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紹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經過充分實踐驗證的教學策略,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建立高效教學課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過探討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組織與管理策略,旨在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應用水平,構建高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環(huán)境,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小組合作;道德與法治;組織;管理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基礎教育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基礎教育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全面推進學生學習方法改革與創(chuàng)新,提倡合作式、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積極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主導、課堂為中心教學現(xiàn)狀,積極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與發(fā)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xié)作精神,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經過充分理論與實踐驗證的教學策略,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有效性。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與實施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應遵循客觀的教學規(guī)律,按照一定的實施步驟開展教學實踐。
1.合理分組
合理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得以高效運行的最為關鍵的因素,直接影響著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成敗。在應用實踐中,部分教師采取的分組策略可謂五花八門,有的以學生的座位為單位,將相鄰位置的學生隨意地組合為小組;有的教師以考試成績?yōu)橐罁?,按考試成績名次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這種簡單粗暴的分組方法嚴重影響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效果,不僅不利于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也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針對這種問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性格、知識層次等特點,將學生混合分成幾個小組,盡量使每一個小組的水平相當,既能保證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xiàn),也能充分發(fā)揮每一位學生的優(yōu)勢和特點,從而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
2.分工合作
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實施過程中,我們經常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因為性格、知識層次等原因難以融入小組,逐漸成為小組合作學習的旁觀者,而有的學生則成為小組討論的主導者,而這種問題的出現(xiàn),究其原因是由于小組分工不明確造成的,使得道德與法治課堂由教師主導的現(xiàn)象逐漸演變成由部分學生主導,不僅不利于課堂整體水平的提高,而且使一些學生逐漸被邊緣化。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應明確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分工,采取輪班制方法,確定每個學生在小組中的職責,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3.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過程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小組合作學習是圍繞教師的問題而展開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小組成員獨立思考后進行交流與討論,然后各小組之間展開討論,并在教師的引導和總結下形成較為統(tǒng)一的認識。其中,問題設計的有效性使影響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價值的直接因素,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設計和提出問題,不應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只有設計有效的問題才能真正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從而調動學生參與問題討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問題過難或過于簡單都將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
4.客觀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為提高學生參與小組交流與討論的積極性,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結合小組合作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并將集體評價與學生個人評價結合起來,從而形成小組合作學習評價,針對小組合作學習中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給予一定的鼓勵和獎勵,利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學習,從而實現(xiàn)小組內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防止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脫離或旁觀的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有效培育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協(xié)作精神。
5.引入競爭機制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的團體活動,這種形式的課堂活動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從而改變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現(xiàn)狀。競爭使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地思考、交流與討論,并在討論中吸收和借鑒他人的思想,從而使課堂變得更為活躍,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小組榮譽的認同感,從而使每一位學生為了小組的榮譽而競爭。教師應合理引入競爭機制,通過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評價小組,給予獲勝的小組一定的獎勵,使獲勝的小組成員感受到團結的力量,進而使后進生也有了表現(xiàn)的機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榮譽感和成就感。
二、小組合作學習管理中應注意的問題
1.深刻理解小組學習的內涵
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未能深刻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將小組合作學習片面地理解為走形式、走過場,為合作而合作,從表面上看課堂氣氛變得熱鬧起來,但小組合作學習并未真正發(fā)揮作用。有的教師在提出問題后,立即要求學生展開討論,而實際上,學生并未就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因而,學生無法深入理解問題,也就起不到促進學生獨立思考的目的,無法實現(xiàn)學生思想火花的碰撞,從而制約了合作學習作用的發(fā)揮,因此,教師應深刻理解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內涵,避免出現(xiàn)走過場的現(xiàn)象。
2.要避免合作學習不合作的現(xiàn)象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中,教師不應對學生的討論行為聽之任之、應該強調小組成員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在小組活動中,即使教師明確了各小組成員的職責,也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合作學習不合作的情況,部分小組成員有不友好或者部分同學過于表現(xiàn)自己,導致其他學生參與討論、交流的積極性下降,針對這種問題,教師應避免出現(xiàn)“一言堂”的現(xiàn)象,應積極鼓勵成績較差的學生發(fā)言,關注每一位學生的進步與成長,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參與到小組合作的樂趣。
三、結語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實現(xiàn)學生性格、知識的優(yōu)勢互補,充分學生共同學習、討論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為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學習的機會,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教師應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化,加強對部分學生的鼓勵和引導,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海鳳.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實踐探索與反思[D].天津師范大學,2015
[2]趙亞男.新課程標準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D].陜西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