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普通高中新生學習基礎差的現(xiàn)狀,本文嘗試一些簡單實用的做法,幫助新生克服困難、樹立信心,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關鍵詞:基礎;銜接;強化;引導
初、高中化學在學習內(nèi)容和要求上都有很大的差異,進入高中后學生在學習方法上需要改進,不少學生進入高中初期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不適應,特別是對老師的教學方式和高中學習的要求不適應。通常,老師都會對高一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這有利于學生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但我認為僅僅是學法指導還不夠,我們教師要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研究實施對象(學生)的心理情況,選擇適合特定學生群體的教學方式。
現(xiàn)在的初、高中化學因教學內(nèi)容和考試要求不同,在教學上存在著差距,很多高中教師沒有看過初中教材,沒有去了解學生究竟在初中學習了哪些知識,使得教與學脫節(jié),相當多的學生進入高中后化學學習變得無從下手,而我校又是地處鄉(xiāng)鎮(zhèn)的普通高中,存在著生源上的差異,學生基礎普遍較差。針對這些問題,我在高一的授課中做了一些教學探索。
一、 扎實基礎,樹立信心
我校的生源與一中有著很大的差距,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開學的第一節(jié)化學課,我讓學生先做一張表格,關于課本最后一頁的溶解性表,寫上化學式和物質(zhì)名稱以及溶解性,再告訴學生溶解性的口訣,讓他們回去記憶,下一節(jié)課進行考查提問。我講解了原子團的含義,把常見原子團的名稱和符號都寫在黑板上,寫上名稱,再教學生如何組合形成化學式。雖然簡單,但是非常有必要做這件事,想要學好高中化學,化學式是第一關。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我把學生做好的表格進行投影展示,及時表揚做得好的學生,樹立他們學習化學的信心。通過這些方法幫助學生鞏固基礎,培養(yǎng)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樹立學習化學的信心。
二、 理順結構,做好銜接
我們以往上新課,總是當書本這一章節(jié)出現(xiàn)新的知識點時,才開始介紹講解,我想今年我能不能把知識點分散開,提前把一些較難的內(nèi)容,先用形象化或講故事的方式跟學生說了,不管他們記沒記住,先有個印象,下次遇到了,在心理上就不會那么陌生,學起來就比較容易接受。
在開學的第一周,為了教學分散電解質(zhì)這一課的知識點,我把常見的強酸、強堿的化學式名稱寫好,讓學生先記憶,我提前做好準備,免得到學習的時候容量太大,基礎差的學生無法接受。接下去在課堂時間有剩余的時候,我穿插復習了化合價,讓學生記住常見元素的化合價,為以后學習氧化還原反應做個埋伏。還復習了金屬活動順序表,學生反映說初中沒要求,于是我讓他們默寫,記憶順序,為后面學習氧化劑還原劑性質(zhì)的強弱做準備。
我注重復習初中的化學反應類型,講解每一種反應的注意點,比如酸和鹽反應,要求反應的酸的酸性比生成酸的酸性強,也就是強酸制弱酸,掌握這些是為了可以書寫更多常見物質(zhì)間的反應,讓學生有據(jù)可循,不會到用的時候無從下手。
上新課時,我盡量依托課本,教學生閱讀課文,理解定義,囑咐他們讀好這本書,因為高考最終也是要回到書本。我要每個學生準備一本專門聽寫的本子,用來做課前測驗,每周聽寫兩次,上課前我先聽寫5個左右的方程式,前一天先布置好下次要聽寫的方程式,讓學生先回去記憶,下次的課測驗,借這種方式讓學生加強記憶,我們的學生基礎有限,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很好地掌握書本的方程式。在進行化學方程式的講解時,如果碰到氧化還原反應的方程式,我不講這就是氧化還原反應,只是要學生標一標元素的化合價,比如過氧化鈉中氧元素的化合價很特別,為負一價,為以后學習氧化還原反應做一個鋪墊。
化學知識都有連續(xù)性,我想做好章節(jié)間的銜接,促進學習方式的改革,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點時不至于那么突兀。
三、 重塑評價,引導發(fā)展
新課程的評價體系強調(diào):評價的功能要從注重選拔性學習轉(zhuǎn)向鼓勵學生、注意學生的反饋情況,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方式;評價的內(nèi)容也要從過分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轉(zhuǎn)向?qū)W生各方面的發(fā)展。
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評價的方式更多地采取比如合作學習、小組討論、作業(yè)展示等開放的多樣化的方式,而不僅僅依靠筆試的結果;更多地關注學生現(xiàn)有基礎、學習能力、學習興趣、潛力發(fā)展的趨勢;引導他們自主學習,主動學習,而評價的方式更具可操作性,力求評價簡明、方法易行。
開學伊始,在選擇科代表的時候,我要學生自己選擇誰愿意做這個工作,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感興趣了才會認真地去學習。接下來,馬上進行學習小組的制定,因為我們學校在鄉(xiāng)鎮(zhèn),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寄宿生,晚自習都在一起,這有利于展開小組學習,互相幫助,我把學生按前后兩桌進行劃分,形成一個學習小組,選出一個化學較好的小組長,負責本組同學的學習,并做一個表格,把每次的課前預習(占10分,有認真預習的學生可得滿分)、課堂表現(xiàn)(占15分,包括積極發(fā)言,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上實驗課時的動手能力,合作協(xié)調(diào)能力,認真觀察的能力,認真做好當中的每一項可得滿分)、課后作業(yè)完成情況(占10分,獨立完成可得滿分,同學幫助的得5分,抄作業(yè)的同學不得分)、訂正情況(占5分,及時訂正有錯的作業(yè))、課堂的聽寫情況(占10分,聽寫全對的得滿分,按照對的數(shù)目進行相應加分)、相互幫助(占10分,這是為了讓學生形成喜歡幫助別人的良好行為及養(yǎng)成問問題的習慣)、單元小測(占30分,按分數(shù)高低進行加分)、小組評價(占10分,同學互評,喜歡幫助同學的學生可得高分)等等寫進去做成一個自我的評價系統(tǒng),滿分為一百分,每周公布一次,貼在墻上,大家都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和不足,當然這個評價系統(tǒng)的分數(shù)設置上可能不盡合理,比如預習,分值占的有些大,但這是一個促進作用,有一個動力,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因以后隨著課程難度的增加,預習會變得越來越重要,讓他們慢慢從被動變成主動的學習。
每一項都定出分值,是為了引導學生們往這個方向去要求自己,最終使學生能夠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注重學習過程,發(fā)展自我。這樣評價體系改變了,不再是把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方式,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改變學生的價值觀。
以上是我在教學上的一些嘗試,通過這一年教學上的改變,我更加深刻理解了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新課程教學理念,只有認真專研教材,研究實施對象學生的心理情況、學習能力、知識基礎,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才能真正地創(chuàng)造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而適合學生的教學就是最好的教育。
參考文獻:
[1]走進新課程[S].
作者簡介:
林華珠,福建省永安市,永安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