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雯
【摘要】本文通過對語文閱讀面臨問題的歸納,明確了開展語文閱讀的目的。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引導,循序漸進、有的放矢地找到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關(guān)鍵詞】語文閱讀;閱讀方法引導;閱讀習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我國語文教學倡導的方法,但長期以來,受教育水平以及應(yīng)試教育體制的影響,閱讀的實際作用并沒有發(fā)揮出來?!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庇纱丝梢?,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如何讓學生課內(nèi)得法、課外延伸,將閱讀在課內(nèi)外有效銜接,是語文教學中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閱讀面臨的問題
閱讀之所以沒有達到理想效果,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學層面,老師的重視程度不夠,重心仍然放在課堂教學和整體教學進度上,難以有精力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做輔導;二是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不高,自我學習能力和管控能力不強,閱讀往往是被動的;三是有的家長態(tài)度不端正,把課外閱讀作為一種功利性閱讀,以提高成績?yōu)槲ㄒ荒康?,而不是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
二、閱讀的目的
(一)課堂學習的延伸
閱讀,只依靠課堂閱讀是遠遠不夠的。我國教育大師、文學家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不過是些例子,教師應(yīng)從語文教材入手,目的卻在閱讀種種的書。課堂學習的閱讀時間和教材內(nèi)容有限,通過課外閱讀,有助于學生強化課堂知識。
(二)培養(yǎng)終身受益的興趣
興趣與好奇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的內(nèi)驅(qū)力。孩子的興趣是課外閱讀的最大動力,只有孩子的興趣有了,才能化被動為主動,才有閱讀的積極性。當今社會,手機、電腦等誘惑充斥著孩子的課余時間,讓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變得更難。對于老師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就變得至關(guān)重要。熱愛閱讀可以改變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終身。
三、閱讀的引導
(一)堅持課內(nèi)外結(jié)合,多角度拓寬知識面
學生的求知欲望強,課文里延伸出的一些問題是他們渴望了解的。作為教師,要在課堂上積極尋找和把握這樣的契機,抓住孩子的興趣點,以此切入,推薦適合的課外閱讀材料。以人教版語文教材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課為例,九月九日這天為何要“登高處,插茱萸”?這些傳統(tǒng)習俗從何而來,有什么意義?教材里是沒法解答的,我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去解答疑惑,他們從《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故事繪本·重陽節(jié)》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這樣的方式既加深了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的理解,又讓他們在閱讀中增加了歷史和地理方面的知識。
(二)依托新興技術(shù)手段,多媒體獲取興趣來源
前文提到,諸如“手機”“電腦”之類的媒體工具,正在越來越多地占據(jù)孩子的課余生活。如果僅僅是老師和家長嚴格限制的話,效果并不好,而且也失去了這些媒體工具對孩子學習的幫助作用。在日常教學中,我也經(jīng)常利用課件通過電腦等工具進行教學,這些課件大大豐富了教材中的知識,有益于孩子對知識的理解。
同樣的方法也可以用到課外閱讀中。平時,很少有學生會主動進行課外閱讀,即使有老師和家長的督促,閱讀積極性也不高。而學生在觀看電視節(jié)目時,有了問題往往就會主動尋找答案。例如,一些少兒科普類節(jié)目播出時,孩子受其影響就會對《十萬個為什么》之類的書產(chǎn)生閱讀興趣。這樣,興趣的產(chǎn)生也對課堂教學產(chǎn)生積極影響。例如我在教授《呼風喚雨的世紀》一課時,要給學生解釋“什么是光年”以及“原子核世界是怎樣的”,原本這些都是教學中的難點,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有些學生已經(jīng)通過看視頻帶動課外閱讀而掌握了知識點。
(三)創(chuàng)新閱讀方法,多維度提升閱讀效果
作為教師,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的重要引導者,除了要定期為孩子尋找合適的課外閱讀外,還要為孩子的閱讀找到正確方法。我在山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小學部四年級一班開展了“四讀”閱讀活動,即:師生齊讀、親子共讀、名師導讀、情景悅讀。在每周的閱讀課上和課余時間,師生齊讀同一本書,并制作了“小蜜蜂采蜜卡”,隨時記錄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好的詞句、讀書心得等。我們還不定期舉行閱讀交流會,鼓勵孩子們和老師、同學、家長分享閱讀后收獲的知識和快樂。也鼓勵家長和孩子共讀一本書,有些家長還會寫寫陪伴孩子讀書的經(jīng)歷和收獲,到班級參加親子讀書交流會。我們還邀請了一些名師和孩子們進行面對面的閱讀交流,對孩子們的閱讀方法和技巧進行指導,加深孩子們對閱讀的理解和感悟。讀完一本書后,我也會讓孩子們選取某個章節(jié)或情景,鼓勵孩子們分小組扮演角色表演出來,寓教于樂,也讓孩子們加深了對所讀作品的印象和理解,這就是“情景悅讀”。
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孩子一個人的行為,需要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共同配合。同樣,習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通過這些閱讀方法和活動,長期的潛移默化,加上家長在家庭里的督促和配合,孩子們就容易形成長期的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們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陪伴孩子的成長。
總之,閱讀是語文的根本,教學應(yīng)讓課內(nèi)外閱讀有機結(jié)合,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注意方法的指導,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學生主動去閱讀,主動去思考,突出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最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和綜合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林蔭.激發(fā)課外閱讀興趣,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1(4).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