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遠
摘 要:在小學體育課程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應用能幫助學生構建自學、互學的學習模式,提升教學有效性,教師應當積極利用軟式體育器材來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簡要就如何利用軟式體育器材培養(yǎng)小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具體措施進行分析,以期為廣大小學體育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軟式體育器材;小學;小組合作;措施
在傳統的小學體育課程當中,學??偸抢贸赡昊捏w育教材展開教學,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學習有效性,同時還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而軟式體育器材的出現與應用就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重要途徑。當前所說的軟式體育器材主要是指用塑料材料取代傳統材料所制作的運動器械,是站在小學生身體素質、體育運動興趣等角度進行的運動器材創(chuàng)新,不僅適合小學生運用,還能避免體育運動過程中常見的傷害事故。
一、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組
教師要想在體育課程教學中利用軟式體育教材來對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則首先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合理的分組。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好動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為方便教師進行課堂管理,也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小組中發(fā)揮作用、參與學習,教師可將4~5人劃分到一組。同時,教師需要全面了解班級內的各個學生,把握其性格特征,合理搭配熱愛體育運動與對體育不感興趣的學生,構建和諧、互幫互助的班級小組。
二、注重對小學生合作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
為在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小組教學工作,教師需要從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意識的角度入手,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參與者。首先,教師需指導學生按照個人的性格特征進行組內職務劃分,使學生都能明確自身在小組中的作用,并在合作學習時發(fā)揮自身的作用。例如,在“十字跳”運動學習時,可將小組學生分別劃分為組長、巡視員、發(fā)令員以及展示員等,但這樣的職務劃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各個成員的職位應當是輪換的,保證其在小組中的參與性得到保證。其次,由于小學生個人能力、身體素質等方面存在著差異,教師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避免打擊能力較差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避免讓體育能力較強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失去興趣。例如,在“方程式賽跑”運動教學中,教師可適當降低體重較重、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的賽跑障礙難度,使其也能順利地完成學習。
三、引導小學生更好地與小組成員進行合作學習
教師在利用軟式體育器材進行教學時,應當學習更為先進的教學經驗,將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作為目標,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工作,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首先,在課程教學開始前,教師需將所要教授的軟式體育器材向學生展示,并在初步介紹軟式體育器材后提出“如何更好地使用這一器材完成體育訓練”這樣的問題,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進一步提出全新的問題。在小組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地予以幫助與指導。
例如,在學生利用“軟式小火箭”進行投擲運動練習時,學生往往難以通過教師口頭上的教學正確掌握投擲的角度與力度,教師就可提出“同學們,怎樣的投擲角度和力量才能保證‘小火箭飛得更高更遠呢?”之后,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讓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投擲運動的練習,并在練習過程中思考所提出的問題,最終匯總成答案,由小組代表進行發(fā)言或展示,這樣就能讓學生在合作思考的過程中掌握運動技巧。
在這之后,教師可要求各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展示,并選出小組內投擲運動表現良好的學生作為組長,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再次練習。在此過程中,小組長將承擔指導小組內成員進行運動練習的重要任務。即小組長為組內同學進行投擲運動的演示,然后小組內的其他成員針對小組長的演示進行分析,探討其與自身練習時動作上的差異,總結經驗并吸取,最終實現自身的不斷進步。在小組練習之后,教師可再次組織小組投擲運動練習表演,在此過程中針對依舊不熟練或者運動不規(guī)范的學生進行親自指導,并解決學生在投擲運動過程中存在的疑惑與問題。這樣的教學模式在應用時將能極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并提升自身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
軟式體育器材是針對小學生體育運動專門設計的體育器械,將其運用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當中,不僅能提升教學有效性,同時還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要想更好地完成這一教學目標,體育教師應當合理地進行小組劃分,并從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創(chuàng)建小組合作氛圍以及構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等角度正確開展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李智娟.田徑軟式體育器材在小學體育教學的應用效果[J].當代體育科技,2016,6(23):48-49.
[2]國際田聯少兒軟式體育器材與少兒趣味田徑項目[J].體育教學,2014,34(1):80.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