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京可 種鐵 董小鑫 趙留存
摘要 目的:探討改良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MTURP)與經尿道前列腺電切(TURP)聯(lián)合經尿道膀胱頸切開(TUIBN)治療小腺體前列腺增生的臨床療效對比。方法:收治小腺體積BPH患者49例,分改良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MTURP組)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聯(lián)合經尿道膀胱頸切開術(TURP+TUIBN組),比較兩組術前、術后IPSS、PVR、Qmax等,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結果:兩組間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組織切除質量比較,與TURP+TUIBN組比較,MTURP組術后6個月IPSS評分、PVR、Qmax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無膀胱頸口攣縮出現(xiàn)。結論:MTURP治療小體積BPH可有效減少術后膀胱攣縮的發(fā)生,臨床療效與TURP+TUIBN無差異。
關鍵詞 改良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小腺體前列腺增生
老年男性最常見疾病之一即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許多醫(yī)院開展前列腺切除(TURP)聯(lián)合膀胱頸切開(TUIBN)[2]。本院自2015年起采用改良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MTURP)治療小腺體前列腺增生患者,對臨床療效進行觀察;同時比較TURP+TUIBN的手術方式,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1月- 2017年1月收治診斷為小腺體前列腺增生的患者49例,年齡57~76歲,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所有患者以住院順序按隨機量表隨機分兩組,一組采用前列腺切除聯(lián)合膀胱頸切開術(TURP+TUIBN組)24例,另一組采用改良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MTURP組)2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Qmax前列腺體積、術前IPSS評分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①經直腸超聲測定前列腺重量≤30 g;②在術前均行尿流動力學檢查診斷為膀胱出口梗阻,應排除逼尿肌及尿道外括約肌功能異常;③均排除神經源性疾?。虎艹R?guī)藥物治療無效或患者要求手術。
設備材料:采用CIRCON F25.6電切鏡,電切功率120 W,電凝功率70 W,環(huán)狀電切袢,灌注液30%甘露醇氯化鈉溶液,沖洗壓力60 cmH20。
手術方法:①TURP+TUIBN組:在完成前列腺組織常規(guī)切除后,再更換針狀電極在膀胱頸部5點、7點處,對環(huán)狀纖維進行充分切開,深至見脂肪組織。②MTURP組:在電切過程中,注意保護膀胱頸口5~7點處組織,尤其保護膀胱三角區(qū)近端膀胱黏膜,不追求視覺上將頸口處隆起抬高處切除修整與尿道在一個平面之上。
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 18.0軟件,采用(x±s)形式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各參數(shù)變化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X 2檢驗。
結果
術中及術后情況:兩組手術過程順利。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前列腺切除質量、手術時間、出血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兩組IPSS評分較術前有明顯降低,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兩組術后出院時Qmax較術前有明顯改善(P<0.01)。MTURP組經尿道切除前列腺組織重量7N 18 g,平均10.1 g,術后隨訪6~20個月,平均15個月,無膀胱頸攣縮出現(xiàn)。IPSS術后降至(5.4±2.9)分,Qmax術后升至(22.5±3.8)mL/s,PRV術后降至(12.8±12.O)mL。TURP+TUIBN組經尿道切除前列腺組織重量9~15 g,平均11.7 g;術后隨訪6~24個月,平均16個月,未出現(xiàn)膀胱頸攣縮。兩組術后IPSS和Qmax、 PRV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術后隨訪:TURP+ TUIBN組和MTURP組平均隨訪時間分別為(8.53±1.86)個月和(9.02±0.79)個月,見表1~3。
討論
本次研究采用改良的TURP,術中根據(jù)前列腺增生的具體形態(tài)變化,采用不同的電切方式,前列腺突入尿道腔內不明顯,尿道受壓變形和延長亦不明顯,但膀胱后唇抬高明顯,頸口張力較高,提示動力性因素是其主要梗阻原因的患者可行TURP+TUIBN,切除過程中不必更換針狀電極,以電切環(huán)于5點、7點火器多次淺切,切除過程中可見膀胱頸逐漸擴大、張開,在切除膀胱頸后唇組織時應盡量少切,要注意保護膀胱頸部膀胱黏膜,維持膀胱與尿道的解剖關系。而對于前列腺中葉隆起突入膀胱腔內的情況,切除過程中應注意區(qū)別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腔內部分與膀胱正常黏膜的界限,切除中葉時注意保護膀胱頸部纖維及其近端膀胱黏膜,勿向膀胱腔內過多切除膀胱黏膜及其下膀胱肌層,尤其要保護三角區(qū)膀胱黏膜,中葉切除后后尿道在矢狀位應呈“0”形改變,而不追求后尿道于膀胱三角區(qū)處于同一平面,保持膀胱頸與尿道至精阜段的“葫蘆”狀結構,也即是保護膀胱頸部的環(huán)形纖維,勿使其受到破壞。要注意對膀胱頸切除范圍進行判斷,維持膀胱與尿道的解剖關系,切除過程中應減小電切、電凝,膀胱頸部避免大范圍電凝,這樣才能避免術后膀胱頸攣縮的發(fā)生。
從本次研究結果分析,兩組治療后PVR、Qmax、IPSS等指標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而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說明MTURP完全可達到TURP+TUIBN的臨床效果,只要術中做到對膀胱頸口的保護,避免破壞膀胱頸口與尿道的解剖關系,手術結果與TURP+TUIBN療效相當,并未發(fā)生膀胱頸口攣縮。由于本研究隨訪時間及樣本量的限制,MTURP的遠期療效尚待進一步驗證。
參考文獻
[1]朱延軍,王杭,郭劍明,等.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后前列腺癌行達芬奇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臨床分析[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7(9):675-677.
[2]滕潤玲,任曉燕.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術保留膀胱頸對早期控尿的影響及安全性[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7,(7):41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