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微 張春伶
一、自墊球+六邊形
練習目的:明確雙手下手墊球的練習手型、擊球點;發(fā)展靈敏素質和下肢力量。
練習方法:每名學生1個球,站在邊長為1.5m的六邊形內,進行連續(xù)的自墊球練習,達到一定的數量后,將球接住,從六邊形內,用雙腳跳的方式跳到外區(qū),先沿順時針方向跳躍,再沿逆時針方向跳躍返回,并進行計時,比一比哪名學生先快速完成跳躍(圖1[1])。
練習規(guī)則:控制自墊球范圍在六邊形內,不要出圈;墊球高度達頭上一球左右;連續(xù)墊球需達到規(guī)定數量;以最快速度完成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的六邊形雙腳跳練習。
拓展練習:增加自墊球的數量、高度;雙腳跳變成單足跳或其他方式的跳;加大六邊形的邊長;改變圖形形狀(如,八邊形,五角星形等)。
二、墊固定球+移動
練習目的:體會正確的墊球動作;增強靈敏性和下肢力量。
練習方法:學生站成4列橫隊,中間2排的學生每人持1個排球站立,要求雙手持排球,伸直手臂將排球斜向下放于45°,外圈2排學生進行墊固定球練習,完成1次墊固定球后,迅速向右(或左)移動,到下一個位置再次進行練習。達到一定練習次數后,第1和第2排,第3和第4排交換位置,繼續(xù)進行練習(圖2)。
練習規(guī)則:持球學生直臂斜下45°雙手持球;按照正確的墊球動作進行墊固定球練習;快速移動至下一個位置。
拓展練習:增加移動距離;改變移動路線。
三、一拋一墊+方形跑
練習目的:體會練習手型、擊球點;發(fā)展靈敏素質和下肢力量;提高身體變向、身體位置、練習間轉換的能力。
練習方法:3~4名學生為1組,1名學生負責拋球,其他學生練習,將4個標志桶擺放成1個正方形,分別標記為1~4號,拋球學生向1號標志桶方向拋球,練習者在1號標志桶附近將球墊回至拋球者,然后沿著1-2-3-4-1號標志桶依次做加速跑—左側滑步—后退跑—右滑步等。依次進行練習,輪換拋球(圖3)。
練習規(guī)則:將球準確墊回至拋球學生處,快速完成正方形跑動。
拓展練習:向1號標志桶的前后左右方向拋球;變換拋球的力度和角度;改變正方形的邊長。
四、一拋一墊+橫移
練習目的:固定練習手型、擊球點;提高控制球的能力;發(fā)展靈敏素質和下肢力量;提高移動能力。
練習方法:2名學生為1組,1名學生負責拋球,另1名學生將球準確墊回至拋球學生1m范圍內后,迅速進行左右的移動,依次觸摸左右兩側的標志桶。每名學生練習5次,然后交換練習(圖4-1)。
練習規(guī)則:將球準確墊回至拋球學生;利用側并步或者交叉步快速完成移動觸摸標志桶練習。
拓展練習:加大標志桶之間的距離;變換拋球的力度和角度;通過改變標志桶的方位,向前后、左右、斜前、斜后方等方向移動;增加標志桶數量,并且對標志桶進行編號,拋球者報號,進行對應標志桶的移動練習(圖4-2)。
五、一拋一墊+繩梯+繞桿跑
練習目的:固定練習手型、擊球點;提高控制球的能力;發(fā)展靈敏素質和下肢力量;提高移動能力。
練習方法:8名學生為1組,學生A、B、C、D站成四邊形,學生E、F、G、H站在正方形的中心。練習開始后,學生E、F、G、H分別向4個角拋球,學生A、B、C、D將球迅速墊回至學生E、F、G、H后,沿順時針方向移動1個位置,移動方式需要通過跳躍繩梯或者繞桿跑。順時針完成1圈后,學生A、B、C、D與學生E、F、G、H交換位置繼續(xù)練習(圖5)。
練習規(guī)則:將排球準確墊回至拋球同學的位置;墊球返回后采用教師規(guī)定的練習內容進行練習。
拓展練習:改變繩梯練習方法;改變正方形的大??;變換拋球力度、角度和落點;用其他障礙物或器材替代繩梯和標志桿。
六、2名學生對墊球+下蹲觸地
練習目的:提高控制球的能力;增強靈敏性和下肢力量。
練習方法:2名學生為1組,1名學生拋球開始,進行對墊球練習,將球墊出后,迅速下蹲手觸地,然后完成連續(xù)對墊球。
練習規(guī)則:將球準確墊回至拋球學生的位置;快速下蹲手觸地面。
拓展練習:提高完成數量;用其他動作替換下蹲動作。
七、接拋(發(fā))球練習+墊遠
練習目的:提高控制球的能力;增強靈敏性和下肢力量。
練習方法:3名學生1組,學生A將球從球網一側拋(發(fā))過網至學生C處,學生C將球墊回至學生A后,迅速移動到下一位置,以墊球的方式將學生B從球網另一側拋(發(fā))來的球墊過網。依次練習(圖6)。
練習規(guī)則:將球墊過球網;將球準確墊回至拋球同學;完成1次墊球后迅速移動至下一位置。
拓展練習:提高完成數量;增加移動距離;變換拋(發(fā))球的力度、角度和落點;縮短2次拋(發(fā))球的時間;規(guī)定墊球的遠度,如,將球墊至對面前(后)場區(qū)。
八、接拋(發(fā))球練習+墊準
練習目的:提高控制球的能力;增強靈敏性和下肢力量。
練習方法:1名學生由A區(qū)域向網對面B區(qū)域(后場區(qū))拋(發(fā))球,練習者排成縱隊,向前上步接球,并將球準確墊擊至C區(qū)域(網前3號位),C區(qū)域站1~2名學生負責接球(圖7)。
練習規(guī)則:將球準確墊至規(guī)定區(qū)域:C區(qū)域(網前3號位);完成1次墊球后迅速移動至隊尾。
拓展練習:增加移動距離;變換拋(發(fā))球的力度、角度和落點;規(guī)定墊球的落點,如,將球墊至網前2號位或者對面前(后)場區(qū)。
九、教學比賽
練習目的:將墊球技術運用到比賽中,提高墊球技術的實戰(zhàn)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練習方法:4名學生為1組,兩兩對抗(圖8)。
練習規(guī)則:每球1分,先得5分者為勝,3局2勝制。
拓展練習:改變比賽場地;改變參賽人數。
參考文獻:
[1]Jay R.Hoffman.體能訓練設計指南[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