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小團圓媳婦、小團圓媳婦婆婆為主要案例,分析《呼蘭河傳》中的人物,通過對小團圓媳婦婆婆的評價、娘娘廟燒香的人們的評價以及小團圓媳婦的評價,來闡述蕭紅在《呼蘭河傳》人物塑造中表達的深層意蘊。
關鍵詞:蕭紅;《呼蘭河傳》;民族文化
作者簡介:臧梓潔(1998-),女,漢,遼寧省丹東市人,沈陽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在讀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8-0-01
《呼蘭河傳》是當代著名女作家于1940年12月創(chuàng)作完的一部小說,該小說內(nèi)容與蕭紅愛恨糾葛的一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lián),無論是抗戰(zhàn)時代的火熱激情、民族獨立的追求,還是男權(quán)社會的欺凌與冷漠人性,均在此中有著明顯的揭露,換言之,《呼蘭河傳》中的人物塑造中蘊藏著深刻的女性意識,值得我們探索與思考。
一、小團圓媳婦的婆婆
《呼蘭河傳》中有一個場景是院子里所有人都在對小團圓媳婦品頭論足,并眾口一詞的認為小團圓媳婦沒有達到團圓媳婦應有的標準,此時,小團圓媳婦的婆婆為了促使小團圓媳婦符合大眾“審美”,便通過毒打的方式想要將小團圓媳婦規(guī)矩成人們眼中的團圓媳婦?!疤笊瘛被顒娱_始之前,小團圓媳婦的婆婆便十分篤定小團圓媳婦是不健康的,是有病的,甚至可以說病的非常嚴重,所以用破棉襖蒙著小團圓媳婦,臉也不能讓她露出來。小團圓媳婦洗澡時,由于害羞沒有完全脫掉衣服,小團圓媳婦的婆婆卻找人將其扒光,而當熱水燙暈的小團圓媳婦被解救且赤身裸體躺在炕上時,小團圓媳婦的婆婆卻罵她不知羞恥,并快速扯過破棉襖蓋在她身上;當后來聽聞小團圓媳婦在睡了一覺之后大辮子便掉了,便認定她是一個妖怪,決口否認自己減了小團圓媳婦的辮子……通過種種事件可以發(fā)現(xiàn),小團圓媳婦的婆婆在男權(quán)社會中已經(jīng)完全接受了男尊女卑的思想,甚至認同自身被欺壓以及奴役的命運,更為可悲的是,其在長久的生活中,未曾思考過如何反抗、自處,而是將自身被扭曲的思想強賦予其他女人,甚至對其他女人更為悲慘的命運表現(xiàn)的樂見其成。
二、娘娘廟燒香的人們及小團圓媳婦之死
在娘娘廟燒香事件中,蕭紅原文大概說的是,那些去燒香的人們雖然在思想觀念之中認為求子求孫是娘娘負責的事,需要燒香跪拜娘娘,但陰間應該也是以男子為尊吧,所以在去求娘娘之前,要先去老爺廟燒香跪拜。通過此段文字的形容,可以看出蕭紅在寫作過程中,一針見血甚至略帶諷刺的描繪出了當下人們的重男輕女的思想,點名了此社會背景下女子的身份地位。而在對娘娘廟供奉的娘娘的描述中,蕭紅用了溫順一詞,并表明溫順的根本原因——被毒打。
在描寫小團圓媳婦之死的時候,蕭紅先是回顧了以下年輕時候姿態(tài)活潑的女孩風貌,并冠以茁壯、生命力鮮活等美好的形容詞,而也正是這些美好的形容詞,讓小團圓媳婦的婆婆對她進行了毒打,生生出了毛病,最后分別被庸醫(yī)、云游真人以及跳大神的人用開水燙,在經(jīng)歷了一段時間非人的折磨與摧殘之后,本該鮮明的生命就此凋亡。而在小團圓媳婦埋葬方面的描述,蕭紅通過二伯輕描淡寫的語氣說著:人死不如雞,腿一伸便完事了,這不僅置管體現(xiàn)了呼蘭河人在思想精神層面的麻木與愚昧,更是揭露了男權(quán)社會下女性生命被踐踏的悲慘遭遇。
三、小團圓媳婦分析
在《呼蘭河傳》一書中,蕭紅著力刻畫的人物形象便是小團圓媳婦,雖然蕭紅在全文之中并沒有直接描繪出小團圓媳婦的面貌特征,但通過長的高、黑乎乎、眼睛骨碌骨碌的、笑呵呵以及走路風快等詞,都會讓人腦海浮現(xiàn)出一副活靈活現(xiàn)的面貌,而且通過刻畫小團圓媳婦說玻璃球好球,破碗碟好看的事件,凸顯出了其所具備的天真爛漫的性格。小團圓媳婦可以說與娘娘廟泥人形象最好的對比,一個是被毒打下形成的溫順面貌,其實也是被男權(quán)社會完全扭曲后的女性思想;一個是沒有受到男尊女卑思想荼毒的,天真快樂的少女形象,同時,也是蕭紅所認定的女性美的標準,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人們無法接受小團圓媳婦這種“美好”,或是出于嫉妒,或者就是扭曲思想下的理所當然,人們盡一切可能去破壞,甚至毀壞她,將她鮮活的生命力說成病得不輕,甚至斷定她是一只妖怪,一切的一切,只為了同化她,杜絕“異類”的存在,可見在蕭紅坎坷的一生之中,男權(quán)社會對其所造成的創(chuàng)傷深不可愈。
結(jié)論:
通過《呼蘭河傳》,蕭紅不僅在各個人物性格刻畫之中完美融入了當下的時代背景,更是通過鮮活的筆觸將這些人物形象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愚昧也好、麻木也罷,在小團圓媳婦短暫且悲慘的一生中,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代名詞——男權(quán)社會,也是傳統(tǒng)觀念對女性的迫害??梢哉f蕭紅通過小團圓媳婦深層揭示了呼蘭河人們的魂魄,即精神面貌與文化心理,不僅引人對呼蘭城文化的本質(zhì)進行探索,更是引發(fā)了人們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本質(zhì)的思考,就這一點而言,蕭紅在《呼蘭河傳》中的人物塑造是成功的,她不僅對國民病態(tài)化的靈魂進行了深刻剖示,更提出了民族靈魂改造迫切的意蘊。
參考文獻:
[1]劉艷.限知視角與限制敘事的小說范本——蕭紅《呼蘭河傳》再解讀[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56(06):81-92.
[2]孫會軍.談小說英譯中人物“聲音”的再傳遞——以葛浩文翻譯的《呼蘭河傳》和《檀香刑》為例[J].外語學刊,2014(05):90-94.
[3]劉玲莉.文學作品教學中的人物分析——論《呼蘭河傳》中的女性意識[J].成才之路,2013(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