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摘 要】經典詩文韻律和諧、意味深長,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高度凝練。誦讀經典詩文,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的 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讓學生了解并掌握經典詩文,是我們小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我們把“誦讀經典,傳承文明”活動作為我校的亮點工程建設內容,旨在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打造班級濃郁的閱讀氛圍,提升孩子的人文素養(yǎng),讓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學生的心靈中不斷地產生“春雨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作為一線的小學教師,我們只有不斷探索,不斷反思,提高經典誦讀課程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生;誦讀;校園;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226-01
一、學校注重,經典誦讀的基礎
1.教材內容的選擇。
小學課堂的豐富性與多樣性,課程的種類在逐步增多,語文課程的課時并不是十分充裕的,所以經典誦讀教學應當以語文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在教科書中原有古詩文的教學基礎上從幼兒園到中小學,可以從《三字經》開始,由《千字文》等逐步到《大學》、《論語》等,唐詩、宋詞穿插其中來讀。教師應當不斷提升經典誦讀教學的意識和能力,可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拓展經典誦讀的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國學不是對傳統(tǒng)國學的簡單回歸與重復,而是將國學放在世界文明發(fā)展的大格局中進行定位,對于國學內容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面對一些古代的人倫修養(yǎng)、處世之道,有時就顯得和現(xiàn)代社會“格格不入”了。比如,《弟子規(guī)》提倡孝道,“親有疾,藥先嘗”,讓健康的人嘗病人喝的湯藥,是違背醫(yī)學常識的。又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規(guī)定和三從四德等要求,這時教師應當使學生明白為人處世的基本操守與道德準則,并且又要闡明人人平等,自由博愛的思想,使學生的頭腦不局限于文字的直觀意思。
2.加強校園環(huán)境建設。
經典誦讀從宏觀的角度來說屬于語言教學活動,語言的學習離不開相關的語境,即環(huán)境。環(huán)境作為一種內隱的教育方式,對于學生的熏陶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首先從校園大的環(huán)境布置上,可以充分發(fā)揮其特殊的教育功能。從進校園起,每天的國學教育就這樣開始了。學校可以選擇傳統(tǒng)文化中對現(xiàn)代教育有著深刻影響的傳統(tǒng)經典段落、詞句,制作成宣傳板陳列放在走廊;每個班級將黑板利用起來,指定一個范圍作為“經典名句”專欄,班里的學生輪流搜集古代經典名句并寫在黑板上,同時可以結合簡單的講解。櫥窗中可以開放展示學生的書畫作品,既陶冶情操,又能提高學生的興趣與參與意識。
合理利用學校的有聲資源??梢栽O置了古詩鈴,詩句和鈴聲結合在一起在校園回響,讓國學內容伴著學生上課、下課,陶冶、感染著他們。校園廣播站是很好的學習、宣傳平臺,每天可以播放經典詩文,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或者學習感想等,激發(fā)他們誦讀經典的熱情。
二、教師培訓,經典誦讀的導向
現(xiàn)在學校開展經典誦讀教學都是由語文老師重點負責組織或教學的,這將對語文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通過教師專業(yè)化培訓更有效的進行經典誦讀教學。
1.提高教師對經典誦讀的認識和熱愛。
通曉所教學科的專業(yè)知識,是教師教好功課的前提,如果教師對于經典誦讀的認識模糊,那么其教授的課程必定是無本之木。經典誦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掌握語言文字、文學鑒賞、文章讀寫、文學創(chuàng)作以及經典誦讀教學發(fā)展的基礎性知識,學校應組織一定的相關課程學習培訓,使教師自己對于經典誦讀的知識結構有所掌握。
2.加強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培訓。
經典誦讀教學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讀”, 故教師的誦讀能力是需要大力培養(yǎng)的,部分語文老師的普通話中帶有方言,平翹舌不分,這也會影響到誦讀的效果,進而影響學生的誦讀水平。
通過多方面的努力,相信我們的經典誦讀教學一定能夠迎來燦爛的明天!
三、方式多樣、經典誦讀的策略
1.培養(yǎng)孩子們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第一老師。”作為國學經典原文而言,就連有些老師讀起來都會望而卻步,更何況是我們七八歲的孩子了,所以要想讓孩子愛上經典,首先要培養(yǎng)孩子們的興趣??梢愿嬖V孩子們經典文學的價值、國學經典與現(xiàn)代文相比的優(yōu)勢等等。
2.小學生誦讀的原則。
不求甚解,須知大意。小學生誦讀經典應遵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師做粗略地講解或提示,讓學生在粗知其大意內容的基礎上再熟讀成誦。讓學生把目視、口誦、耳聽、心想四者結合起來,再通過瑯瑯上口的反復吟誦,有效地提高誦讀的效果。
3.選擇合適的內容。
現(xiàn)在市面上的書可謂是琳瑯滿目,走進書店難以選擇。所以這就要我們學會取舍,要根據(jù)孩子不同的年齡和知識水平進行選擇。低段的孩子可以先讀《三字經》、《弟子規(guī)》、《百家姓》、《千字文》這些蒙學書;中段的孩子可以選擇背誦《大學》、《中庸》、《論語》和大量的古詩詞;高段繼續(xù)背誦大量古詩詞外,可選擇背誦《孟子》《古文觀止》《史記》中的精篇名段。其次是優(yōu)秀的散文、優(yōu)秀的經典讀本、童話寓言等,最后還要涉及一些國學經粹,如我國的《西游記》、《紅樓夢》,等名著,我們都可以帶孩子多讀一些。
4.合理安排時間。
孩子們可以讀的書這么多,是不可能一下子或短時間里完成的,這就需要一步一步來,究竟怎么帶他們讀呢?首先要得到時間的保證。每天早課前用二十分鐘讀經典,其中拿五分鐘復習前一天的內容,然用十五分鐘讓學生讀新內容,為了及時鞏固,每節(jié)課前課后可用一兩分鐘溫習一遍,照這樣下去,一篇課文當天內至少可以就讀二三十遍,孩子們基本能背誦了,即使不能背下來的,等到第二天早上再復習五分鐘,學生就能牢牢記住了。
5.教給孩子們好的方法和技巧。
國學經典的學習,除了誦讀之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吟誦。自古詩人作詩都是先吟后寫的,用這種方法學習,是還原經典學習的必要,而且還會減輕學習疲勞。比如在學習古詩詞時,根據(jù)文體遵循吟誦規(guī)則:平長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韻長、依字行腔等等,有時候配上喜歡的動作,有時配上喜歡的調子,學生根據(jù)聲音的不同很快且很牢地記住經典。
經典浸潤人生,書香伴我成長。經典誦讀猶如一道亮麗的風景,將為我和我的孩子們帶來一片生機。只要堅持我們不斷努力把經典誦讀活動下去,一定會將中華文化傳承下去,培養(yǎng)更加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韓才.《少兒國學文化經典導讀》,[呼和浩特]內蒙古少年兒童出版,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