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所楷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新課標下小學高年級語文有效教學進行分析,希望可以借此為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進而為推動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的發(fā)展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高年級;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9-0043-01
引言
針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在心智上要比低年級的學生成熟一些,有著一定的自制能力,可以按照心中所想汲取相應的知識?;诖耍绻胍岣咝W高年級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么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采取適宜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教學質量可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1.重視有效“讀”的環(huán)節(jié)
眾所周知,讀書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最佳方式。教師應當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讀書,學生在讀書的時候可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深刻的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進而為學生可以更好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奠定扎實的基礎。這里值得一提的是,讀數并不是一味的朗讀,而是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去思考相關問題,這樣才能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比如在學習《三亞落日》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文章中描寫三亞落日美妙絕倫的段落反復朗讀,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促使學生感受到三亞落日的壯觀和美麗;例如在學習《煙臺的?!愤@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學生掌握作者的寫作思路,也就是依據“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季節(jié)變化的順序,把煙臺一年四季海的景色描寫出來,還可以選取文章中比較典型的季節(jié)描寫段落,讓學生可以深刻體會到描寫的景觀,感受到文字的獨特魅力。顯然學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可以在自己的腦海里形成系統(tǒng)性的思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使學生更好的吃透文章內涵,進而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打下扎實的基礎。
2.為學生的學習營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依據相關研究顯示,學生在舒適、愉悅的環(huán)境中獲得知識的速度較快些,繼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應當采取有效措施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挖掘學生內在的潛能。首先,教師應當在業(yè)余時間和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顯然師生關系融洽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所在。其次,教師應當結合各種題材的文章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這樣才能吸引到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為學生能夠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下扎實的基礎。
舉例說明,在學習《負荊請罪》這節(jié)課時,教師在朗讀文章的時候可以把廉頗的不服氣和藺相如的謙讓充分的表現出來,顯然通過這種閱讀方式學生很容易產生興趣,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繼續(xù)引導學生依據自身對課文的理解來朗誦這篇文章,并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一幅畫面,為使學生可以更好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打下扎實的基礎。
3.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針對小學高年階段來說,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在自主學習和自主研究問題的能力也相對比較成熟些,所以教師應當在適當的時候對他們進行科學的指導,并采取有效措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可以獨立自主的完成相應的學習活動,進而促使教學水平可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比如,教師可以采取分角色扮演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以《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為例,學生們可以分角色扮演旁白、小女孩、愛因斯坦、小女孩的父親、小女孩的母親,然后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對文章進行續(xù)寫。顯然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但發(fā)揮出了主體能動性,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盡管不一定會做到盡善盡美,然而活動開展的意義與活動自身開展的優(yōu)劣無關,而是可以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時也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4.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實踐練習
從當前的發(fā)展趨勢來看,語文教材大部分都是依據一定的主題進行編寫的,而且每個單元也都屬于一個教學主題,不同的課文有著不同的特點,這樣就要求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每篇文章的特點來開展教學活動,進而使每位學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鍛煉。
例如,在學習《變色龍》這節(jié)課時,按照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的順序,這樣可以促使學生熟練掌握文章的脈絡,通過運用夸張等相關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呈現出人物的個性,促使學生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體會到作者想要批判的社會風氣。顯然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敘述這篇文章,這樣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也充分發(fā)揮出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進而更好的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再比如學習《牛郎織女》這篇文章以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續(xù)寫這篇文章。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且還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進而促進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
結語
通過以上內容的論述,可以得知:教師在開展高年級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應當和低年級語文教學區(qū)分開,這是因為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所以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對二者存在的差異性予以高度重視,結合高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實施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進而提高小學高年級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冉高奇.小學高年級語文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12):169.
[2]張盛銓.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方法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4):187.
[3]宋小平.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12(11):168-169.
[4]吳永娟.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有效教學策略[J].內蒙古教育,2014(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