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
一、案例背景
法國著名思想家伏爾泰曾說過:“生命在于運動?!边\動,是學生的天性,也是每名學生都應(yīng)該享受的權(quán)利。筆者作為一線體育教師,在日常體育教學中,發(fā)現(xiàn)有這樣一少部分學生,他們由于身體素質(zhì)較弱,或患有先天性身體疾病、缺陷等原因,不能參與運動,但是這些學生的內(nèi)心與其他學生一樣渴望運動,渴望被關(guān)注,渴望被肯定。曾經(jīng)在我的課堂上發(fā)生過一件小事,讓我深刻地理解了運動是賦予每個人的權(quán)利,同時也明白了積極關(guān)注、促進體育后進生的進步和發(fā)展是一線體育教師身上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二、案例描述
每年全國中小學校都要根據(jù)國家教育部規(guī)定的《國家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進行測試與上報工作。2017年國慶假期剛結(jié)束,學校的體質(zhì)健康測試工作就緊鑼密鼓地展開了。測試前,我鄭重地向?qū)W生們講解了此次測試的重要性,并且詳細地介紹了測試的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力爭讓每名學生在測試中取得好成績。在學生做完準備活動充分熱身后,我宣布:“今天測試的項目是50m快速跑,下面開始分組測試。”突然,我看見隊伍中一個叫××的學生踉蹌著準備測試,我連忙說到:“差點忘了,××同學,你不用測了,特殊情況可以申請免測!”說完我立刻投入到測試的計時工作。天氣雖然炎熱,可是學生們的熱情絲毫不減?!凹佑停〖佑?!沖刺!沖刺!”我一邊計時,一邊不由自主地吶喊著。當一切都井然有序進行的時候,突然體育委員跑過來對我說:“楊老師!××哭了!”“怎么回事?沒看我正忙著計時嗎?把他帶過來!”沒過多久,體育委員又氣喘吁吁地跑來說:“楊老師,您還是去看看吧,他不肯過來。”“這不是添亂嗎?知道了,馬上過去!”我壓制著內(nèi)心的怒火,示意發(fā)令員暫停測試,立刻朝起點方向跑去??匆姲c坐在地上的××同學,我焦急地問:“××,你怎么啦?”他沒有出聲?!案嬖V楊老師,你怎么了?”我的語氣柔和了一些又問道。他支支吾吾地說:“我……”“什么?我沒聽清,再說一遍!”他又低頭不語了?!斑@么熱的天,同學們都等著我測試呢!到底怎么了?”我有點著急了。“我想測試!”他低聲說?!笆裁矗柯曇粼俅簏c。”我耐心地問道?!拔蚁霚y試!我想跑步!”說完又號啕大哭起來。他的聲音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他瘦弱的身軀原來有這么大的能量,那撕心裂肺的哭聲像是一把利劍插進了我的心里,那一刻我怔住了。我立刻蹲下身,抱住他,拍了拍他的肩膀,“××,不哭,好孩子,不哭!”“楊老師,怎么啦?××怎么哭得這么傷心?”學生們聞聲也都圍了過來。看見學生們圍過來,××同學把頭深深地埋進自己的胳膊里,盡量壓抑住自己的哭聲,不停地抽泣。我輕輕地摸了摸他后腦,輕聲地說:“××,不哭,把頭抬起來,好嗎?”××仍抽泣不動?!笆菞罾蠋煵粚Γ抑幌胫愕耐炔环奖闩懿?,按照國家測試要求你可以免測,可是我并沒有征得你的同意,不知道這會給你造成這么大的傷害,我真的是無心的,你可以給我補過的機會嗎?”我內(nèi)疚的聲音都有些顫抖了。他緩緩地抬起頭,眼睛里有了一絲光亮,然后用力地點了點頭。我輕輕地扶起他,帶著他到班級隊伍中去。那節(jié)課,××完成了跑步測試,他雖踉蹌,但并沒有摔倒,而且還堅持跑到了終點,班里有幾個平時比較懶散的學生也主動要求陪跑。他的努力與堅持,贏得了全班學生的喝彩和掌聲。
三、案例反思
1.走進學生,換位思考
那節(jié)課后,我的內(nèi)心是不平靜的。學生××患有輕度先天性腦癱,平時走路步態(tài)不穩(wěn),行動不協(xié)調(diào),但是我忽視了他有一顆想要參加運動的心。他那撕心裂肺的哭聲、那深埋的臉和踉蹌的步態(tài),以及堅持到底的決心,一直在我的腦海里閃現(xiàn)。我終于明白為什么每次排隊,試圖扶著他下樓梯去操場時,他總會說:“老師,我不用你扶,我自己可以走!”身體有缺陷的他,原來具有一顆堅強而渴望運動的心。我不禁反思:雖然按照國家對學生體質(zhì)測試的要求,他可以免測,但免測就可以忽略他的存在嗎?多少次感覺某項運動不適合他,就讓其在一旁休息;多少次他不聽我指揮固執(zhí)地堅持,卻受到我的批評;多少次害怕他會跌跤受傷,而不讓他運動等,他內(nèi)心的感覺我換位思考過嗎?我的內(nèi)心充滿了不安與內(nèi)疚,這讓我覺得應(yīng)該做些什么。
2.關(guān)注弱勢,共促成長
那節(jié)課后的第二天,由于下雨的原因,我給學生們上了一節(jié)室內(nèi)課,我在黑板上寫了“生命在于運動”幾個大字。當我播放殘奧會上運動員們奮發(fā)向上、努力拼搏的畫面時,學生們被感動了。他們知道了原來能正常運動是一種幸運與幸福,也理解了身有殘疾也應(yīng)該有運動的權(quán)利,更值得被尊重。在以后的每節(jié)體育課上,我都盡量去關(guān)注他。如,“抗震救災”“我是急救兵”“小小消防員”“龜兔賽跑”等游戲,我都有意識地讓學生知道他在一個集體中,一個都不能少。從此以后,××越來越自信,而且笑容始終掛在臉上。經(jīng)過長期觀察,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來部分身體素質(zhì)較弱的學生越來越喜歡運動,并取得了較大進步。
3.分層教學,樹立自信
教育家加德納認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個人身上的表現(xiàn)有不均衡現(xiàn)象?!边@說明人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重視,可以采用分層教學,讓每一名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在體育課上,根據(jù)教材和教學目標的需要,我通常會根據(jù)學生不同運動能力進行分組,劃分不同的達標標準與評價標準,采用不同的練習形式和方法,使學生都能夠“跳一跳摘桃子”,在不同目標達成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通過分層教學,學生們找到了各自的目標與努力方向,收獲了自信。
4.合理評價,放飛夢想
美國教育家斯塔弗爾比姆說:“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prove),而是為了改進(improve)。”在以后的體育課上,我更加注意評價的多樣性,不僅對學生的體能、知識與技能給予評價,而且更加關(guān)注學生態(tài)度與參與、情意與合作等表現(xiàn),重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jié)性評價相結(jié)合,提高學生體育學習與鍛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自信心。如,在進行《立定跳遠》教學過程中,不把跳得遠作為評價學生跳得好的唯一標準,而是用看誰跳得輕巧、看誰模仿小動物最像等來評價學生。正是因為在我眼中看見了更多“不一樣”,但也同樣積極努力的學生,我的體育課上就有了“體育榜樣之星”“體育進步之星”以及“體育愛心小天使”等。學生××在體育課上多次獲得了“體育進步之星”的稱號,這使得他臉上有了更多的笑容。
蘇聯(lián)教育家馬可連柯也曾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chǔ),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薄拔蚁霚y試!我想跑步!”喊出的是學生××內(nèi)心爆發(fā)已久的心聲。體育教師需要有一顆敏感的心,去感受不同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思考不同學生的需求。我很幸運地遇到××這樣的學生,是他讓我明白運動不是身體健全者的特權(quán),每一名學生都需要在陽光下歡快地奔跑,即使不能奔跑,他也有奔跑的權(quán)利與自由。他們不僅需要陽光和雨露的呵護,也需要風雨、雷電的磨礪。這樣,學生的成長才算完滿,他的人格發(fā)展才算健全。體育課上學生××一直在加油,也一直在進步,并不斷實現(xiàn)超越。也許他跑得沒有別人快,跳得沒有別人遠,但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可以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與自信。作為體育教師,我想告訴每一個身體條件不是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人生不是百米沖刺,而是馬拉松式的堅持。堅持到終點,鮮花和掌聲也屬于你!”孩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