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昱婷
【摘要】古文學習的最大的難點就是學生的興趣不高,學生對于古文的閱讀、理解,只是淺嘗輒止。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首先應該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然后引導學生多學、多練、多讀,積累足夠的古文閱讀技巧,那么他們的古文閱讀水平自然會得到提高。
【關鍵詞】古文 學習興趣 解題技能 閱讀水平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210-01
引言
一直以來,古文閱讀都是高考語文試題里的重要構成內容,其所占分值比例較大,對于想在高考語文試卷上獲取高分的同學來說,必須要給予足夠的重視?,F(xiàn)階段古文閱讀考查的重點主要以常見的實虛詞理解為主,雖然中學學生在此下了許多苦功,但得分情況往往不容樂觀。從根本原因來看,還是在于未能找出古文虛實詞的規(guī)律,企圖通過死記硬背來過關,卻以失敗而告終。無論是中學教師還是學生都知道,古文里的實虛詞往往都是一詞多義,有著用法靈活多變的特點。那么是否需要把這些意義和用法都熟背下來呢?筆者認為其實是不需要的,對于實詞來說,能夠記住本義就足夠,對其引申義、比喻義能夠有所了解即可。因為在古文書寫中,實詞通常是用其基本義,這是實詞的運用規(guī)律。此外,實詞的基本義往往與造字法有著密切聯(lián)系,學生可以通過造字法來推測文言實詞的基本義,這不失為一條簡潔明了的方法。
一、閱讀古文的方法
(一)有效導入,培養(yǎng)學生古文學習興趣
在高中階段,古文就是語言教學中的一塊“硬骨頭”,考試中必考,教學中也非常重視,但教學效果卻差強人意,究其原因,就是學生閱讀興趣不高,閱讀范圍太窄,導致存在閱讀障礙。培養(yǎng)學生的古文閱讀興趣,可以從課前導入入手。例如,學習《廉頗藺相如傳》時,會涉及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故事,因此,我們可以在課前讓學生們講一講他們所知道的關于廉頗、藺相如的故事,由故事引入課文,這樣學生在學習時才能更加主動、積極地從課文中求知真相。同時,還可以用音樂導入的方式?!队菝廊恕贰堵暵暵返裙旁娫~都有很優(yōu)美的配樂,由音樂導入,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樂曲中領略古人表達情感的簡練與語言習慣,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此外,要注意拓展學生的古文閱讀視野。課本上的古文知識太有限了,在古文閱讀訓練中,應該引導學生多讀、多練,在培養(yǎng)古文閱讀興趣的同時,讓學生積累較為豐富的古文閱讀經(jīng)驗。一方面,引導學生閱讀熟悉的古文課文,在朗讀、背誦中提高學生的古文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這些文章可以是學過的,也可以是一些經(jīng)典的古文、古詩詞。另一方面,結合高考的形式,引導學生多接觸一些古文的閱讀,最好能夠閱讀古典名著,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等,這些名著的故事情節(jié)學生較為熟悉,也容易理解。
(二)攻克難點,提高古文閱讀水平
古文閱讀的難點頗多,最常見的就是學生對文章的詞句只是理解字面意思,不求甚解。例如,《六國論》中“六國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狈g這句話時,有的學生就翻譯成“六國的滅亡,不是因為士兵不厲害,不善于戰(zhàn)爭,而是因為統(tǒng)治者腐敗,賄賂秦國?!边@就是典型的字面翻譯,不僅曲解了文章的大意,而且在解答問題時,學生根本無法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如“兵”字,一些學生就認為是“士兵”,其實“兵”在這里指的“武器”,而“利”肯定也不是通假字,而應該當成“鋒利”解釋。又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焙芏鄬W生認為“小喬”指的是“美貌的女子”甚至有的學生將“小喬”讀成“小嬌”,意思就是“想當年,周瑜剛娶了漂亮老婆”,這種“不求甚解”的古文閱讀習慣成了學生古文閱讀能力提升的最大障礙。在教學中,老師要結合古文閱讀中的問題、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古文閱讀技巧。第一,由簡單入手,逐步加深古文學習的難度。例如,《鴻門宴》《廉頗藺相如列傳》這些古文通俗易懂,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講,老師聽,看看學生對課文理解得怎樣。第二,由興趣入手,拓展學生古文閱讀的興趣。在高中階段,學生普遍對詩詞較為感興趣,那么就從詩詞的學習和欣賞入手,如《虞美人》《聲聲慢》等,通過對這些短片“古文”的學習,讓學生產生古文閱讀的濃厚興趣,再在興趣的驅使下對難度較大、篇幅較長的古文進行有效的學習和理解。第三,從做題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古文閱讀積累習慣。不管是測試題目、平時習題,發(fā)現(xiàn)問題就“不能放過”,針對問題展開教學。如《師說》中,有名詞作動詞用———“吾師道也”“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這里面的“師”都是當作動詞用的。那么“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字又當何解,是不是也是名詞作動詞用了。像這樣在教學中,多方面拓展學生接觸的古文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古文閱讀能力。
二、高考古文閱讀答題技巧
(一)讀懂選文的技巧
首先,要求學生先通讀全文,在大致了解文章內容后,從最后一道題目入手,從而掌握文章中心意思以及其所描述的主要信息。其次,帶著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意義等問題詳細地閱讀全文,理清文章脈絡,通過文章所敘述的事件來掌握全文,了解作者思路。第三,某些學生一旦遇到無法理解或無法翻譯的字詞就非常著急,認為無法繼續(xù)下一步的答題,事實上,在遇到無法理解的字詞時先不要慌,站穩(wěn)腳步,先做上標記,跳過該字詞閱讀下文,待到其他語句能夠讀懂后,或許可以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詞意。即便還是無法理解該字詞,可能并不影響最終的解題,因此不必太過糾結,避免浪費其他題型的解題時間。
(二)文言實詞、虛詞、釋義題答題技巧
以“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睘槔T谠摼渲?,“事”一詞是作為名詞放在謂語處,后面接著的“之”是賓語,所以它活用了,也就是我們在課堂上所說的名詞活用為動詞?!靶帧弊治挥谥髦^之間,也就是狀語,當然,在現(xiàn)代漢語里名詞無法直接當做狀語使用,所以它也活用了,也就是我們課堂上所教的名詞活用做狀語。
三、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歸納了不少古文閱讀的解題方法,但那只是一種輔助性工具,只有學生培養(yǎng)出真正的思辨能力,掌握足夠的基礎知識,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我們中學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掌握課本知識,全面地了解實詞、虛詞、句法、詞法的定義,培養(yǎng)扎實的文言閱讀功底。
參考文獻:
[1]楊榕.文言文閱讀之實詞突破技巧[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6(S1):273-274.
[2]馮永平.人物傳記類文言文閱讀技巧初探[J].新課程(中),2014,(12):209.
[3]劉春蕓.高考文言文閱讀解題技巧[J].考試,1999,(Z2):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