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也隨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生活化教學就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將生活化教學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激發(fā)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并且能夠讓小學生真切體驗到生活中隨處可見數學,加強小學生對數學在生活中重要性的認識。居于此,本文針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實施的策略進行了探討,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促進新課改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
引言:新課改的最終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實際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使小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主動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發(fā)揮小學生的主觀能性,提高小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和性格特點,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創(chuàng)造與小學生實際生活相貼近的教學情境模式、采用游戲法教學等,讓小學生體驗到數學在生活中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使小學數學生活化,從而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促進新課改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運用“游戲法”進行生活化教學
小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好奇心強,而且又很貪玩兒,教師要在教學中,結合小學生這些性格特點,利用游戲法進行教學,既能給枯燥的數學教學增加活躍元素,又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使小學生對數學知識從抽象認識轉為形象認識,也讓小學生理解數學來源于生活的道理。如在教授“認識圖形”時,為加深小學生對各種圖形的認識,準確地判斷圖形,教師可以設置一個“摸物體猜名稱”的游戲。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課前可準備多個柱體、錐體、球體,將其裝在一個不透明的袋子里,上課時,讓學生們從袋子里隨意摸出一個物體,然后說出此物體屬于的類別。進行第二輪游戲時,要增加難度,教師先說出物體名稱,讓學生從袋子中憑手感將該物體準確地摸出來。通過游戲,使學生親身體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存在,使課堂富有情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啟發(fā)了學生的智慧。
二、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
生活中親身經歷的事情總是記憶深刻,極其難忘。在數學的學習中,將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呈現到課堂上,也會使學生印象深刻,因此,教師可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進行教學。如在教授“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時,可讓學生在父母的陪同下去超市購物,讓學生親眼看到非整數物品的價格、通過學生親自付款、找錢、核對購物小票等整個過程,由此使學生真正理解“小數”的概念,通過家長使學生對“小數的加減法”有初步的認識。在第二天上課時,教師可讓學生將購物小票拿出來,結合教師講解的內容,針對性地提出自己實際遇到的難題,教師可對學生的問題進行一一解答,使整個教學在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下完成,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從中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信心,使小學數學教學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知識最終要服務于生活,這是知識的本質和價值,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更要遵循這一原則,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恰當的引導方式,體現數學知識能夠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這一本質。教師可將生活實際問題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從而逐漸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標。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列舉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之后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進行解釋。如屋頂上的人字架為什么要設計為三角形;拉鏈門中的小方格為何要制作成平行四邊形等。這些現象除了物理屬性以外的原因,還與數學密不可分。因為要保證房屋的穩(wěn)定性,依據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的原理,所以將屋頂設計為三角形;因為拉鏈門必須具有伸縮性、使用方便性的性能特點,才能滿足人們生活的需求,所以根據平行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原理,將其用于制作拉鏈門,在使用時可以自由伸縮,節(jié)省空間,方便了生活。再如教“方向與位置”時,教師可將學生帶入操場,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先面對面而站,然后教師喊口令,讓各小組學生做出以下相應動作:向左轉、向右轉、向后轉、向前看、追上、相遇等,通過實踐體驗活動,讓學生理解和體會與“方向與位置”有關的術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深刻意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實用性,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深刻認識到學習數學的真正價值,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和獨立思考,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探究數學知識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獲取新知識、運用知識分析實際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結語:總之,小學數學的生活化就是讓小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是緊密聯系的,數學來源于生活,最終為生活服務。通過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將小學生帶入到生活中的數學,讓小學生親身體驗到數學的趣味和魅力,激發(fā)小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小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陸佳偉.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大世界(中旬版),2018,(3):60
[2]劉彥軍,白菊陽,牛佳林.關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討[J].速讀(下旬),2018,(4):282-283
[3]江海鵬.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分析[J].數學大世界(中旬版),2018,(3):17-18
[4]張建紅.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組織與實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