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定松
【摘 要】 歷史與社會是初中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對學生的綜合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進行歷史與社會教學時,應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基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進行教學,不僅要想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還要向?qū)W生掌握學習的技巧與方法,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觀和價值觀。本文筆者首先簡單地闡述了三維課標的基本要求,緊接著分析了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存在的問題,最后在前文的基礎上詳細探討了三維課標下初中歷史與社會的教學對策,希望能為今后相關內(nèi)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三維課標;歷史與社會;教學
歷史與社會作為一門人文社科類學科,其教學的有效開展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知識,還能夠讓學生從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近年來,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的教學現(xiàn)狀有了非常明顯的改善,教學水平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對教學質(zhì)量的進一步提高產(chǎn)生了積極不利的影響?;谌S課標的教學理念,可以用于指導教師開展教學,幫助教師更好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三維課標的教學理念基本內(nèi)容闡述
三維課標是一種比較科學、比較現(xiàn)代化的教學理念,其將教學的目標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知識和技能,第二部分是過程與方法,第三部分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進行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了這三個方面的目標,教學的目的才能夠真正達成,否則將難以稱之為有效教學。
2.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學模式比較落后
傳統(tǒng)的歷史與社會教學觀念仍舊影響著教學的有效開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難以擺脫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教學時處處體現(xiàn)著傳統(tǒng)教學觀念。與此同時,在教學的方式上也不夠創(chuàng)新,幾乎都是以傳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非常被動,教學的效率受到很大的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幾無可能。
2.2學生學習興趣不足
歷史與社會作為一門人文社科學科,不是像學生想象中的講故事那般簡單,故事性確實是歷史與社會這門學科的特點之一,但卻并不是全部。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方式方法選擇和利用的不夠合理,課堂教學將會變得非常的枯燥和無聊,學生的學習興趣會下降,從而影響到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3.三維課標下的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
3.1明確教學目標,整合教學目標
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作為指導,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的實施才更具方向感,教學手段的應用也會更加合理。三維課標下的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自然要從三維目標出發(fā),一是傳授知識與技能,二是注重過程與方法,三是培養(yǎng)情感觀和價值觀。教師在明確好教學目標之后,還應當對目標進行整合,通過系統(tǒng)性的整理,達到最優(yōu)的效果。教師事先應當對教材內(nèi)容有一個詳細地了解,從而才能夠科學地確定每一個維度的目標。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要確定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發(fā)展點。以《皇權膨脹與近代前夜的危機》這一課的學習為例,教師不能簡單地與學生泛談膨脹與危機的表現(xiàn),而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特點,深入挖掘膨脹與危機的原因,讓學生能夠意識到膨脹與危機是封建腐朽、落后制度崩塌之前的必然表現(xiàn),使得學生對封建制度形成充分地認識,深刻感受到封建制度給人們造成的苦難,使得學生得到情感上的升華。之后,教師再確定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落腳點,緊扣課文進行引導。
3.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對學生的學習影響很大,甚至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三維課標下的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要求教師一定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特定的教學情境,然后借助的特定的教學情境開展教學活動,使得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獲得成長。同時,在情境教學中,學生的好奇心也會被激發(fā),學習興趣瞬間被點燃,對知識的渴望更加強烈,紛紛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例如,在講解《中華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這一課的時候,涉及到的內(nèi)容包括“早期國家與社會”、“諸侯爭霸與社會變革”、“百家爭鳴”,對于這些內(nèi)容的學習,僅憑教材中的文字和圖片是無法讓學生感受到當時的歷史發(fā)展狀況。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諸侯爭霸”的情境,給學生呈現(xiàn)出有關春秋戰(zhàn)國諸侯爭霸的視頻,通過視頻給予學生情感上的體驗,讓學生能夠?qū)⑶楦型度胫吝@一課的學習中,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3.3尊重學生主體,注重開展實踐
理論聯(lián)系實踐是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的原則,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才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歷史與社會的教學目標。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再滿足當前教學開展的需要,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教學的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多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實踐的機會,利用實踐來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加以檢驗,從而更加準確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并且在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還能夠?qū)虒W的方式進行檢驗,從而改進教學的方法,重視教學的過程。更為重要的是,借助實踐活動,學生的情感將會得到豐富,教師在活動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真正實現(xiàn)“三維”教學的目標。
4.結語
總而言之,歷史與社會這門學科對初中生的影響非常大,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快速發(fā)展,歷史與社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樹立“三維”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實際出發(fā),傳授學生知識和技能時要讓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過各種手段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三觀”,最終實現(xiàn)歷史與社會教學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陳惠.多元文化教育視角下的歷史與社會教學探討[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12(2):126-127
[2]周光麗.三維課標下的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J].未來英才,2017.24(14):203-204
[3]馬順生.初中《歷史與社會》整合教學法研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26(12):00208-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