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梅
對于高中語文來說,更多的是一種人文、一種情思,需要的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與交融。因此,語文課堂上,我們首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欣賞。筆者認為,高中語文教學關鍵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欣賞,做一個有愛心、有悲天憫人情懷的人。
文本是帶有感情的,解讀文本也要帶有感情。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學習語文,首要的是情感,有一種對文本特有的篤誠與欣賞的理念去感知文本,去走進文本內容,乃至感知文本人物,走進他們的內心,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他們,以便實現(xiàn)與他們心與心的交流。
比如《項鏈》這一課,主要內容是講述一個小公務員的妻子瑪?shù)贍柕拢淮纬鱿块L舉辦的晚會,由于她愛慕虛榮,向一個貴婦人借了一條項鏈,但這條項鏈卻在舞會中丟失。為了賠償這條項鏈,她陷入了高利貸的陷阱。但最后當她還清欠款時,那位貴婦人卻告訴她,那條項鏈是假的。針對這一課,傳統(tǒng)解讀認為,這篇小說借助借項鏈、丟項鏈、賠項鏈這三個片段,分別對應了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同層次人的生活狀態(tài),繼而讓學生了解資本主義社會的丑惡現(xiàn)象。通過對比,不僅可以看出上層人士的虛偽,同樣也深刻揭露了女主人公的虛榮。這種解讀,讓學生對文本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是,如果我們用欣賞的眼光去感知文本,審視人物,則會發(fā)現(xiàn)許多不同。針對瑪?shù)贍柕拢瑐鹘y(tǒng)解讀認為她愛慕虛榮;而用欣賞的眼光審視,卻會發(fā)現(xiàn)她是一個堅強的女人,經歷了十年磨煉,面對仍舊年輕貌美的貴婦人的驚詫,她沒有自卑,更沒有嫉妒,而是非常冷靜,甚至還有點自豪地說:“沒有。我是瑪?shù)贍柕隆ち_瓦賽爾?!边@從一個側面說明,文本的女主人已經成熟了,她找回了自我,建立了那種自信與勇敢。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審視角度,不同的解讀理念,自然會有不一樣的結論。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來說,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欣賞的眼光去審視文本,繼而走進文本,與文本人物對話,與作者心對心交流。這也是推促學生走向成熟的最佳途徑。
比如《祝?!愤@篇小說,其中有個人物柳媽,她在傳統(tǒng)解讀中曾飽受批判。按照文本等級劃分,她屬于下等人,只能與祥林嫂交流。從文本內容來看,她的確與祥林嫂談話最多,甚至還有不少人認為祥林嫂的死也與柳媽有很大關聯(lián)。其中最大的理由就是柳媽沒有真正同情祥林嫂,而是用她的痛苦來填補自己那種無聊空虛的生活。也正是因為這樣,才造成對祥林嫂的精神打擊;也正因為這樣,才有人認為她這種行為可恨。
但是我們換一種思維,用欣賞的眼光審視,你會發(fā)現(xiàn),柳媽不僅生活艱辛,而且受盡苦難,比如“打皺的臉”,還有“蹙縮得像一個核桃”等等。但盡管這樣,她還是真誠地信奉、宣傳封建思想,并把它轉化為實際行動,比如“吃素,不殺生,只肯洗器皿”等。也正因為她善良,所以她才講陰司故事給祥林嫂聽,想辦法幫助祥林嫂找到“贖罪”的辦法。畢竟對于柳媽來說,她也是一個受壓迫的對象。因而當我們把目光投向祥林嫂的時候,也要對柳媽賦予同情。而對于同情來說,前提是寬恕,畢竟沒有寬恕就沒有真正的同情。也只有真正寬待他人,那么行動才會帶有公正和博愛。
文章合為時而著。對于文章來說,只有放在特定時代背景里解讀,才富有更多內涵。對于高中生來說,更要引導他們關注社會,關注國家,學會悲天憫人,學會厚德博愛。體現(xiàn)在文本中,則要引導他們用欣賞的情感去理解文本,反思內容,關注社會,關切現(xiàn)實生活。
比如《小狗包弟》,是著名作家巴金寫的。文章開頭寫作者得到包弟,并且與包弟建立起一種深厚的感情。但是最終為了保全自己,他卻出賣了包弟,把它送上了解剖臺。對于這種自私行為,巴金內心感到愧疚,大膽進行自我解剖,對自己反思,進行良心的譴責。但如果認真去閱讀文本就會發(fā)現(xiàn),包弟成為家庭累贅并不是事實,而是由作者內心的一種緊張造成的。當時并沒有殺狗政策,而是作者擔心狗叫會引來紅衛(wèi)兵,或者愛搗亂的小孩子。對于小孩子的行為,從政治層面上來講,這構不成迫害,但它會引起作者的聯(lián)想,畢竟這時候的作者已經成為驚弓之鳥。
閱讀不僅只是一種理解與欣賞,還要通過對他人的寬容與悲憫反思自身,這樣人才能得以進步,社會也更加和睦?,F(xiàn)在再回過頭來看包弟,對于一條狗的生命來說,從人的角度來分析,應該沒有一種過分的罪惡感,但是巴金這里卻有,最主要的是因為他在反思自己的人生。畢竟當“文革”結束后,不僅他家里的花園一片衰敗,而且當年的親人也都不見了。對此巴金在反思,在懺悔,要向小狗道歉,要為自己過去的十年做個總結,而懺悔則從小狗開始。
巴金先生說:“語文教育的目的就是讓人變得更美好。”因此,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更需要培養(yǎng)學生理解與欣賞他人的品質。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還要讓學生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感知人性、審視文本,繼而理解文本,領悟更為豐富、細膩的情感。
作者簡介:江蘇省如皋市江安高級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