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雅祺
【摘 要】語文習作教學長期高耗低效,根本癥結在于沒有明確的序列劃分。語文課程重構是在“整體”視角下對小學習作教學的性質有了新的認識,對寫作教學的目標有了新了規(guī)定,以及對寫作教學的評價標準作出了新的調整。小學寫作教學不僅需要理念上的突破和更新,更需要教學實踐中的探索和指引。筆者認為小學寫作教學序列的研究中最重要的劃分依據之一便是文體,通過對文本序列的研究,探索符合小學生心理特征和寫作教學一般規(guī)律的小學寫作教學文體序列的運行框架和教學策略。
【關鍵詞】習作教學;文體;序列;單元結構
一、習作“文體序列”教學的內涵厘定
首先,本項研究是“基于語文課程標準”的研究。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根據、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寫作教學的總目標和階段目標以及寫作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開展研究,探索能夠有效的實現《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寫作教學目標,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語文教學素養(yǎng)的寫作教學序列;二是不機械拘泥于《語文課程標準》,根據現場教學資源的可能和需要,開展創(chuàng)造性地研究,構建立意深遠、視野開闊、科學合理、易于操作的寫作教學序列。
二、習作序列教學的價值回歸
1.習作文體序列教學的價值旨歸
近幾十年來,關于作文教學序列的研究是作文教學研究的一個熱點,這些研究表現為兩種趨勢。第一種趨勢是將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提出的作文要求具體化,變成序列訓練的計劃。第二種趨勢是根據小學生作文能力形成的客觀規(guī)律,也盡量考慮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編擬相對獨立的作文訓練序列,比如作文分步訓練、作文分格訓練、讀寫結合訓練、先放后收訓練等。這些研究對建立小學作文教學序列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甚至在一定的范圍和一定的程度上取得了效果。但是作文教學本身是一個龐大的系統,至少包括語言文字訓練、知識經驗積累以及心理能力訓練等方面。簡單地把作文教學要求分解為作文教學序列,或者簡單地以單因素的序列代替作文教學序列,直接后果就是作文訓練的技術化、機械化。
2.單元結構教學的價值旨歸
小學語文課本教材各有特色,但基本都是以人文主題來組織單元。而且各種問題混編。這類編排方式導致教師在教學中很少關注文體特點,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表達實踐也嚴重不足。單元的存在,首先是一種類的存在,有其一定的結構體系,忽視單元的“類”和“結構”,自然無法幫此,基于課程視野,從單篇教學走向單元“序列結構”教學,以結構類化的方式促進語文素養(yǎng)的內化,是彰顯單元教學價值最大化與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應然之路。
三、單元類結構下文體序列教學的實踐策略
1.整體規(guī)劃:豐富小學階段所涉及的文體
目前,通行的各種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各有特色,但基本都是以人文主題來組織單元,而且文體各種混編。這類編排方式導致教師在教學中很少關注文體特點,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表達實踐也嚴重不足。
事實上,任何有閱讀經驗的人都知道,不同文體具有不同的表達結構和言語形式。如記敘文是寫人記事的,故事情節(jié)比較完整,人物形象比較鮮明;議論文是闡述某種見解的,要求觀點明確,有理有據。潘新和教授就曾指出,沒有文體感就沒有語感。溫儒敏教授更是主張閱讀需依存文體,并尖銳指出:對文體關注的缺失,可以視為語文教學進步停滯的根本頑疾。
2.結構重建:梳理貫穿各學段的語用主題及序列
系統論有條重要原理:“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化,其效能就越高?!倍壳拔覀兊淖魑慕虒W內容并不成體系,并因此導致了習作教學呈無序狀態(tài),學生習作能力得不到明顯提高。其實,近百年來,中國現代寫作課程一直致力于建構一個序列化的課程知識體系。20世紀中后期,我國寫作課程的主要任務就是達到寫作知識的系統化、序列化。吳忠豪教授也多次提到“學習只有在結構當中才有效,作文知識體系是可以構建的”。但目前為止,作文教學的瓶頸仍舊是沒有體系。
因此,在文體分類的基礎上梳理貫穿各學段的語用及序列,成為我們重點嘗試解決的問題。我們首先梳理了不同文體在小學階段的訓練重點,然后將訓練重點進行排序,并以此作為語用主題進行單元課程構建。
3.內外融通:根據語用主題及文體序列制定評價指標
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但針對這一核心理念并沒有制定具體的目標要求,這就使一線教師在備課時對“教什么”以及“教到什么程度”感到困惑茫然。因此,在我們的研究中,又根據語用主題及文體序列制定了具體可操作的閱讀能力評價指標,使教師的教學與評價有據可依、有的放矢。
4.“課程”重構:根據語用主題及評價指標組建單元包
我們對單元類結構的教學課程進行了校本化的重構:一是重構課程的形態(tài),變“閱讀核心”為“讀寫并重”,并朝向“表達”;二是重構課程內容,變文本的“內容存在”為“功能存在”,建構單元教學內在的結構體系;三是重構課程教學方式,變“紙上談兵”為“實踐融合”,加強語文綜合性學習。
總之,只有在語言文字運用為目標下的習作教學文體序列和主題設計研究才能全面立體多維地關注教學中的各要素,認清各要素的關系,把握其關聯,順應其規(guī)律展開教學。事實上,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碎片化”思維仍然占據主流,它解構了事物的原有面貌,影響了語文教學的效率。語文課程重構,在打亂單元結構立于整體思維燭照鮮活的語文教學,注意把握文體序列化,努力以文本的文體和主題模塊研制教學策略,才能匡正小學教學中“碎片化”閱讀的傾向和“無序式”的寫作教學,使教學不僅尊重學科特有的規(guī)律,還更加合理、生動、科學、高效,從而使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在模糊中突圍出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