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俠
【摘要】近幾年,信息技術在全國中小學全面鋪開,信息技術運用在教學中也成了必然的趨勢。電教手段在課堂中的地位越來越重
要,尤其是在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豐富了語文教材,改變了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傳統(tǒng)教學,促使課堂內容多樣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筆者就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粗淺與大家談論一下電教媒體在小學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作用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模式對于孩子們來說吸引力是不夠的,針對現(xiàn)今小學語文課程的現(xiàn)狀,合理運用電教媒體進行教學,可有效地激發(fā)和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學習興趣和欲望,激勵探究,為成功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鋪下基石。在教授《賣木雕的少年》這篇課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新課環(huán)節(jié):我扮演導游角色,學生扮演游客,一場異國旅行拉開帷幕,大量的非洲風景區(qū)的圖片,伴著優(yōu)美的音樂,非洲風景區(qū)的圖片映入學生眼簾,此時孩子們發(fā)出陣陣驚嘆,“我好想去看看”“好美啊”……接著我說,非洲不僅風景宜人,非常美麗,我們課文還記錄著在非洲南部發(fā)生的一件美麗的故事。這樣在課的伊始就緊扣住孩子們的心弦,使他們的興趣和思維集中在課堂中。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電教媒體能多渠道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器官,而且能使教學能力化靜為動、化難為易,突破學生對學習的時空限制,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內化學生的素養(yǎng),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更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場景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例如,在新部編一年級語文下冊中的《我多想去看看》這篇課文教學中,由于我們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沒有去過北京看升旗儀式,對文中的內容會有距離感,所以我出示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儀式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升旗儀式的壯觀,從而引起他們和文中“我”的情感上的共鳴,想去北京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儀式,推動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激發(fā)學生繼續(xù)學習課文的欲望。在講解《望廬山瀑布》課文時,由于大部分學生對于瀑布還十分陌生,不能領悟到詩中描寫的意境。這時我就利用多媒體配樂朗誦,然后播放瀑布的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飛流而下的瀑布是什么樣子的,這時,大屏幕上的視頻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了學生的積極反應,不約而同地發(fā)出陣陣驚嘆聲,通過真實的鏡頭讓學生直觀感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派。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文本、課堂、教師之間的情感溝通,實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提高教學效果。
三、制作微課,精準攻破重難點
每一節(jié)課都有重難點,教學重點是我們一節(jié)課上課的軸承,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小學語文中課文重點部分在關鍵詞、句、段的理解和朗讀。兒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抽象思維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維。因此,這決定了他們必然對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感興趣。電教多媒體介入課堂,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多媒體可以將單純的知識性、抽象性的知識以直觀性、立體感、形象化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電教媒體能夠圖文并茂,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知識材料,為教學的成功進行保駕護航,也為教師解決教學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更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輕松容易的突破本課的重難點的學習,從而掌握重難點。
四、開拓學生的閱讀知識面
漢語文化博大精深,而語文課本上的知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利用電教媒體進行教學,在以課本知識的基礎上,豐富教學素材,讓學生拓展知識,擺脫課本的束縛,開闊視野,知識面的增加也能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每天都會利用手機APP發(fā)送“精品親子閱讀”(選取與學習的課文有關的文章),進行課外拓展延伸,并讓家長和孩子們一起閱讀,并把閱讀的視頻發(fā)送到微信群中,一是起到監(jiān)督的作用,二是加強家長之間、家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學習。
五、打破教師教學研討的地域限制
教研活動是學校必不可少的一項常規(guī)活動,也是教學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的另一種關鍵形式。教師相互借鑒、交流、促進,從而可以推動教師業(yè)務水平的提高,進而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
之前我們學校老師開展教學研討活動,都是學校固定時間、地點、研討的模式,表面上轟轟烈烈,熱熱鬧鬧,教研內容卻是冷冷清清,趣味闌珊,教師教學研討的積極性不高,效率也很低。而現(xiàn)在我們學校打破固定的模式,通過手機APP,隨時隨地進行教學研討,比如,周二上午開展語文公開課,我們不需要等到周三業(yè)務學習時再進行評課,我們利用手機,打開我們學校的語文教研QQ群,就可以進行評課。這樣的教研模式,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充分利用老師的空暇時間,隨時隨地進行教研活動,提高教研的效率,提高老師的業(yè)務水平。如果你錯過現(xiàn)場聽這節(jié)公開課的機會,還可以通過學校公開課網址,搜索本節(jié)課,進行教學觀摩。
六、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課程中使用電教多媒體,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空轉換、情感滲透等方面的不足,實現(xiàn)小學語文課堂的生動化、具體化、形象化、趣味化。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中來,實現(xiàn)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于永正.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附 注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課題名稱: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課題編號:AH2016082)。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