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瑪古麗·阿勒格斯別克
[摘 要]數學知識具有典型的抽象特征,是小學生必須接觸的一門基礎課程,學生具備了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抽象思維能力,才能在深層數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研究中發(fā)揮出更大的主體優(yōu)勢,順利走上一條全面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之路。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師必須完成的一項艱巨任務。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明確,思維活躍度不足,自學熱情普遍不高,教師始終沿用一種教學方法,要求他們通過死記硬背概念、公式,來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時常忽略學生是否能夠真正理解與消化,這就造成了課堂提問教學實效性的明顯降低,學生學科成績的進步空間更是非常有限。為此,筆者特意進行了小學生數學提問能力培養(yǎng)教育的重新思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問能力;培養(yǎng)教育;有效策略;研究
一名優(yōu)秀的數學教師,必須把學生看做主要的指導對象,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及時調整課堂的引導方向,研究新的方法,探索新的途徑,全心全意服務于全體學生,以促進他們學科成績與學習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選用有效策略來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只有讓小學生切實感知到學習的最大樂趣,他們才有機會真正的學好數學,構建完善的認知體系,彰顯人生的最高價值。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教師設計任何教學方案,組織任何教學活動都要按照學生的個性特征,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滿足他們的不同要求。
一、鼓勵學生勇敢提問
小學生的學習經驗不足,知識儲備不夠豐富,遇到困難、復雜、抽象的數學問題常常表現(xiàn)的十分迷茫,脫離教師引導就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探究思路局限等情況,久而久之,學生的自學熱情就會有所下降,教師后續(xù)教學計劃實施起來難度較大,效率較低。鑒于此,教師就要重新確立教學目標,深度整合課程資源,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融合多種趣味元素來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誘導學生主動投身于知識的海洋,大膽放飛自我,走向新的成功。讓學生敢提問的方法多種多樣,對不同學生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如對提問時過于緊張的學生,教師可以對他們進行重點鼓勵;對不敢在公眾場合提問的學生,教師要選用個別提問法,激發(fā)學生的提問興趣;對表達能力差的學生,教師應將問題寫成文字后再指導學生去思考。
二、創(chuàng)設和諧問題情境
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因此,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新奇的數學問題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質疑興趣,以趣生疑,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主動愉快地獲取知識的狀態(tài)。而且教師要把引導學生質疑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保證有一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質疑。無論學生提出什么問題,教師都要積極引導、鼓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質疑問難的氛圍。如教學“分數的意義”時,為了加深學生對單位“l(fā)”的理解,讓學生拿出自備的長方形紙張。折出它的1/2來,折好后,讓同桌的同學比較大小。當學生比出大小后,教師問:“你們還有什么疑問嗎?”這時,有的學生問:“大家折出來的都是紙張的1/2,為什么大小不一樣呢?”教師表揚這位學生問得好,并讓學生把自己的長方形紙張再進行比較,得出:每人拿的長方形紙張大小不一,單位“1”就不相等,所以1/2也不相等。這樣,由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從中得到成功的體驗。
三、采用連續(xù)追問法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學生的某項問題在獲得了肯定性或是明確否定的回答之后,則會順著思路而對問題展開更深的追問,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常常會驅使他們對一個問題必須要刨根問題,通常最為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便是直接提問“為什么”,如在教學“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表面積計算”時,教師可先向學生提問:“在看到這一課程題目內容時,你最想從本節(jié)課中學習到那些知識呢?”學生們則七嘴八舌的搶著回答,有的說是:“我想了解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表面積是什么?”,對此教師便可進一步引導學生,直到有的學生提問:“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表面積應該怎么計算呢?”,便可導入相應的課程內容。通過這樣不斷的引導學生連續(xù)追問,可促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知識產生出極大的興趣與熱情,同時也將對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四、學會靈活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積極地從數學角度提出相應問題不是教學的主要目的,問題解決的核心是要指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靈活地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的個性特點在提出、解決問題過程中得到全面發(fā)揮,也能夠進一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指導學生靈活、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使每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潛力都得到全面發(fā)掘,也能夠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和價值。如針對學生所提問題“圓柱上下兩個底面的面積是否相等”,教師可以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指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來解決問題,討論如何來證明圓柱兩個底面積相等,并鼓勵學生通過剪、量、疊等多種方式來證明。如可將圓柱上下兩個底面疊起來,觀察其是否完全重合;也可以用現(xiàn)有工具測量兩個底面的直徑、半徑和周長是否相等。這樣指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來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也能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促進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
五、樹立學生提問自信
樹立學生的提問自信是保證學生敢于提問的基礎。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許多學生都是因為缺乏自信而不敢提問,為此教師必須要樹立起學生的提 自信。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多進行提問,給予他們提問的空間和動力,另一方面教師要在學生提問后,給予積極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提問是受到教師認可的,以此來構建起學生的提問自信,讓他們能夠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真正的做到敢于提問、樂于提問,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主動性,也為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條件。
六、結語
總之,數學知識的學習對于小學生十分重要,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提問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提高了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因此我們要積極的研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培養(yǎng)的措施,從而幫助學生提問能力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金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4)195-195.
[2]季忠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J].新校園(上旬刊),2014(5)252-252.
[3]古淑艷.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提問能力培養(yǎng)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1)9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