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霞
摘 要 本節(jié)課是參加山西省第十二屆教學能手評選所設計的。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先抽課題,然后開始寫教學設計和說課,寫完之后還需要記住教學流程,否則,在講課時就會慌亂。時間緊,任務重,心情非常緊,因此快速理清教學的思路很必要。由于講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所以我很快就能穩(wěn)定下來,認真?zhèn)湔n,在這么緊張的情況下,我認為我的課整體設計還是不錯的。
關鍵詞 案例 《桂林山水》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案例描述:
1直接導入
在平時的教學中對我第二課時的文章,我常采用直接導入的方式,干脆直接。然后讓學生用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桂林山水。(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再抽生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在此基礎上,跟隨作者異同游覽美麗的桂林風光。導入自然,既復習了重點句,又引入了下文,銜接自然,過度完美。
2學習第二自然段
本段的學習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體會寫法,為第三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首先讓學生默讀本段,邊讀邊畫出描寫漓江水特點的詞語,交流匯報:靜、清、綠,再說說作者是怎樣寫出水的特點,引入先用感嘆句概括再具體描述的寫法。讀出作者的贊嘆,指導突出“真”字,聲調稍高。下面就師生互讀,接讀前后句,男女生互相讀。通過多種形式地朗讀,然后請學生說說這樣的水讓自己已經產生了什么想法,每句后面用“我真怎么樣……”進一步寫出漓江水的特點,這樣的設計方式把學生帶入豐富的想象中。接著觀看漓江水的視頻,讓學生試著用先贊嘆后描述的句式進行仿寫。通過視頻,可以更加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仿寫環(huán)節(jié)簡單,更加突出了語文的學科特點。
然后回到本段的第一句話:波瀾壯闊的大海固然美,水平如鏡的西湖也美,而漓江的水更美。讓學生再讀一遍,體會漓江不同尋常的美。并找出這樣寫的好處,突出對比的寫法。
最后總結學習方法:體會特點,感情朗讀,感悟寫法,想象仿寫。學習就是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習學會自學,學會本領。
3仿照第二段的學習方法學習第三段
(1)仿照第2自然段的學習方法,我們再來和作者一起去觀賞桂林的山。
①自讀第3自然段,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詞語和句子。
②有感情地地朗讀。
③體會寫法,欣賞圖畫,仿照寫法再寫一寫。
(2)匯報交流。
①特點:奇、秀、險。出示相相應的句子。
②指名讀,說說應該怎樣讀。師生互讀。
③寫法:先贊嘆再描述。
④仿寫。
⑤作者寫山時,為什么先寫泰山和香山?(對比,突出桂林山的特點。)
4學習第四自然段
齊讀第四自然段,讓學生閉眼想象這幅畫卷描繪的景象。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5總結全文
(1)人們常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的感覺相同嗎?
(2)小結??梢宰寣W生有一個整體的思路。
(3)學習寫法。
對比寫法和排比的修辭手法。還有先贊嘆后具體描述的描寫方法。
案例反思:
本課第二課時的學習我重點放在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上。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掌握本段的學習方法,然后在這種方法去學習第三自然段。正確處理基本素養(yǎng)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系,注重語言的積累,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知道寫景要抓住景物的特點,將語文課和作文課有機地結合起來,學以致用。
本文的學習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引導學生充分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參考文獻
[1] 許立新.案例教學:當代中國教師教育模式的新視野[J].中小學教師培訓, 2004(01).
[2] 鄭金洲.案例教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新途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07).
[3] 鄧云洲.案例教學:一種可供教育學教學移植的范例[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1(04).
[4] 鄭金洲.認識“案例”[J].上海教育科研,2001(02).
[5] 蒯秀麗.案例教學法在教育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1(12).
[6] 吳高臣,劉爽.實踐導向:案例教學法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2).
[7] 王少林.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運用[J].西安歐亞學院學報,2011(03).
[8] 喬暉.教師教學研究方式的選擇——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路徑之一[J].中國教育學刊,2009(01).
[9] 林元龍.案例教學的幾個誤區(qū)[J].現代教育科學,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