樣化發(fā)展因其與混合式學習、碎片式學習、移動式學習的不斷整合而展現出更多新的思路與視角. 微課存在如下特征:
(1)短小精悍的微視頻是微課最為主要的展現形式與載體;
(2)結合各種學習資源并針對某一特定知識進行講解是微課內容上的主要體現;
(3)微課可在課前、課中、課后等多時段進行靈活應用;
(4)個性化學習、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等多種學習都因為微課的應用而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本文從初中數學學科視角就基于微課如何構建初中數學智慧課堂談幾點筆者的思考.
微課應用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構建思路
1. 如何在新授課中構建
新授課在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一般包含導入、新知講解、練習鞏固、拓展延伸、課后小結以及布置作業(yè)等諸多的環(huán)節(jié)與步驟.
初中數學教師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對于課題的導出一般會采取情境、復習以及問題等形式與方法,然后就是新知識的講解與題海戰(zhàn)術對新知的鞏固,隨之教師就會針對本課教學內容進行小結并布置課后作業(y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往往依據學生作業(yè)解題情況來進行檢驗.
我們在這種新授課的教學模型中可以觀察到學生近乎機械地學習,學生對于學習這些知識所存在的意義以及原因根本無心探尋. 本文基于原有教學模型進行了問題驅動式的智慧教育模型的構建. 首先,教師應該將學生比較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任務精心設計進智慧教育的課堂. 如果教師能夠將設計的問題與生活進行緊密的關聯(lián)與滲透,學生在解題時才會因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而倍感有趣,對教師所要講解的知識也才會迸發(fā)出主動學習的激情,因此,問題或任務如何有效提出是教師應該仔細斟酌的. 然后,教師應在教材內容的鉆研中將適合這些內容的呈現方式進行一一羅列與設計,使得學生在面對不同內容時順勢接受、獲取或者探究,最后再根據學生的個性化水平進行不同水平的測試與訓練,并因此促成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成功梳理.
2. 如何在復習課中構建
知識梳理是初中數學復習中慣常采用的方式,教師因此往往會將某單元或其階段的內容羅列、整理成復習要點并幫助學生依據這些內容進行梳理,然后再用一些精心選擇或設計的問題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最后根據這些知識與問題的復習對這一知識模塊中所運用的方法進行整理,使學生能夠對這些方法進行綜合性應用.
事實上,很多學生在教師這種常規(guī)的復習中并不能真正掌握所學知識,教師對于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也并不能真正了然于心. 本文基于這些問題的解決進行了復習課模型的調整,智慧教育模型復習課首先應該借助平板電腦等信息化手段讓學生進行一次測試,并及時將學生的測試情況反饋到學生本人與教師手中. 學生在這樣及時的反饋中能夠第一時間了解自己在知識掌握與應用中的不足,教師也能在第一時間洞察到學生知識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測試反饋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梳理,根據學生出現的主要問題與重要問題進行精心再復習. 最后再針對復習中出現的主要問題進行鞏固訓練、小結與作業(yè)布置.
案例分析
案例:平行線的判定
1. 教學內容的分析
如何進行平行線的判定以及各種判定的演繹與推理過程是本課微課案例的主要內容.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著手的平行線的判定使學生學習興趣倍增,因此,為學生創(chuàng)造相應的探究環(huán)境,使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解決課堂任務是必需的,這也能使學生學習時的心態(tài)更為輕松和愉快.
2. 學生需求的分析
學生在七年級上學期對于平行線這一概念已經有了初步的認知,具備一定知識基礎與思維能力的學生對于本課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并不困難. 同時,學生在信息技術探究環(huán)境中也會有更加樂意學習與探究的情意表現.
3. 教學過程的設計
(1)創(chuàng)設情境,布置任務
教師著眼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問題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并分成了三個任務:黑板兩邊都有宣傳板,你們覺得應該怎樣放置才能保證其不會歪斜?如果請你在浴室墻面上打一個孔并釘上和原有毛巾架平行的毛巾架,你該怎樣操作呢?英語手抄報上有若干橫線,你們覺得它們之間平行嗎?為什么?教師在給予學生充裕的思考空間后又提供了相應的探究環(huán)境,引導學生在已學三線八角、平行線的相關知識基礎之上進行任務的探究與解決.
(2)應用資源,學習知識
知識學習會因為學生實際情況的不同而展現出區(qū)別和差異. 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對微視頻資源進行一而再、再而三的學習以達成知識的掌握;而理解能力較好又善于思考的學生往往能在探究類的微視頻資源的學習中進行相應的探究. 借助平板電腦、相關軟件、直尺、三角板等對已有圖片進行畫線,及時觀察、調整、顯示線與線之間的交角度數并對相應的操作方法進行自主梳理,最終運用自己的語言將如何判定兩直線平行的方法進行總結與表述. 學生獨立探究遇到阻礙時還可以參考教師提供的微視頻資源,使得自己的探究活動能夠得到及時的指引. 教師講解類的微視頻資源不僅能夠為構建智慧教育模型豐滿整個教學的過程與環(huán)節(jié),還能為其他教師的教學增添更多的教學思路與設想,促進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改進與更新,使教師能夠著眼于自己任教的學生情況構建最為科學而合理的智慧教育模型.
(3)鞏固訓練,提升理解
上述類型的軟件與微視頻資源在鞏固知識階段同樣可以提供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促進他們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 同時,教師還可以設計出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并貼合微視頻資源主要思想的題目,讓一些理解能力較好的學生能夠在具備一定難度的練習中重新對問題產生認知與理解. 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形成自身獨到的理解.
(4)梳理總結,構建體系
學生在知識的鞏固之后對講解類微視頻資源進行再一次學習,往往能使學生對本課所學的三種判定方法進行最終的梳理與總結,并因此將此方面內容進行有意義的知識體系構建.
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因為微課和課堂教學的融合而被徹底改變,學生在各個不同知識點的學習中接觸教師精心設計的不同教學方法而迸發(fā)出發(fā)自內心的學習意愿,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的同時也使得教學改革的本質與目標成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