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國蘇
摘 要: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新的課型,能很好地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實踐性和綜合性,但因為其不同于一般的語文課,操作又麻煩,很多時候被忽略。本文以《國學精典 展現(xiàn)精彩》這一主題活動的開展為例,嘗試在閱讀文本、編寫劇本、演出短劇三個環(huán)節(jié)上實施自主、合作的兩結合,充分發(fā)揮綜合性學習的作用。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三環(huán)節(jié)的設置,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實現(xiàn)了課內外結合,又有實際情境、社會實踐、生活體驗等,更易培育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綜合素質。而兩個結合給了孩子自主、合作的空間,更能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合作精神。
關鍵詞: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思考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當今社會對公民的要求越來越高: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及開放的視野等都將成為其基本能力。語文教學作為一門基礎工具學科,更應當為造就現(xiàn)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fā)揮重要作用。新課標語文從五年級上冊開始,除了每個單元的“口語交際”,還會有整一個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但我并不認為一學期只進行一次綜合性學習就可以,教師應將其貫穿在整個語文教學活動中,并根據(jù)教學內容,結合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經常性、不定期地開展,使其有個延續(xù)性。這次,我利用《國學精典 展現(xiàn)精彩》這一主題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就想嘗試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綜合素養(yǎng)。
環(huán)節(jié)一:文本閱讀
少兒版的“四大名著”,在保留原有的整體風格和語言特點的基礎上,對原著中部分次要情節(jié)、次要人物進行刪減,并對一些難以理解的語句進行了處理加工,還穿插了大量精美的圖畫,使全書變得通俗易懂。這次的文本閱讀,我們就從閱讀少兒版"四大名著”開始。學生先自主選定書本,然后選擇同一本書的同學組合成組(以自由組合為主,碰到組內人員太少或太多的,按實際情況,根據(jù)學生意愿進行微調),為后面的活動做準備。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實施過程如下:
1.自學之后,讓學生概述書的內容,檢查整體把握情況。
2.讓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3.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提高鑒賞能力。
(1)你認為哪些詞句用得特別好?為什么?
(2)如果讓你背誦,你最喜歡背哪一段?為什么?(此一環(huán)節(jié)將背誦與賞析結合起來,既提高了的背誦興趣,又加強了對句子的理解與把握)。
4.引導學生深入探索,進一步加強對故事中人物、情節(jié)的理解。
(1)四大名著中讓你感受最深的故事情節(jié)是哪一部分?
(2)你最欣賞的人物是誰?他有什么特點?與他有關的故事有哪些?
5.請學生談談閱讀名著后的感想(此環(huán)節(jié)在于重視文本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是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為后面劇本的編寫做好鋪墊)。
環(huán)節(jié)二:編寫劇本
學生都沒有編寫過劇本,對這一新的寫作形式既陌生好奇,而又覺得相當困難。我的做法是:
1.講解劇本寫作的一些常識,并下發(fā)課本劇《晏子使楚》供學生學習觀摹。
2.引導學生回憶“春晚”小品或影視劇,并適當評述現(xiàn)在中國影視曲藝方面不缺乏好演員好導演,但極缺好劇本的情況,激起學生寫作的興趣與雄心。
3.解決學生編寫劇本過程中的諸多疑難問題,掃清他們改編劇本過程中的一些障礙。
4.重點商議“怎樣演”,比如怎么樣把課文中的敘述性語言改編成人物對話,哪些地方需要添加表情或動作,哪些地方需要注明神態(tài)等。
5.答復學生可不可以合作寫劇本的詢問?(可以。但必須先獨立寫出初稿,不然,就不能很好地發(fā)揮某些同學的自主性,也影響合作效果,容易使部分同學產生依賴心理)。
6.引導學生修改劇本(可獨立或合作完成)。
這一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來說非常新奇、極具挑戰(zhàn)性,學生的熱情極高,教師除必要的指導外,盡可大膽放手,學生自己會查找有關資料,請教有關人員,主動地、愉快地完成寫作。
環(huán)節(jié)三:演出短劇
1.選出幾個好劇本,讓幾個劇本的作者做導演,根據(jù)劇情需要,在班級范圍內(也可請老師參與)挑選演員。
2.教師講解排戲時所應注意的一些事項,放手讓導演排戲。
3.排戲過程中,作一些恰當指導,隨時解決排戲過程中的一些困難。
4.貼出同學們自己設計的海報。
5.演出。(可邀請其他班同學或學校其他老師參加,以助氣氛)
6.演出后,請同學從劇本創(chuàng)作、演員表演等方面進行評價。
這一環(huán)節(jié)把本次綜合性學習推向了高潮。小學生都很愿意模仿劇中的角色,讓他們當演員參與某表演是一個非常激動的事情。編寫劇本、參與演出不僅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文本、人物的理解,而且能在某些文本的空白處進行拓展想象,在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表演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讓其在參與演出的過程中體驗到合作探究精神的重要性。
通過這次自主、合作、展示,我發(fā)現(xiàn)語文綜合性學習要有效開展,首先要掙脫“課外活動課”的思維模式,不能僅限于在某一技能的方面的演練;其次不能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當作情景作文的形式教學,不能只是為寫作收集資料、積累素材;還有在開展過程中,不要擔心因為有“非語文”因素介入,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像“語文課”了。
總之,語文綜合性學習注重自主性、實踐性、社會性、開放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借助課外、校外的各類資源,自主合作,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切莫本本主義,畫地為牢,越俎代庖。我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自由和自主創(chuàng)新的空間,更多地給學生提供積極參與、自主合作、展示自我的機會,為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
參考文獻
[1]陳小軍.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學策略初探[J].科技資訊,2014(20).
[2]李文輝.讓“語文綜合性學習”真正進入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11).
[3]李武南.引領語文綜合性學習[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06).
[4]王玉玲.加強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做法及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