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閱讀教學不僅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整個語言教學的基礎,對提高學生語言理解能力、寫作素養(yǎng)、文學思維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關注和探究,更加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分析了小學閱讀教學中應用比較閱讀方法的意義,并提出有效的應用策略,旨在為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比較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能力是學習一門語言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而在新課改背景下,重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進而促進其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已經成為一種大趨勢。而比較閱讀就是提高學生閱讀效果最好的方式之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比較閱讀方法能有效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愛上閱讀、會閱讀。
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用比較閱讀的意義
小學生閱讀水平較差,閱讀興趣沒能得到有效激發(fā),而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閱讀效果低下。而比較閱讀教學方法是教師在確定好閱讀目標之后,針對性選取閱讀材料,通過不同閱讀材料間的內容對比,材料中相似的詞句、段落之比,不同背景環(huán)境下作者情感比較,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不同作者作品風格對比等等,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文章,分析理解其中的差異,深入了解文章主旨大意,以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比較閱讀的應用能有效擴大學生閱讀面,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達到開發(fā)小學生智力、促進其文學素養(yǎng)提升的目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要用到兩篇或多篇的閱讀材料進行比較分析,使小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接觸更多的文章,了解更多的分析技巧,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開闊學生閱讀視野,有效補充了日常閱讀。
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比較閱讀的有效應用
1. 不同閱讀材料間的內容對比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閱讀水平、文字水平,在確定閱讀教學目標后,選取閱讀材料進行比較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題材相近,閱讀難度相近的閱讀材料進行比較分析,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閱讀材料,讓學生體會不同的感情色彩,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有效提高學生鑒賞、分析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更加注重對小學生的引導教學,貼合小學生閱讀思維,讓小學生能夠真切的從不同閱讀材料中相近的內容對比中學習分析技巧,形成自身獨特的閱讀感受。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教師可以選用《小松鼠找花生》和《小蝌蚪找媽媽》兩篇文章進行對比閱讀教學,兩篇文章題材相近,一篇是找食物、一篇是找動物,都是敘述故事型文章,教師可以從事件發(fā)生原因、經過、結果三方面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兩篇文章,深入體會兩篇文章中不同人物的情感色彩,在對比分析中深入了解兩篇文章,達到提高學生分析技巧的效果。
2. 閱讀材料中語言文字的對比
在比較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閱讀材料中語言文字的分析比較,對比同一材料中內部語言文字使得學生可以更全面、深入地分析閱讀材料的內容,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教師引導學生比較閱讀材料中語言文字可以從環(huán)境背景語言和人物描寫語言入手,通過體會不同語言環(huán)境背景下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讓學生準確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而細致分析各人物描寫語言的不同也能加強學生人物描寫能力,了解作者對各人物的看法,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文章內涵。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少年閏土》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找出文章中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語句,通過對不同段落作者情感描寫的分析,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在不同背景下對閏土的情感,從而幫助學生深入解讀文章,理解文章含義。
3. 對同一作家的作品閱讀對比
在比較閱讀教學中,教師針對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也可以進行比較分析,通過兩篇或多篇同一作家的作品進行深入分析,從寫作風格、情感表達、寫作手法等等方面進行對比,使得學生能更了解作者本人,進而理解其創(chuàng)作意圖,更好地感受閱讀材料內容及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讓學生在比較分析的閱讀模式中,理解并掌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手法。例如:在學習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查找李白其他的古詩,包括如《贈汪倫》《靜夜思》《望廬山瀑布》等等,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作者李白在不同環(huán)境、不同境遇下所作詩句情感內涵的不同,讓學生在比較閱讀的狀態(tài)下深入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感和意圖,讓學生更加理解詩句意義,提升學生閱讀分析能力。
4. 不同作家閱讀作品對比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接觸的知識面較為狹窄,有限的閱讀材料、有限的作者都容易導致學生文學視野被牢牢限制,難以打開,其思維模式也容易被固定,對培養(yǎng)學生文學素養(yǎng)、思維能力極為不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應用閱讀教學法,尤其是利用比較閱讀教學法讓學生能夠接觸更多的閱讀材料、不同寫作風格的作家,讓學生在對比不同作家作品內容、寫作手法、寫作風格中逐漸掌握多樣的閱讀分析方式,讓學生思維脫離單一文章的限制,打破思維定式,有效提高分析能力。例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兩篇文章進行比較閱讀教學。不同作家的作品,同為對景物的描寫,對地方的介紹。兩篇文章雖然都運用了總分總的寫法進行表達,但是《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介紹西沙群島美麗、富饒時是按照從海面、海底、海灘和島上四個方面,由上到下、由近及遠的順序,而《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中則是描述小興安嶺四季景色來突顯其美麗,一個從空間上,一個從時間上,通過這樣的對比,比較分析兩者景物描寫,使得學生掌握更多的分析技巧,了解更多的寫作風格,逐漸形成自身的獨特感受。
三、 結語
總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重要一環(huán),在教學中應用比較閱讀教學方法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材料各方面的比較分析中逐漸提升閱讀分析能力。教師可以通過不同閱讀材料間的內容對比,材料中相似的詞句、段落之比,不同背景環(huán)境下作者情感比較,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不同作者作品風格對比等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促進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景春.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比較閱讀的思考[J].中華少年,2017,11(13):56-57.
[2]宋丹.比較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15(05):80.
[3]葛艷.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比較閱讀的思考[J].黑河教育,2017,17(01):33-34.
[4]喬敏輝.比較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國教師,2016,12(S2):48.
作者簡介:郭黎萍,福建省廈門市,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qū)岳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