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冰輪
摘要:隨著泰國漢語教學的發(fā)展,近年來在泰國開設漢語課堂的學校也越來越多,但是在漢語教學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多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便是結合泰國漢語教學的特點,總結其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能促進泰國的漢語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
關鍵詞:泰國漢語教學;師資力量;教材
一、師資力量
(一)教師的不穩(wěn)定性
近年來,隨著泰國漢語學習者規(guī)模的增加,對漢語教師的需求也隨之增加,由于本土師資力量有限,所以目前的漢語教師大多是外來性質的?,F在泰國的漢語教師隊伍中孔子學院派出的志愿者占有大部分的比重,大多數志愿者是剛畢業(yè)的本科生或者是在讀的研究生,任期為一年或兩年,然后便回國繼續(xù)完成學業(yè),之后又會有新的志愿者老師來接任,這使學校漢語教師隊伍變得流動性很大,也導致了教學的不連貫性。
由于大部分學校沒有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志愿者老師之間也沒有很好的交接,導致教學內容上會出現重復,或者新的志愿者老師為了避免重復而故意避開上一任老師的教學內容,這就造成了學生學習內容的不全面性,不連貫性,學過的內容也不能很好復習和鞏固,這也違背了第二語言學習強調的重復性,這些對學生學習漢語都是十分不利的。教師極大的流動性是制約漢語教師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漢語教師的教學經驗與泰語水平
志愿者教師雖然在學歷上都沒有問題,但是在他們出國教漢語之前,大部分在國內都沒有太多的教學經驗。教師經驗的缺乏,很多東西都要慢慢摸索學習,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高。此外,志愿者教師的泰語水平并不高,而在授課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很好的理解所學內容,教師需要像學生做出詳細的解釋,因此教師就需要在授課過程中使用大量的泰語,但是大部分漢語教師的泰語水平都是零基礎的。雖然大部分教師可以用英語解釋,或用英語授課,但是教師和學生的英語水平相差懸殊,所以就算教師用英語解釋,學生們也不可能有很好的理解。
這些都是泰國漢語教學中師資力量方面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泰國學生學習漢語的質量和效率,同時對漢語在泰國的推廣也造成了很大的阻礙。所以,這要求我們在漢語傳播上做出適當的調整,盡快對師資隊伍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并有效的解決方案。
二、教材問題
教材是課堂教學能很好進行的保障,一本合適的教材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教師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提出兩個教材方面的問題。一是教材的缺乏,二是教材不具有普遍性和適應性。
(一)教材缺乏
由于漢語教材的成本比較高,大部分學校在教育部的規(guī)定下開設了漢語課,但是卻沒有相應的漢語教材,為了課程能繼續(xù)下去漢語教師需要自己根據經驗或者相關資料來自編教材,這就不能很好的運用圖片法等正規(guī)教材中應該出現的教學法,這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系統(tǒng)性都會造成影響。根據調查,部分教師在課堂上會把要講解的詞匯和語法或者相應的句子寫在黑板上,學生自己抄在本子上,以便于完成作業(yè)或者日后的復習,這種方式雖然可以進行教學但卻占用了大量的教師講解時間和學生操練的時間,降低了課堂的效率。
(二)教材不具有普遍性和適應性
在泰國市場上,漢語教材是復雜多樣的。但是有些教材是中國完全沒有在泰國教學經驗的學者根據自己的研究和一些編寫教材的相應理論以及中國人學習英語的經驗來編寫的。大部分都是按照中國學生學習漢語的思維方式和規(guī)律編寫的,更適用于國內的小學教育,而沒有考慮到泰國學生學習漢語的特點,并不能適應泰國的漢語課堂。還有一部分教材,是國家漢辦/孔子學院提供的,但是教材內容都需要斟酌,有些教材編寫的語言點過難,有些語法不成體系或過難,有些介紹的文化知識過難,這都不能很好的幫助泰國學生學習漢語。
三、解決泰國漢語教學中存在問題的策略
(一)培養(yǎng)泰國“本土化”漢語教師,延長漢語外教在泰教學時間
只有大力培養(yǎng)本土教師,才能解決漢語教師流動性大,不穩(wěn)定的問題。同時,本土老師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背景,學習心理的把握程度以及與學生的溝通會比外教有一定的優(yōu)勢。泰國漢語教學界還應該想辦法留住更多的優(yōu)秀的漢語教師長期任教,這樣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連貫性和系統(tǒng)性。
此外,漢語教師志愿者應該盡快的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適應泰國的教育模式,同時盡快的提高自己的泰語水平,這樣才能更好的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學習中的困難,并根據學生的特點進一步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更充分更高效的教授漢語。
國家漢辦在志愿者教師的選拔上,應盡量選擇漢語國際教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字學,師范類學校的泰語或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因為他們受過系統(tǒng)的學習,具有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和外語優(yōu)勢,選擇他們去泰國任教會很大程度上提高泰國漢語教學的水平。
(二)中泰合編漢語教材
為促進泰國漢語教學的發(fā)展,中泰兩方的有關部門可以加強合作,一起編寫適用于泰國學生的漢語教材。首先,泰國教育部可以組織資歷較高經驗較豐富的一線教師和相關學者來為各階段學生編寫相關教材,這些教材要充分適應各個階段學生學習的特點。教材中要有部分的泰語和漢語的相近發(fā)音或語法點以及相關文化的對比,有利于漢語學習者的進一步了解。其次,在需要注釋的地方,應該用學生的母語即泰語,而非使用泰國學生并不太熟悉的英語。
泰國有關部門也要加強對各個學校的漢語教學質量的管理,首先要確保人手一本教材。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本學期所要學習的內容有整體把握,也有利于學生自己學習計劃的制定,同時能更好的預習和復習。這都對漢語教學的發(fā)展起到較好的作用。
四、結語
泰國漢語教學是一項偉大而浩瀚的工程,這有利于兩國之間的商業(yè),教育等各方面的往來,對兩國的友好關系起著非同尋常的作用。兩國都堅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泰國漢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一定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泰國漢語教學事業(yè)會越來越繁榮。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