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園園 趙媛
摘要:長期以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處于程序化中甚至是知識規(guī)范化的模式當中。然而英語卻是一門交流性的、開放的、動態(tài)的學科。呼吁關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正好契合英語學科的本源,將學生置于教學根本,尊重個性化學習方式,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中心論,以激發(fā)學生自主性和探究性學習。
關鍵詞:小學英語;以生為本;課堂教學
如今,在中小學生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以課程為教學取向,教師話語替代學生話語,并將知識點強加灌注給學生;個性學習變共性學習等現(xiàn)實問題。然而,從新課程改革以來,教育理論界和實踐者就加強學生主體性地位和其全面發(fā)展不斷做出努力。當前研究小學英語課堂“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實踐探索,有助于更好地踐行“以生為本”理念,使課堂教學效果更為高效,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
一、從教師的“教學”轉變到學生的“自學”
曾幾何時,教學變成存儲器,學生是保管人,教學者卻是儲戶。教師不是和學生雙向交流而是單向灌輸,讓學生接受、記憶和重復背誦。學校的英語課堂教學也是程序化的課堂提問-老師重復性地教,學生機械化地學。然而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強調的是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學習體驗,關愛他們健康成長。
這是某六年級英語課堂學習,關于:埃米和史密斯夫人是怎么來學校的?你的同學們和老師們呢?做一個調查。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I usually/often/sometimes/always by bike/bus/subway/on foot/
師:咱們想一想,我們是怎么來學校的呢?
生1:步行來學校的。
生2:騎電動車載我來學校的。
生3:乘公交車來學校的。
生4:坐車來學校的。
生5: 騎摩托車來學校的。
審視傳統(tǒng)課堂,學習完“Lets talk ”后,老師會引導學生對知識點地進一步探索,運用語法知識不斷地重復背誦,直到掌握為止。然而,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老師打破常規(guī),提出這樣一個寬泛的問題,實質上通過這一個極具思考空間和個性化表達地開放性問題,引出學生積極地發(fā)言,用自己真實的體驗來回答知識,這樣便于課堂知識與學生生活情景相銜接,學生在不自覺中成了學習的主體,主動探究知識點。反之如果所有人都用固定的知識模版:乘公交車去學校、乘地鐵去學校、步行去學校,那教學過程中也就缺失了個性化的表達,和自主學習探究能力。
從教師的教到學生主動性地學,教學探究者們正在踐行著“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理念。在教學活動中不再固定地局限于對知識點的梳理和死記硬背,而是更大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接納學生的個性思維,幫助他們打開思想的閥門發(fā)出自己內心多彩的聲音。
二、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話語權
“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宗旨,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應重視學生話語權。這就需要打破教師的話語霸權以及知識灌輸?shù)膽T性思維,真正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與創(chuàng)造性學習,體現(xiàn)學生話語的主體性地位。
關注學生的話語權必須轉變教師話語霸權這個角色,尊重學生課堂主體性,運用學生易于理解的教學方法和技巧。(1)多用直觀性教學方法。畢竟小學階段以形象思維為主,直觀的形象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在教學時教師多采用實物、簡筆畫、立體圖片、多媒體等輔助教學。在學習younger、older、taller、shorter等比較級形容詞時,如果直接用實物比較的話,更助于學生理解記憶;學習I am taller than you,and older than you時,可以請兩位同學到講臺分別描述一下自己:My name is,I am ×meters/meter, l am × years old,I like doing sth 然后再對比:I am taller than you and older than you 這個知識點,以此類推其他的比較級在不同的場景中進行比較,這樣不但引起學生注意,更會帶動他們進入到知識學習中。(2)在課堂中營造真實的英語情景交流:如角色扮演、小組對話、小組比賽等等。例如:人教版六年級的第一單元學習時,可以設計一個“公司招聘會”的情景,學生都在競選該公司職位時需要寫一份簡歷介紹自己。在這一情境下,展開課堂話語交流:公司代表:Welcome to my company!應聘者:Nice to see you...公司代表:Talk about yourself...應聘者:My name is×,I am ×meters/meter, l am × years old,I like doing × ,I am good at ×, I am taller than others...在這個活動中激發(fā)學生學生情景對話,有助于他們新舊知識的銜接。要想充分實現(xiàn)小學生課堂話語權還需要教師合理的課堂組織:合理分組、做好角色介紹還有時間控制等,以讓英語稍微薄弱的學生有話可說。
三、“以生為本”理念的思考
“近幾年,在‘以生為本理念帶領下大批實踐者勇于革新,倡導‘生本課堂‘習本課堂并取得不錯成效。為此,很多學校開始仿效其教學模式,甚至出現(xiàn)了‘一套搬的情況。譬如由學生進行授課,指定教師上課發(fā)言時間不超過五分鐘等?!盵1]這種不考慮自身發(fā)展條件的模式只能在“生本課堂”的邊緣打轉,難以促進教學發(fā)展。
“以生為本”是一種教育理念,側重點在“本”上,強調的是回歸教育主體上,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特點,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英語課堂要真正實現(xiàn)生本教育,根本在于促進學生的終身全面發(fā)展,關注學生話語權?!耙陨鸀楸尽崩砟钤谛W英語課堂的探究,是關于“人”的回歸,也是培養(yǎng)人全面發(fā)展的回歸。
參考文獻:
[1]吳靜.以生為本理念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7,(31):11.
[2]張志璐,陳俊.小學英語課堂中學生“話語權”的缺失及構建[J].基礎教育,2015,(09):106.
[3]黃三妹.讓學生真正擁有英語課堂話語權[J].教學與管理,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