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與發(fā)展,人們的思想觀念有了一定的變化?,F(xiàn)如今,在高校板班集體中,存在著歸屬感缺失、集體主義觀念淡化的問題,這就不利于高校班級教育功能的發(fā)揮,會影響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為此,在班級教育管理中,可以引入團體心理輔導的理念,以促進學生個體以及團體的共同成長。本文主要圍繞高校班集體建設,就團體心理輔導在其中的作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團體心理輔導;高校;班集體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班級是其中的基本單位,是學生得以健康成長的搖籃。學校在開展教育管理工作時,最終會落實到每一個班級之中,這使得一個學校的校風、學風的形成,與一個班級的班風有著密切的關系。然而,在高校班集體的建設中,還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不利于學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更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下文主要圍繞高校班集體建設,就團體心理輔導在其中的作用進行探究。
一、團體心理輔導理論的相關概述
團體心理輔導,指的是團體領導者對團體成員進行引領,引領他們去圍繞某一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探討,讓他們通過團體人際交互作用去進行觀察、學習,最終實現(xiàn)自我的認知,并通過交互作用來改善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以便更好的適應生活。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意義重大,能夠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幫助解決他們心中所存在的困擾,并且對于改善大學生相互之間的人際關系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團體心理輔導在學校教育中得到了高度的重視,被廣泛應用于學校的管理之中。
團體心理輔導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1)角色扮演法;(2)心理劇;(3)行為訓練法等等。角色扮演法就是讓團體成員去模仿故事中的任務,讓他們去體驗故事中所呈現(xiàn)的不同社會角色,這樣可以讓他們更好的理解他們,了解他們的難處,進而達到相互理解的目的[1]。而心理劇則是通過讓參與者去扮演某種角色,讓其表演一些具有沖突的情境,讓其中的情緒逐漸的呈現(xiàn)出來,以促使他們達到精神上的宣泄,使參加者能夠找到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提高他們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至于行為訓練法,則是給參與者安排相應的訓練任務,讓組員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去完成,以便他們能夠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現(xiàn)狀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從總體上來看,我國高校學生的心理素質是較好的,不過現(xiàn)有的大學生中,有20%的大學生存在著心理障礙或者心理疾病等問題,還有一些學生因為存在著心理問題,所以不能夠堅持正常學習,所以只能夠退學或者休學。具體來說 ,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存在:(1)強烈的失落感。大多數學生進入大學校園時,都是以佼佼者的姿態(tài)進入其中的,但是進入到一個新的環(huán)境之后,他們逐漸發(fā)現(xiàn)了自己只是最為普通的一員,所以他們的心理產生了強烈的失落感,如果不及時調適,會影響他們今后的發(fā)展[2]。(2)在渴望獨立與家庭的依戀中存在矛盾,這導致他們的人際關系處理不夠妥當。大學生處于“青春后期”,他們的生理發(fā)育已經成熟,不過心理發(fā)展卻相對滯后。在這個時期,他們渴望獨立,渴望與人交流,但是,他們剛離開父母,對家庭有一種依戀,所以難以快速的適應到大學生活之中,這使得他們在與人交際時,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3)受到多元價值觀的沖擊,使他們的思想體系受到了影響。大學是以一個開放的姿態(tài)去迎接多種價值觀的,而且大學生樂于好學,很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所以在接觸到不同的價值觀念時,他們的心理以及思想都會產生一定的迷茫,會使他們的思想變得更加的混亂。
三、在高校班集體建設過程中,團體心理輔導所起到的主要作用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是一個長期培養(yǎng)的過程,它不是自然形成的。而學生的心理問題就會對班集體的建設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在班級內部,有一個健康融洽的心理氣氛,那么就會讓每一個班級成員體驗到歸屬感、安全感。在這種背景環(huán)境下,班級個體就更容易接受集體的目標以及價值觀,就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3]。相反,如果是一個渙散而又冷漠的班級心理氣氛,就會導致同學之間產生誤解,甚至會導致班級內的部分學生產生敵視行為,進而引發(fā)他們的嚴學情緒。針對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就需要在班級中有意識、有目的開展團體心理輔導,這樣才能夠促進班級成員的歸屬感,增強班級凝聚力,進而形成一個良好的班級心理氣氛,這對大學生的發(fā)展意義重大。 開展團體心理輔導,主要起到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1.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當前,有一些學生存在自信心不足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面的原因而導致的, (1)缺乏客觀的自我評價、(2)缺乏社會經驗,進而導致人際關系緊張、(3)缺乏對他人的信任等等。而如果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則能夠在班級內部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這樣可以使班級成員產生一種溫暖、依賴的感覺。當其他同學有同樣的心理困擾時,他就會覺得自己的問題并不是很特殊,這時,學生個體就會改變自我評價,就會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而這中觀念的改變,就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療作用[4]。
2.有助于加強班集體的溝通與協(xié)作
在高校中,有少部分學生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新生適應問題、(2)部分學生存在人際交往困難、(3)就業(yè)困難。針對這些問題,可以通過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就能夠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能夠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例如,在新生班集體建設中,為了讓同學能夠熟絡起來,消除他們的陌生感,以解決新生對環(huán)境的適應問題,班導就可以通過開展相應的組織活動, 開展與相互信任有關的游戲活動,讓新生自己起隊名,或者設隊歌,然后通過以下幾種活動 :(1)合理吹氣球、(2)盲人與拐杖等活動,來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實現(xiàn)人際破冰,增強同學之間的理解與信任。
3.有助于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
高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這些學生有著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也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等。這些個體屬于松散型群體,所以就不能夠發(fā)揮班集體的作用。但是,團體活動則是有計劃、有目的開展情境,是有意識、有步驟地組織各類團體心理活動,這樣能夠有助于班級成員之間的了解,能夠促進他們建立一個親密無間的關系,進而增加彼此間的信任。如, 教師可以開展“同舟共濟”、“相親相愛一家人”等團體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來讓班級成員感受到團體的力量,讓他們能夠體會到班級對于每一個人的重要性[5]。在活動過程中,同學們之間的信任感逐漸的增強,進而建立一個相互信賴的班級氛圍,在這個融洽的心理氣氛下,就鞥能夠讓班集體成員感受到安全感、責任感,就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進而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
4.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
當前,一些大學生存在著心理健康問題,這影響了班集體的建設,也影響了他們的進一步發(fā)展。故此,在班級建設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要及時了解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而加以解決。班級就是一個微型的社會,開展團體心理活動,就能夠將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真實地再現(xiàn)出來。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1)角色扮演、(2)心理劇等,讓學生去體驗真實的社會交往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能夠體驗到被接納之感,從而充滿希望。另外,隨著團體凝聚力的增強,使學生能夠進一步的放松自己,使他們減少心理防御,形成團結互助的環(huán)境。另外,隨著團體心理輔導的開展,能夠讓更多的成員抱著改善的態(tài)度加入其中,再加上被他人接受以及關心,使他們能夠從團體中獲得力量,這樣可以消除學生緊張的心理,能夠緩解學生的壓力,進而促使學生的耐挫折能力得到提升。在這種背景環(huán)境下,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得到了提升。
5.有助于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
在班級建設中,因為教師與學生的地位不同,又因為學校管理的需要,所以比較容易形成一種強制性的教育方式,在管理過程中,教師會對學生的行為制定一些限制,讓學生去服從這些規(guī)章制度,服從教師的意志。但是,高校學生自我意識的獨立性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如果教師過于強調規(guī)章制度,過于強調自我的意志,就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也就難以取得較好的管理效果。如果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教師通過體驗、游戲等多種方式來開展集體活動,這樣就能夠避免教師的家長式作風,避免簡單粗暴的管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有助于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如果師生之間能夠形成一種良好的關系,那么就會有助于班級管理目標的實現(xiàn)。
綜上,在今后的班集體建設中,教師要開展團體心理輔導,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加強班集體的溝通與協(xié)作;增強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這樣一來,就能夠改變當前高校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而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推動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
基金項目:2017年豫章師范學院一般課題《班級團體心理輔導對師范生心理健康及班級凝聚力的影響研究》(NSYB-17-08)。
作者簡介:徐旭紅(1975-),女,江西南昌人,豫章師范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1]廖林強,童煒娟.淺談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班集體建設中的作用——以新生班集體建設為例[J].湘潮(下半月),2011,05:71+87.
[2]羅美萍.論團體心理輔導在班集體建設中的作用[J].中國成人教育,2009,02:62-63.
[3]楊青松,林麗婭,周賢君.高校班級建設引入團體心理輔導的探索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606: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