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寶
[摘 要]化學學科的起源和發(fā)展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所以,實驗是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和開展化學教學的必要手段。微型實驗是化學實驗中的一種,具有環(huán)保、成本低、簡單易操作、安全等優(yōu)點。通過微型實驗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而且能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本文對如何應用微型實驗有效促進初中化學教學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微型實驗;應用策略
一、微型化學實驗的特點
微型化學實驗和常規(guī)性化學實驗的實驗原理是一樣的,但是在實驗過程中用到的實驗藥品和實驗儀器不同,所以實驗步驟以及在實驗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均有差異。和常規(guī)性化學實驗相比,微型化學實驗具有獨特的優(yōu)點。
1.微型化學實驗儀器比較簡單,小巧而容易攜帶。一些微型化學實驗器材來源于平常生活中,如小型注射器、橡膠管、小夾子、礦泉水瓶子等,這些器材便于教師攜帶到教室,直接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共同完成化學實驗。常規(guī)化學實驗大部分是玻璃器材,在搬運過程中很容易碎,所以實驗需要在化學實驗室里完成。因此,設計微型化學實驗可以為學生大大節(jié)約時間,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培養(yǎng)學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己組裝器材的技能。尤其是一些辦學條件差的學校,缺少實驗設備和實驗藥品,可以采用微型化學實驗。
2.微型化學實驗本著綠色環(huán)保的化學理念,保證對一些危險系數比較高的化學實驗進行安全操作,對于一些容易揮發(fā)的有毒氣體做到空間完全封閉和后期有毒氣體充分回收,大大節(jié)約實驗成本。因此,微型化學實驗適用于一些有氣味或者有毒氣體的制備。
3.微型化學實驗有利于推廣項目化教學、隨堂實驗、課外活動實驗等,豐富初中化學實驗形式。傳統(tǒng)的化學實驗局限于實驗室,對學生實驗能力考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微型化實驗采用多樣化的實驗教學形式,可以考核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等,綜合化的考核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二、應用微型實驗有效促進初中化學教學的策略
1.鼓勵學生動手操作
微型化學實驗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在實際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學會放手,讓學生獨自完成實驗,教師可適當地進行指導。在實驗教學中,要排除一切包辦,表演的教學形式,變演示為動手實驗,讓學生敢于自己設計實驗,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而新產生微型實驗憑借著其用量較少、操作簡便的特點,恰好可以讓每位學生都能有機會進行動手實驗,從而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得到提升。例如,氫氣的制取實驗一章,教師在探究原理時,務必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反應的特點,明晰實驗的各個步驟,并努力做到大膽提問。改進實驗儀器和藥品,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這樣的微型實驗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改變實驗用的儀器來讓他們創(chuàng)新有效的實驗方法,當然前提是儀器選擇一定要合理。學生在微型實驗用量少的支持下,可以自我創(chuàng)新實驗,從而在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時,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實驗中,課本上要求我們使用長頸漏斗,考慮到現實因素,我們可以用塑料瓶代替。這樣的思維想法是比較個性化的。改變實驗條件,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化學就是這么神奇,同樣的儀器,同樣的物質,在不同的條件下就會有不同的現象。例如,用氯酸鉀制取氧氣,可以分三種情況,常溫,加熱,高溫。不同的情況產生不同的現象,從而使學生增強了學習化學的興趣,并鍛煉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認真觀察實驗,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化學現象千奇百怪,例如,蠟燭燃燒實驗,用干燥的燒杯罩在上方,會有霧氣產生,還會使石灰水變渾濁。而現象觀察到了,那么原因就需要學生思考了,學生在思考的過程就是創(chuàng)新思維一步步形成的過程。這些實驗都體現了微型實驗的特點,也體現了微型實驗的作用。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多采用微型實驗的方法,使微型實驗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
2.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微型實驗教學
情境教學是初中化學教學中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能夠幫助學生對知識點有一個更加形象直觀的印象,讓學生更加輕松地進行化學知識點的理解。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情境創(chuàng)建的教學手段進行微型實驗,激發(fā)學生對于微型實驗的好奇心,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情境的創(chuàng)建需要把教材的教學內容作為基礎,把實驗教學作為教學手段,讓學生能在情境中更好地學習,感受到化學學習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對于微型實驗的興趣,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未來進行化學學習時有一個良好的化學學習習慣。情境創(chuàng)建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是一定要滿足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需求,不能脫離教材本身,讓學生能夠真正有效地進行化學學習,這也是初中化學教學的主要目的。但是在傳統(tǒng)的化學課堂中教師會忽視微型實驗的使用,對學生進行枯燥的知識點講述,導致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厭惡感,教師需要轉變這樣的教學觀念,讓學生真正的融入到化學實驗學習中。例如,我在對學生進行《自然界的水》這一教學內容時,我會向學生展示一些與水相關的實驗,使用澄清石灰水向里面吹氣,這是一個很小的實驗,但是里面卻有著學生不理解的化學反應,學生對水變得渾濁的現象感覺到很驚奇,使得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產生興趣,接著我會創(chuàng)建一個類似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也參與到這個實驗中,讓學生自己進行操作,使得學生對這個實驗現象有了很深的記憶,并且也會進行知識點理解。在情境中進行微型實驗能夠提升教學效率,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幫助學生更好的發(fā)展。
3.合理布置課后微型實驗
課堂教學只是教學組成的一部分,課后的再次鞏固對學生知識點的運用能力有很大的好處,能讓學生對知識點有更深的理解和記憶。但是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更多布置只是書面作業(yè),很少重視實驗的布置,微型實驗是學生能夠通過自己努力進行的,不需要太多的操作同時危險性也不高,對學生的身體健康有一個更好的保證。學生在課后進行微型實驗能夠更好的掌握知識點,養(yǎng)成良好的化學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化學學習基礎。教師在微型實驗的布置是需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不能夠脫離教材。例如,學生在學習了解硬水和軟水的概念后,教師可讓學生在家里獨立完成“硬毛巾變軟”的家庭微型實驗,通過這種方法不僅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而且也鍛煉了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從而不斷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實踐證明,微型化學實驗以其突出的教學成果和顯著的經濟和環(huán)境效益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所以,教師應該將微型實驗與平時的化學教學聯(lián)系起來,讓化學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發(fā)揮它應該發(fā)揮的作用。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微型實驗教學、合理布置課后微型實驗等措施,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進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勇.微型實驗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版),2017(01):83-84.
[2]沈璐.微型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6(6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