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恩培
【關鍵詞】 課堂練習;有效教學;針對性;
策略;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32.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
06—0042—01
課堂練習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檢查自己教學效果及時調控教學的有效手段。具有鞏固、強化、反饋、提升、發(fā)展等重要作用,對我們提高教學質量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對學校的實際,學生學習的科目多,開展的各項活動多,練習時間有限。怎樣解決提高質量又沒有足夠的練習時間這一矛盾問題,只有向課堂要效益。讓課堂練習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優(yōu)化課堂練習,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一、改進練習方法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1. 突出重點,注意練習的針對性。同講課一樣,練習也要突出重點,要在知識的聯(lián)結點上動腦筋,在學生理解與掌握知識的關鍵上下功夫。例如在教學“兩步計算的加減應用題”時,分析、列式和計算的全部過程都要進行練習,但主要矛盾不在計算,而在于分析數(shù)量關系,找出中間問題,得到間接條件,從而尋求正確的解題方法。所以在教學中要集中練習審題、分析數(shù)量關系和找出中間問題。
2. 循序漸進,注意練習的階段性。學生接受和鞏固知識的過程是有階段性的,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特點。一般有模仿、熟練、應用和創(chuàng)造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理解知識,掌握概念,初步形成技能。練習的內容應是最基本的,要讓學生有樣可依,把最基礎的,最關鍵的問題練好。第二階段是鞏固知識技能,要注意以舊帶新,新舊呼應,形成系統(tǒng),并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第三階段是應用知識技能,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第四階段是發(fā)展知識技能,練習內容要有一定的蹤合性和思考性,難度也可適當?shù)卦龃笠恍?/p>
3. 因材施教,注意練習的適應性。在任何班級中,學生的知識基礎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即使知識基礎基本相同的學生在同一課時里由于各種主觀和客觀的原因,對新知識的接受也會產生參差不一的現(xiàn)像。教師在設計練習時要盡量彌補這種缺陷。盡量做到優(yōu)生吃得飽,中游跟得上,下游丟不了,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如在課堂練習中可設計必作題、選作題和思考題,還可以設計一些具有彈性的題目。
4. 與時俱進,使用先進技術手段。教育要與互聯(lián)網技術、工具進行深度融合,作業(yè)盒子APP順應這一趨勢,以趣味性吸引學生,以實效性輔助教學,為切實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提供了極有力有效的便捷服務。使用作業(yè)盒子之后,老師們從繁重的批改負擔中解放出來了。無論是在學校里還是在外開會、培訓,老師都可以隨時通過手機布置當天的作業(yè)。隨著作業(yè)盒子題庫的日益豐富,無論是計算能力的練習,還是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都可以找到不同等難度的訓練習題。更重要的是,在學生提交作業(yè)后,系統(tǒng)會自動批改并生成學情報告,作業(yè)提交率、正確率、錯題情況等關鍵信息一目了然,兩分鐘內即可了解大家的學習情況,從而在課堂上有的放矢展開教學。
二、有效練習實施的具體策略
1. 支持性練習策略。學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著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在練習的過程中,如果學生的思維方向、思維結果不順應教師的預設時,教師應采用支持性策略調節(jié)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這就要求我們在練習設計時,就要估計練習時學生思維可能出現(xiàn)的障礙,準備一些支持性教學策略,給學生的思維“搭腳手架”。我們應用的支持性練習策略有:畫龍點睛的語言點撥,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教師與學生進行數(shù)學對話、傾聽、資料鏈接,情境再現(xiàn)等。
2. 提供足夠的練習時間和空間。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培養(yǎng)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力,往往把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問題引入練習之中。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除了教師的指導外,更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和探索的空間,以盡可能大的興趣和熱情,自己大膽去操作和實踐,自己去尋求問題的答案,克服被動學習的局面,讓學生體會探索學習掌握知識的快樂,較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
3.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練習活動。比如作業(yè)本評比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的作業(yè)本編上頁碼。每天都要先改錯,然后再完成當天作業(yè)。書寫要工整干凈、美觀大方。本子寫完后要不缺頁數(shù)、不破損。優(yōu)的個數(shù)達到12個以上就被評為優(yōu)秀作業(yè)本。優(yōu)秀作業(yè)本在全班展覽,并發(fā)獎品。通過作業(yè)本的評比,學生認真對待自己的每次作業(yè),養(yǎng)成做事認真和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