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趣味化教學更是構建有效課堂的關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順應新課改的潮流,轉變教學觀念,將趣味元素融入課堂之中,保護童心,留住童趣,為學生創(chuàng)建有趣、有效的課堂,讓學生愛上語文,享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關鍵詞】低年級語文;趣味教學;有效課堂;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是一切學習能力的基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的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然而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因此,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上,教師應采用充滿趣味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建趣味課堂,喚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趣味導入,輕松走進課堂
例如在教學《冰花》這篇課文時,教師從導入階段就開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具體是這樣做的:向學生提問題“你們喜歡花嗎?都喜歡什么花?”這樣簡單的問題學生都能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回答。接著出示課題《冰花》引起孩子們的好奇。接著提問:“你們見過冰花嗎?”很多同學會搖頭說沒有,于是順勢問下去:“同學們想象一下你覺得冰花是什么樣的?”同學們會根據(jù)自己對花的印象描述想象中冰花的形狀、顏色。在此基礎上,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冰花的圖片,讓孩子們直觀感受冰花的美麗。在同學們贊美聲中教師再次引導“冰花可真美啊,同學們想知道課文中是怎樣描寫冰花的嗎?下面我們就走進課文,一起找一找課文中哪些句子是在描述冰花吧?!本瓦@樣,在情境中,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課文學習中。
二、趣味教學,高效獲取知識
例如在教學《蠶姑娘》這篇課文時,教師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蠶姑娘生長過程中的幾次變化。教師借助多媒體影像將蠶吃桑葉的情景以及蠶每次的變化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更加真實地觀察到蠶的變化,能更好地體會到“先……接著……然后……最后……”這一句式。
在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的重點字、詞、句細細體會,然后鼓勵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中的小動物,并記錄下來,和同學們交流。另外,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正值溫暖的春天,于是,每人發(fā)幾顆蠶卵,讓學生們親自養(yǎng)蠶,親眼觀察蠶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對昆蟲的熱愛。
這種趣味性的教學方法能讓低年級孩子集中注意力,緊緊地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使學生在課堂中收獲滿滿。
三、趣味語言,營造活躍氣氛
低年級的小學生都比較喜歡聽故事,因為故事大多富有趣味性,或有著曲折的情節(jié),這些都符合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因此,在低年級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他們的身心特點,采用趣味性語言,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愉快地掌握知識,感受學習樂趣。這樣的教學方法,既讓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也激活了學生學習熱情。
比如在一年級拼音教學中,教師可采用順口溜、歌謠等方式進行趣味教學,讓學生們快樂學習字母。而在教字時可以編趣味故事,給所學字詞增添趣味與活力。在分析文本時,教師要賦予語言以生命力,將同學們引入到教學意境之中,領略文本意境,感悟文本形象,品味文本語言,變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四、趣味表演,提高學生參與度
例如《歡樂的潑水節(jié)》這篇課文,文中所講的云南很遠,傣族的風俗習慣幾乎陌生,因此在第一課時花費了些時間,利用多媒體講解了傣族人民的風俗人情,給學生們帶來了些神秘色彩。第二課時教學中,我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準備了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jié)的視頻,潑水時歡快的音樂,以及潑水用的臉盆和瓢,目的是為學生們創(chuàng)建一個更加真實的潑水場景,讓他們能“親身”感受傣族同胞歡度節(jié)日時獨特的風俗習慣,體會潑水的象征意義。接著,學生們就在老師的布置下,結成小組,將文本內容真實地演繹出來。這樣的活動正符合低年級學生喜歡表演的特點,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同時也使得學生對文本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五、趣味拓展,提升學習激情
由于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對知識掌握程度不多、不牢,因此在語文教學時有必要開展一些趣味拓展活動,這對于小學低年級語文課程的教學而言,融入一些有意思的趣味拓展活動是一種很好的教學策略,能為學生提供表達與展現(xiàn)自我提供的一個空間,同時也會提升對于語文課程的喜愛程度。
趣味拓展有許多種形式,內容也有很大的選擇范疇。筆者在教低年級語文時開展過知識競賽類的活動,如“看拼音,寫詞語”、“朗誦”,借助這些活動來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鞏固學生已經(jīng)學過的一些內容,這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復習課的展開方式。同樣,采取競賽的形式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課外知識積累方面,筆者采用講故事活動、整班閱讀的形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如講故事活動中,每周設三位同學準備小故事,講給同學聽,并根據(jù)故事內容提出問題,同時對講故事的同學也提出了要求:“你讀了這個故事之后有什么感想?”這樣不僅能集中同學們的注意力,獲得新知,也能提升講故事同學的閱讀、感悟以及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便提升了學生們對語文學習的熱愛。
六、趣味作業(yè)、促進全面發(fā)展
傳統(tǒng)的抄、讀、默、背等作業(yè)已讓學生倍感無趣,也不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及身心特點、認知水平和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因此在作業(yè)上要創(chuàng)新,融入一定量的趣味元素,讓學生樂于完成作業(yè),愛上語文學習,更能獲得全面的發(fā)展。語文作業(yè)可以與音樂相容,與繪畫結合,也可以用實踐來探索。
音樂在語文教學中有獨特的妙用。它可以讓作業(yè)變成一件樂事。比如在教學《快樂的節(jié)日》和《歌唱二小放牛郎》時,我先讓學生在家練唱,這樣學生已經(jīng)對文本內容非常熟悉,那么接下來評講時會容易許多。另外還讓學生收集一些自己熟悉和喜歡的兒童歌曲,唱給大家聽,然后全班一起來賞析歌詞。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還能讓他們享受生活的樂趣!
總而言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趣味化教學更是構建有效課堂的關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順應新課改的潮流,轉變教學觀念,將趣味元素融入課堂之中,保護童心,留住童趣,為學生創(chuàng)建有趣、有效的課堂,讓學生愛上語文,享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