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瑩
【摘要】隨著我國教學思想的不斷完善,我國教師對于小學低年級語文這門學科也非常重視起來。語文這門學科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師一定要從小學就教導學生重視語文學科的學習。教師可以利用故事教學法給學生進行授課內(nèi)容的安排,在課堂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加專注地投入到講習課堂中。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就學興趣,教師也要提高自己的自身授課素質(zhì)。本文對故事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的總結和探討,并對其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計策。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低年級語文;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運用故事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興趣,把學生高效地帶入到語文講堂中。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生字、生詞的講解上,不能把學生真正地引入到句、段的滲透和訓練中。這樣的授課方式,使學生接受的知識面非常窄,不能提高學生的就學興趣,不能強化學生的語文能力。所以,教師要利用故事教學法,更加專注于讓學生進行句段的訓練,把學生更高效地帶入到授課情節(jié)中,讓學生體會到語文課堂的樂趣。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課程更順利地開展和實施。
一、將授課內(nèi)容與小故事相結合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想象能力是非常強的,對于小故事也是非常感興趣的,所以教師要合理地給學生安排授課內(nèi)容,讓學生更加有興趣地進入語文學科的學習中。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的授課方式非常單一,不能給學生安排小故事,把授課氛圍安排得死板無趣。所以,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授課手段,利用故事授課方式給學生提供有趣的講習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對語文課程就學的熱情。例如在《姓氏歌》一課講習過程中,首先教師要確定這一課的教學目標,通過本節(jié)課的講解要讓學生學習本課的7個生字,并指導學生學會書寫“姓”“什”“么”“雙”這四個字,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認識新的偏旁。教師可以給學生運用多媒體課件安排授課內(nèi)容,把小故事做成動畫片的形式給學生講解。首先教師要進入導學環(huán)節(jié),問一問學生,我們中華民族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我國的經(jīng)典詩文都有哪些呢?大家知道嗎?讓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然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我國的經(jīng)典詩文,告訴學生今天我們學習的內(nèi)容就是和《百家姓》有關,再給學生展示《百家姓》,讓學生去認識和了解。然后給學生在講解的過程中插入小故事,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語文就學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可以讓學生對姓氏文化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達到教師的授課目的。
二、在故事課堂加入討論環(huán)節(jié)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堂中,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開放的講習氛圍,讓學生獨自去探索其中奧秘。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不能給學生安排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由于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不能去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自學,所以教師不會去安排這樣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改變這種傳統(tǒng)的授課思想,教師要合理地指導學生進行活動內(nèi)容的開展,在故事課堂中,給學生加入討論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語文講堂中。例如,在進行《春夏秋冬》這一課程的講解時,首先教師要確定自己的教學目的,通過本次課程的安排,讓學生可以認識本節(jié)課的詞語,能夠正確朗讀,并且積累有關春夏秋冬的詞語。然后進入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四幅圖畫,讓學生試著說一說分別是哪個季節(jié),并可以討論一下自己的感受,說一說覺得哪個圖畫最美。然后告訴學生,四季的景色真是太美麗了,他們該有一些漢字朋友呢!大家想學嗎?然后教師可以把漢字引進,然后引進小故事,烘托教學氛圍。學習后可以給學生加入一些練習,讓學生更加深刻地去感受教學內(nèi)容。通過這樣的授課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科就學的興趣,同時也提高學生在語文講堂中的參與度,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記憶教師課堂講解的教學內(nèi)容,從而教師也達到自己的教學目標。
三、生活小故事與小學語文課堂相結合
語文這門課程是我國學生從小就要接觸的,所以小學階段的學生并不會陌生這一學科的學習,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盡量給學生找一些生活相關的素材,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就在身邊。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很少去給學生準備豐富的教學素材,教師大多數(shù)依照教材去進行知識的講解,這樣的授課方式不能帶動學生的就學興趣,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知識給予的強大力量。所以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素質(zhì),給學生準備豐富的教學素材,讓學生投入到語文課堂中來。例如,進行《我們的民族小學》一課的講解時,教師首先要確定自己的教學目的,通過本節(jié)課的講解,讓學生可以認識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等生詞。了解民族小學學生的幸福生活,并且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感情,并且欣賞窗外安靜的句子,體會句子的含義。教師可以給學生進行引導,給學生講一講在我們?nèi)粘I钪忻褡逍W的小故事,然后帶入課本上的內(nèi)容。讓學生進行對比,學生進行熟讀文章,感受文中要表達的情感。通過這樣的授課模式,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提升教學課堂的效率,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去感悟文章。
四、結語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故事教學法廣泛地運用到教學課堂中,運用這樣的授課方式,可以帶動學生的就學動力,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更加高效地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教師在課堂中要合理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利用有趣的教學素材,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真正達到教師所制定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參考文獻
[1] 田密.故事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7.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