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鵬
【關鍵詞】 新課改;探究性學習;習慣;發(fā)
散性;氛圍
【中圖分類號】 G6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
06—0076—01
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運用探究性學習方法能讓學生從探究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它不同于科學家的探究活動。探究性學習中要給學生提供進行完整科學探究活動的機會,這樣的活動雖然要用更多的時間,但對學生體驗探究過程是非常必要的。探究性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幫助學生領悟科學的本質(zhì)。
一、感悟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是培養(yǎng)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簡單的說就是指人們?yōu)楂@得對某一事物的正確認識而對相關材料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的行為方式。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都是一種探究性學習。合作時你必須有自主的學習,學生個人的自主學習質(zhì)量高,合作學習的質(zhì)量才會高,沒有學生自主的學習、思考,上來就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就容易流于形式。而自主與合作都是種探究性學習,離開了探究的實質(zhì),自主與合作還有什么意義呢。就象中國畫中的留白一樣,教師在課堂上也應留一些懸而未解的問題,讓學生心理處于暫時的不平衡狀態(tài),促使他們課后進一步探索和解決問題。從而讓有限的課堂時間收到更大的教學效益。新課程提倡學生個性的發(fā)展。然而沒有自主的學習就沒有個性,沒有自主的學習也不能更好地進行合作學習。從某種意義上說,自主學習比合作學習更重要。自主學習要以老師的有效引導為輔助,合作學習要以學生的獨立思考為基礎,探究學習要以強化語文本體為原則。自主學習是就學習過程的內(nèi)在品質(zhì)而言的,探究學習是就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而言的,它相對的是接受學習。?接受學習是必要的,有價值的。它完全可以是自主學習,高品質(zhì)的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一定是自主學習。
二、課堂上教師的引導方法
1. 精心設計,重視問題的發(fā)散性。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避免過多的破壞文章整體的支離的講解,重視學生對文章的整體領悟,發(fā)展語感,注重學習的過程,鼓勵他們充分調(diào)動各種信息,加強課內(nèi)外的聯(lián)系,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的角色由傳統(tǒng)的知識點的“播種機”“轟炸機”轉(zhuǎn)為知識點的“濃縮專家”“診斷專家”“設計專家”“評論專家”,進一步強調(diào)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討論中,問題的解決不再是簡單的認為學生掌握了某知識點,它的解決過程是一個思維方法的訓練過程。因此,教師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材的特點,精心設計問題。課堂討論既是課堂教學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又是課外學習的集中反映。因此,問題的設計必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發(fā)散性,它要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并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使學生的情感在問題的引導下,在老師的點撥下,向更深,更廣的層次拓展。
2. 營造質(zhì)疑的氛圍使學生敢問。只有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才能消除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感、壓抑感,才能為學生的懷疑、提問、發(fā)言、創(chuàng)造營造一個寬松的氛圍,這樣學生才敢于提問、愿意提問。這需要教師不僅具有“學生中心論”的理念而且能進行長期的師生間的心靈的碰撞、情感的溝通,才能達到師生互信、互助的美好境界,從而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共同探究、共同學習中分享快樂。
對于只能提出較簡單問題的同學,一定要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只要提出了問題,就說明他們已經(jīng)動了一番腦筋,是其獨立思考的結(jié)果,就是值得肯定的。切不可傷了他們暫時可能還很脆弱的自信心。
3. 及時總結(jié)、注重觀點提升。對學生討論結(jié)果的及時總結(jié)實質(zhì)上是又一次的反饋性討論,學生在評價中總結(jié)經(jīng)驗,衡量正誤,尋找差距??偨Y(jié)可以是全班性總評,也可以是自評、他評,既可以是面評,也可以是書面評價。它是對學生個人智慧,集體力量,合作能力的一次檢驗,是一項必不可少的過程。這時,教師應充當好知識的“評價專家”,不要拘泥于答案的統(tǒng)一,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觀點要積極評價,熱情鼓勵,以激勵性評語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體驗自主討論、自主解決問題后的成功感。同時,在對學生合作意識的考查上,教師不應簡單籠統(tǒng)地看待某一個小組的意見是否正確,而應更全面,更深入的考查整體,可以采用代表發(fā)言、抽查發(fā)言或請其他同學對別人的看法進行評價、再評價,從而檢查學生的思路、檢驗他們的認知程度,進一步訓練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總之,教師在物理學的教學中,不但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使學生得到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師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yǎng)其學習方法,培養(yǎng)自我汲取知識的能力。這種方法與能力的獲得,其主要渠道就是在以“探究學習”為模式的教學之中。因此,要從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開始,引導學生如何探究,然后才能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最后讓學生把探究學習帶進生活,形成真正的探究性學習習慣。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