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濤
摘要:八孔豎笛入門簡單,雅俗共賞,在器樂教學中比較常見。本文分析了八孔豎笛基礎教學方法,希冀能為八孔豎笛課堂教學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中小學;器樂進課堂;器樂教學;教學實施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5-0223-01
一、前言
八孔豎笛(Recorder)15世紀起源于意大利,后來盛行于歐洲各國,從維也納音樂學院到普通中小學校,八孔豎笛到處可見,專業(yè)的豎笛樂團和研究學會也比比皆是。
可以說,豎笛已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樂器之一,在我國“器樂進課堂”的推動下,八孔豎笛也逐漸走進我國器樂課堂之中。
二、八孔豎笛及其音樂教學概述
八孔豎笛是系列樂器,屬于十二平均律樂器,通常分為五種,即超高音笛、高音笛、中音笛、次中音笛和低音笛。五種樂器組合起來便能自成樂隊,可以演奏出豐富多彩的音樂?,F(xiàn)今常用的為定音為C的高音豎笛、中音豎笛和音高為F的低音豎笛,音域都是兩個八度。八孔豎笛能夠任意轉調,吹奏簡單,但演奏技巧、表現(xiàn)力極為豐富,學習八孔豎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固定音高概念,提升音樂專業(yè)素養(yǎng)。標準豎笛的制式頗為簡單,只有8個音孔,按孔的不同組合能得到2個半八度以內的所有半音,可以吹奏24個大小調中的任何一個調性。
在中學音樂課堂中引入豎笛樂器,具有積極的教學意義:第一,能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豎笛具有固定音高、吹奏方便、簡單易學的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容易獲得成功感,激發(fā)學習積極性;第二,有助于提升中學音樂教學質量。八孔豎笛豐富了中學音樂教學手段,加上豎笛教學有“奏、聽、唱”三種方法,打破了傳統(tǒng)中學音樂課程理論知識抽象、視唱、節(jié)奏訓練手段單一等不足,可以將器樂教學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提升音樂教學質量;第三,有助于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意志與精神風貌。吹奏八孔豎笛需要學生姿勢標準、動作整齊劃一,精神飽滿、服從指揮,吹走的聲音要明亮、悅耳等,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毅力、團隊協(xié)作等。
三、八孔豎笛基礎教學方法入門
(一)呼吸與姿態(tài)
八孔豎笛的演奏由呼吸、吐音、演奏姿勢、指法等構成,呼吸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關鍵。呼吸是吹奏豎笛的動力,如果呼吸控制不到位,將會直接影響豎笛音色的形成,甚至會對學生身體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八孔豎笛的呼吸方法一般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及腹胸式呼吸等四種,其中,胸腹式呼吸方法最為常用。這種方法充分調動了胸部呼吸肌肉與腹部呼吸肌肉,使之同時參加呼吸運動,這樣可使胸廓向不同方向自由擴張,增加體內氣體交換時間,因此,演奏的音色分外飽滿、圓潤。同時,這種方法還能緩解吹奏的緊張和疲勞,增強演奏的持續(xù)性。
在教學中,教師應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和感性的生活案例,來對胸腹式呼吸方法進行指導,避免過多的理論講解,以幫助學生輕松入門,掌握好演奏豎笛的呼吸方法。
八孔豎笛的吹奏姿勢分為站式和坐式兩種,首先要求身體自然放松,只要感覺舒適、自然就可以。站姿吹奏時,身體要昂首挺瘦,自然舒展,雙臂自然沉肩垂肘,手臂分開,笛身與身體保持50度左右,十指自然彎曲,用手指肚以適中的力度輕堵笛孔,力度以吹奏時不漏氣為宜??谛捅3肿匀晃⑿?,用雙唇輕包笛頭,吹奏時不能鼓腮。坐姿吹奏時,應坐在椅子1/3處,雙腿自然打開或合攏,挺直上身,確保呼吸自然,其他要求與站姿吹奏一樣。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細節(jié)進行把控,以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吹奏姿勢。
(二)吐音與演奏指法
吐音類似打擊樂的拍點,在應用吐音的時候,要讓舌頭成為塞子,當氣流通過口腔時,楊將舌尖快速彈向上牙齒根處,再快速收回,在此期間,豎笛會形成短暫“失聲”,發(fā)出的樂音就會斷斷續(xù)續(xù),被吐出的音即為“吐音?!?/p>
吐音有兩種,一種是連貫的而柔和,主要用于抒情,一種是斷斷續(xù)續(xù)的,比較輕松而跳躍。八孔豎笛演奏常用的吐音還有雙吐和三吐,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教師可讓學生們念出“to”音,或“tu”音,其與吐音非常相似,熟練了這種發(fā)音后,再循序漸進地豎笛吐音。
在教學八孔豎笛的演奏指法時,應確保學生已經(jīng)熟練掌握了豎笛的呼吸、吐音、演奏姿勢等知識,“八孔堅笛的指法既有現(xiàn)代木管樂器自由轉淵的共性,又有自然音孔排列、交替指法多,變化形式大的個性?!钡鸵粲蛑袕腸1到c2基本為自然音孔的排列,剛初期練習階段,可先從5這個音開始,這樣的指法便于學生練習和掌握。在舌頭與指法的配合方面,要遵循由慢到快的原則,先放慢速度,一指一音、字正腔圓,再逐步進行加速。
四、結語
八孔豎笛教學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循序漸進、全面體驗器樂學習樂趣的原則,有計劃地進行基礎教學方法入門練習,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與技巧,順利達成陶冶情操、提高藝術審美情趣與鑒賞能力的器樂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