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xiàn)代詩歌能夠表達出人的內(nèi)心感受,有著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是一種藝術(shù)表達形式,聽過現(xiàn)代詩歌的教學能夠使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使學生更好地繼承民族文化,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但是在目前的初中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中,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現(xiàn)代詩歌教學的效果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師轉(zhuǎn)變教學理念,認識到現(xiàn)代詩歌的特點,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得現(xiàn)代詩歌教學設計更加高效,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內(nèi)容。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詩歌教學;策略
一、 初中詩歌教學的重要性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將文化流傳下來的國家,每一個炎黃子孫在一出生就背負著一個重大的使命,那就是將我們的文明傳承下去。語文作為學生時代最重要的一個傳承文化的媒介,每一個學生都有將語文學好的責任和義務。詩歌是我國文化中最精華的存在,它承載著先人們的智慧和思想,是我們直接了解古代先賢的最直接的橋梁?,F(xiàn)如今要想將我國建設成一個文化強國,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而語文教學正是培養(yǎng)學生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詩歌中蘊含的古代先賢的智慧,對于我們有十分重要的幫助。如果僅僅只是會背《唐詩三百首》,只是能夠機械地背出其思想內(nèi)容來應付考試,這是不能夠?qū)⑽幕瘋鞒邢氯サ?。在課堂中應營造出一種濃厚的文學氛圍,讓學生感受其文學意蘊,經(jīng)過長時間的熏陶,學生對于文學自然有了自己的感悟,有自己的解讀,這樣才是成功的文學教學,才是真正的文化傳承。
二、 初中語文詩歌教學存在的不足
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聽到高中的語文老師抱怨學生在初中階段由于對現(xiàn)代詩歌的掌握不多,鑒賞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學習的內(nèi)容也只停留在讀讀背背的層面上,以至于學生在高中階段對現(xiàn)代詩歌的學習無所適從,茫然無措,更是無法有效的解決高考語文試卷中現(xiàn)代詩歌鑒賞這樣的題目。我們也越來越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孩子無論是寫作練筆或考場作文很少用詩歌這樣的文體。而且現(xiàn)在的學生的日常生活越來越缺乏詩意??傆X得生活乏善可陳,很難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點造成以上現(xiàn)狀的因素有很多,我認為中考考綱的導向、現(xiàn)代詩歌讓學生缺乏興趣,使用修辭種類多,不易理解,加之不少老師對詩歌探究有限,教學方式不夠靈活,很難做到通過詩歌教學來有效提高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等因素,導致學生對現(xiàn)代詩歌不重視。
三、 詩歌教學的建議
(一) 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tǒng)應試教學中,老師為了應對考試,又或是迫于教學任務的壓力,只能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被動接受,完全不知老師所云。在這種教學方式的影響下,學生的積極性受到了極大的束縛,對課程沒了好奇之心,有的甚至產(chǎn)生了反感,這樣對文學教學是極其不利的。因此要做好課堂詩歌教學,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的學生正是青春年少充滿活力的時候,老師應改變教學方法,努力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在這個環(huán)境中,老師要和學生保持良好的交流,讓學生擁有一定的自主性,讓學生可以隨心所欲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讓他們和詩歌中的靈魂有一個直接的碰撞,這樣能夠不斷地提高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完善他們的思維方式。
(二) 提高教師的文學教養(yǎng)
在做好學生工作的同時,老師也應該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眾所周知,教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如果沒有足夠高的文學修養(yǎng)和功底,怎么能教好學生呢?老師應該在做好平時教學工作的同時,要多讀書,增大自己文學的儲備量,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這樣才可以在學生們發(fā)表自己對詩歌的看法的時候可以給出自己的點評,讓他們有自己的感悟和進步。
(三) 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高中課堂,目前主要是以教材為主要上課的工具。但教材由于種種限制,只能給出一定的詩歌背景介紹。在學生沒有閱讀其他的內(nèi)容或者是沒有了解文章背景的時候,學習起來會有些困難。因此要想做好課堂詩歌教學,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大學生閱讀量是很有必要的。老師可以每周抽幾節(jié)課組織學生去閱覽室或者圖書館上閱讀課,也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相關(guān)的電影電視劇等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圖像比文字更加直觀,表達的內(nèi)容更多,對學生的理解和感悟很有好處。
(四) 教師應注意引導的方法
前面提到,老師應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積極性,并且擁有自主性,能夠用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學生能有這種表現(xiàn),一定要老師在課堂上穿針引線,做好引導作用。首先,老師要在課前做好備課,仔細選擇和準備相應的資料,用來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和積極性。老師還要有一定的掌控能力,在學生們的發(fā)言偏離原來的軌道的時候,要能夠把他們拉回來。其次,在學生有疑問的時候,教師能夠給予一定的解答,有些不能解答的問題,也能夠給出自己的看法。需要注意的是,老師要營造的是一個積極有活力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有自主性,但不能由著學生的性子來。這個年級的學生正是躁動的時候,一旦收不住,課堂紀律便會被擾亂。不僅達不到原有的目的,還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負面影響。老師要有一定的威嚴,能夠鎮(zhèn)得住場面,不僅要引導學生,更要在適當?shù)臅r候規(guī)范學生。怎樣做到威嚴而不失親和,且在學生心中有一定的影響力,這就要老師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總結(jié)經(jīng)驗了。
(五) 有感情的進行詩歌朗讀
如果說作品是世界微縮、心靈攝影的話,朗讀的使命就是喚醒文字,復活語言。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有范讀、自讀、齊讀、男女生互讀、小組品讀等。作品的無窮意蘊往往不是用蒼白的語言能夠闡釋清楚的,而讀者對作品的感悟有時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所以說有感情的朗讀,是讀者表達自己對作品理解程度的最好方式。語文新課標也指出:詩歌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詩歌教學中,讀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詩歌的品讀鑒賞更是離不開朗讀教學與意境品味的,所以設計多種形式的朗讀是開啟學生對詩歌品悟的鑰匙。
總之,詩歌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比重,可見其重要性。要想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感悟詩歌的文化韻味,需要學生和老師共同努力,在實踐中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相信通過努力,一定可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將詩歌的文化內(nèi)涵傳承下去。
作者簡介:
余雁,貴州省貴陽市,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qū)林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