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
摘 要 國學經典教育不僅在社會上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這股風潮也漸漸影響到了處于前閱讀階段的學齡前幼兒教育。幼兒園紛紛打起“經典閱讀”旗號,開展了以國學經典為特色的一系列活動。然而國學教育在幼兒園開展過程中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文章在分析國學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 幼兒教育 國學教育 問題 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隨著臺灣教育名人王財貴先生的大力推廣和各大媒體的宣傳,國學經典教育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這股風潮漸漸影響到了處于前閱讀階段的學齡前幼兒教育。于是各個幼兒園紛紛打起“經典閱讀”的旗號,成立了經典閱讀基地,開展了以經典閱讀為特色的一系列活動。其背后的原因有二:一、面對公眾社會道德水準的極大滑坡,教育學者們回溯經典中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在以往不同時期對健全人格養(yǎng)成和人們用道德準繩進行自我約束時的巨大作用,提出要誦讀經典。二、專家學者們也認為幼兒期是各種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時期,現(xiàn)代心理科學也證實幼兒期是記憶的黃金時期,誦讀經典并用經典對其“童蒙養(yǎng)正”能起到立竿見影和恒久有效的效果。
然而幼兒園在這股推廣國學經典的運動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一是因為幼兒國學教師的大量缺口、師資力量缺乏,幼兒園主動或者不得不完全秉承王財貴先生的“純讀經”理念,通過純“素讀”的方式,對幼兒進行國學經典教育。二是全套照搬經典,沒有結合現(xiàn)代幼兒教育理論教學,沒有考慮到幼兒學習內容和學習特點應與幼兒自身、與時代特點相結合,所以幼兒學得無趣,教師也感無奈。
怎樣才能讓國學經典融入到幼兒園教育過程中,真正起到“童蒙養(yǎng)正”的作用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1)誦讀識記。誦讀經典是進行幼兒語言訓練、塑造幼兒健全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誦讀識記也是學習的重要方式方法,在幼兒國學學習中也不例外。幼兒正處在記憶力發(fā)展最快的時期,此時記住的內容會終身難忘。誦讀識記主要為了讓幼兒熟練記憶知識,以誦讀的方式加強記憶,促進孩子在背誦的過程中逐漸理解所背的內容,并且運用到生活中去。幼師在引導孩子記憶時,應該采取教師領讀、幼兒對讀、競賽、吟誦、唱讀、與幼兒游戲、舞蹈等相結合的豐富多樣的靈活方式,推動孩子積極學習熟記。誦讀識記不需要教師對幼兒作過深的講解。
(2)生活應用。學習國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將其應用到生活中去,因此教師首先要對國學教學內容消化于內,在國學教學過程中,積極地引導孩子,鼓勵孩子在幼兒園里形成彼此之間友好相處、熱愛集體的風氣,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禮儀習慣;將國學知識運用到平時的生活中,以此影響孩子,幫助孩子養(yǎng)成尊老愛幼、友善待人的習慣與道德情感。這種實踐性教育對幼兒教師要求比較高,不僅教師要熟悉國學經典,提高自身素質,而且要將國學經典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自身行為為示范,潛移默化地滲透進教育教學活動中,以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教給孩子。
(3)游戲鞏固知識。游戲是孩子最基本的娛樂方式,喜歡游戲更是孩子的天性。對于幼兒來講,以游戲的方式來理解和學習知識是一件比較快樂和行之有效方法。為了能夠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教師和家長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將國學內容設置成小游戲,讓孩子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和鞏固國學知識,體會到學習國學的樂趣。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學習知識,還能夠幫助孩子發(fā)揮特長,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
(4)漫畫引導學生。幼兒對圖畫相當敏感,色彩鮮明、生動直觀的形象,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F(xiàn)在市場上有很多國學圖畫書,幼兒教師可以適當購買一些適應教學內容的國學相關的圖畫書,通過漫畫教學的方式引導孩子學習國學知識。引導幼兒觀察、體驗、交流討論、模仿繪畫、肢體表演等方式,達到理解傳統(tǒng)文化美學的目的以及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社會交往、行為規(guī)范。
(5)故事激發(fā)興趣。幼兒對故事情有獨鐘是天性,這也為國學教育提供了一個好辦法,不僅能實現(xiàn)國學教育目的,還能夠滿足孩子的興趣。采用故事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一定要結合故事的實際教育意義和教學實際情況,并且要適當選用思維邏輯簡單、情節(jié)不繁雜、淺顯易懂、與幼兒年齡相當?shù)墓适逻M行表演和講解。這樣孩子既能夠理解故事的內容,又能夠從中受到良好行為的影響。
(6)融入其他教育領域。幼兒教育講究與其他教育相融合、相滲透,國學教育也在其中??梢岳梦覈鴤鹘y(tǒng)的地方民俗文化比如剪紙、皮影、戲曲等,激發(fā)幼兒的藝術情懷和藝術修養(yǎng),讓孩子在藝術影響下學習國學知識。國學內容中有很多朗朗上口的句子,也可以與幼兒教育相結合,從而幫助孩子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7)創(chuàng)設良好的客觀環(huán)境。幼兒園孩子學習需要良好的客觀環(huán)境,尤其是國學教育,需要家長和教師的積極配合,做到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的所有場景中切入國學內容。家長和教師可以嘗試將國學的學習內容進行相應的分解,然后制成圖畫,根據(jù)教師的教學進度,掛在墻上,使孩子隨處可見,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國學和實踐國學的氛圍。家長也應該做到與孩子共同學習,在生活中幫助孩子實踐國學,為孩子樹立榜樣,影響孩子。
總而言之,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發(fā)展壯大的基礎,加強對孩子的國學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對幼兒進行國學教育,既能夠培養(yǎng)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和行為習慣,又能為孩子以后的良好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對幼兒進行國學教育是現(xiàn)代化社會發(fā)展和新時代的需求,這要求幼兒教師要積極努力地加強國學知識的學習、國學教育理論的學習,將其應用到國學教育實踐中去,教育孩子將學習到的國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 曹樹華,張莉琴.幼兒園教師教育基本能力實用手冊[M].廣東教育出版社,2013.
[2] 幼兒園教師教育基本能力實用手冊[M].廣東教育出版社,2013.
[3] 肖成林,胡蘋.幼兒文學閱讀[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