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立榮
[摘 要]隨著新形勢下教學的發(fā)展,提問模式成為當下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它在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往往會因為教師課堂提問模式不當而受到影響,導致苦悶的學習氛圍和學習心情。因此,只有采取策略性的提問,才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提問模式;方法策略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睈垡蛩固挂苍?jīng)說過:“發(fā)現(xiàn)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讓學生學會質疑,主動質疑,既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有效途徑,又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方法。目前,在眾多的語文教學方法中,課堂提問的誘導啟發(fā)與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著密切的關系,課堂設疑提問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下面就結合自己的多年教學實踐談談對這一問題的感觸。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作用及意義
1.增進師生間的交流,增強師生情誼
教學本身就是師生相互交流的場所。課堂提問可以讓師生之間通過問與答的形式增進交流,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同時也營造了一個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師生之間的友好感情。
2.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拓展學生思維
課堂提問是學生通過回答問題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讓學生面對教師和同學不僅讓其膽子變大,更是在這種氣氛下提高其表達能力,以及組織語言能力得到加強,在回答問題中同時還鍛煉了學生對語言掌握和運用的準確性和靈活性。
3.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
一個安靜的課堂喚不起學生的熱情,一個只有教師的聲音的課堂是枯燥乏味的。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動靜相結合,師生融為一體,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師在講授知識時適度的提問,會將學生渙散的思緒拉回課堂,讓他們集中精神思考提出的問題,帶動學生去挖掘問題的深層內(nèi)容。
二、初中語文教學提問教學模式分析
(一)緊扣教學目標,提問具有針對性
教師課堂上所提問的問題,應該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并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認知能力發(fā)展水平,緊扣教學目標,多提一些具有啟發(fā)性、針對性的精煉問題,不但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而且進一步引導他們的思考。
設計課題提問要根據(jù)教學目標,扣住重點,抓住難點。抓重點提問,可以使學生在課文理解上扣住重點,教師加以引導點撥,效果事半功倍;抓難點提問,深入淺出,可以使學生克服課文理解中的攔路虎,更加深入體會文意。如《故鄉(xiāng)》中最后一段:“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边@句話具有深刻的哲理,學生較為難以理解??梢詮暮唵螁栴}入手:課文中的“路”,只是你們看到的這種地上的路嗎?(不是,還隱含有人生的路)那“路”和“希望”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路和希望都是人“走”出來、奮斗得來的)那么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么?(人生的很多希望本來是沒有的,只要我們?yōu)橹畩^斗,便有了希望)這種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提問方式,可以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又不會因為提問過于簡單而使學生思維惰性滋生。只有這種緊扣學習目標,具有針對性地提問才能真正地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性思維。
(二)做到提問“有法”,面向全體
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優(yōu)差兼顧,才能從整體上提高教學效率,這正是我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教師在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時,就應該根據(jù)學情,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由簡到繁,由易到難,既能激活成績好的學生的思維,又要給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一定的機會,既讓優(yōu)生吃得好,又讓差生吃得飽,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變化提問的角度,讓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的展現(xiàn)自己。例如《湖心亭看雪》一課的教學,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那一次我為差一點的學生提出的問題:“誰去看雪?看到了怎樣的雪景?湖心亭上有怎樣的奇遇?”中等水平的學生可回答的問題:“作者是如何描寫雪景的?對文中生動形象的描寫做賞析?!庇心芰Φ耐瑢W思考:“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癡”?對于古代文人雅士的遺世獨立你有怎樣的看法?結合實際例子加以闡述?!蹦且淮?,整堂課的教學中,無論是哪個層次的學生都有話可說,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收獲成就感的同時,也會激發(fā)更高的欲望,當他們的表達欲望,表現(xiàn)欲望都被激發(fā),我們的教學就達到了目的。試想這樣長此以往,對我們的課堂教學也一定是個極大的推進。
(三)提問還應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課堂中的提問,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訓練和提高思維能力,因而教師應注意提問的角度和提問的深度,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啟發(fā)學生,可以使學生掌握解決同一問題的多種解答方法,既拓寬思維的空間,又能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例如,對一篇課文的段落劃分,有時不只一種劃分方法,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標準,又該如何劃分呢?學生通過這些訓練,就會明白原來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單一的,他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自然會舉一反三,靈活變通。
學生在掌握了課本知識后,我們?nèi)绻龑W生把這些知識與課外相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思考,就能擴大知識的利用價值。如在學習了《愛蓮說》一文后,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蓮”的精神品質可以與社會上哪些人聯(lián)系起來呢?又如,學習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一詩句后,可以問學生:在實際運用中,它還包含著什么耐人尋味的哲理?再如,學習了《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中竺可楨持之以恒的精神后,可讓學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這種精神?能具體說說他們的感人事跡嗎?這幾個思維發(fā)散的提問都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問”,讓學生想得“深”、想得“廣”,并把“問”與閱讀、寫作、做人聯(lián)系起來,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縱向、橫向的發(fā)展,有些還對學生加強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三、結語
總之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培養(yǎng)學生學會提問,讓學生多動、多說、多看、多問、多表現(xiàn)、多思考,讓他們自己“跳起來摘果子吃,而不是老師拿果子給他們吃”,盡量多給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和活動空間,把提問題的方法交給學生,把提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因此,教師課前應精心設計好各種類型的課堂提問,形成有自己特色、適合學生口味的提問藝術風格,以達到共同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吳珊. 關于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分析[J]. 亞太教育, 2016(23):189-189.
[2]李愛平. 試論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chuàng)新[J]. 考試周刊, 2016(67):27-28.
[3]吳美娟.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J]. 課外語文, 2016(13):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