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斌
【摘要】在過去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課堂已經(jīng)失去了原本的趣味性,很多學生也逐漸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學習起來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讓語文課堂充滿著生機與樂趣,進而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愛上語文。本文結(jié)合筆者實際教學經(jīng)驗,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及其對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與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堂教學必須要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上進行。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其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難以起到實際作用,還可能降低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所以要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就必須結(jié)合小學生的特點,充分發(fā)揮其主體性和積極性。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
首先,新課程改革要求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必須要認識到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與輔助作用。然而當前依舊有很多教師并未真正轉(zhuǎn)變思想觀念,依舊采取過去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以自己為中心,以教師的講為主體,沒有充分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反饋,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導致課堂教學效率難以提升,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其次,新課程標準要求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引導其完成學習任務。然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常常是預先設計好問題,讓學生機械式地回答,問題的答案基本都是固定的,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學習積極性。最后,語文教師不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僅僅關注知識內(nèi)容的教育,并未強調(diào)對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自然難以提高教學效率,語文課堂的環(huán)境氛圍也難以營造,教學質(zhì)量無法有效提升。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對策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對語文學習是否充滿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學習效率。對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備課過程中就必須要考慮到這一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來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或者可以根據(jù)知識內(nèi)容組織各種豐富的活動,如小組討論、競賽活動、講故事、成語接龍、角色扮演等,通過這些有趣的活動來調(diào)動小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讓他們的求知欲得以激發(fā),表現(xiàn)欲得以滿足,讓學生真正喜歡上語文,能夠主動積極地和教師進行溝通,促進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比如說《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很多學生對西沙群島并不了解,若僅僅是口頭講解,課堂就很枯燥。于是我們在網(wǎng)上下載了很多海底世界的美麗圖片以及西沙群島的風景視頻,讓學生欣賞。隨后從“到西沙群島旅游”這個點出發(fā)來引起學生相互探討,讓學生在美景中了解和認識西沙群島,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靈活選擇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要結(jié)合知識內(nèi)容、教學環(huán)境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來實施教學,真正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如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以及多媒體教學都是可以選擇的方法。筆者在教學《詹天佑》這篇課文的過程中,在上課之前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詹天佑的資料做好課前預習。在實際上課時拿出2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至少提出兩個問題,隨后要求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時大家相互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在學生進行討論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教師第一時間給予指導,確保每名學生的問題都能夠最終被解答,讓學生真正在課堂學習中有所收獲。在課堂接近尾聲時再使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和本節(jié)課知識相關的視頻短片。通過幾種教學方法的結(jié)合,課堂效率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三)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我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努力創(chuàng)設和諧良好的課堂氛圍。唯有在受到教師的充分重視和尊重的環(huán)境下,學生才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夠真正和教師進行有效的互動與溝通,從而讓我們在這一過程中挖掘出學生潛在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所以我們需要盡可能給學生提供發(fā)言機會,不管學生的成績?nèi)绾味疾粦斢兴缫?,要平等地看待每一名學生,充分尊重他們之間的個體差異。對學生的主動回答要及時予以肯定,當他們碰到問題后應當引導他們進行合作探討,在充分的交流中解決問題。教師要多給予小學生激勵和贊揚,幫助他們樹立學好語文的信心,讓他們能夠在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下積極主動地學習,愉快地參與教學活動,實現(xiàn)學習效率的提高。
(四)善于發(fā)掘語文之美
語文知識中包含了很多美的事物,我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當善于挖掘出教材中的美。比如說描寫祖國河山壯美的課文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描寫英雄模范人物的課文能夠讓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勵志性的課文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向上。我們不僅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也應當借助于這些“美”來實施有效的德育教育。如在教學《桂林山水》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播放桂林山水的風景片,讓學生自己講述以前曾經(jīng)去過的一些名山大川,說出自己的感受進而激發(fā)他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語文知識屬于“美”的集合,課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夠從中找到“美”的體現(xiàn),唯有真正地感受美,才能夠讓學生學好語文。
三、結(jié)語
總之,我們應當認識到,小學語文不僅是一門語言學科,同時也屬于基礎性課程,要促進其教學效率提升,必須要在未來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更加深入地學習、探索,積極應用現(xiàn)代化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上一層樓,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夢游,朱華.快樂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探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9).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