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要】在語用理念的指導下,教學小學寫景類記敘文時,要特別注重語言的積累品味,挖掘言語形式,設計“語用”練習,由扶到放指導學法,找準節(jié)點,升華遷移。
【關鍵詞】語用理念;小學;寫景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焙苊黠@,語文教學的目標和任務聚焦在“語言文字的運用”,即“語用”方面。首先,語文是用來學習語言文字的。多少年來,語文承載了太多的重負,如思想教育、審美教育、思維創(chuàng)新,語文表面上熱熱鬧鬧的,實際上讓學生更多地失卻了和語言文字親近的機會。其次,語文是用來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多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一直強調“理解課文內容”,卻忽視了語言特色的欣賞,語言文字的運用。理解雖然很關鍵,但“語用”才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當然,語用要以理解為前提,語用也應該是理解的最高層次,學習運用語言是語文教學的責任。
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了不少以描繪景物為主的記敘文,其語句凝練生動,形象豐富多彩,感情強烈感人,意境深邃悠遠。在語用理念的指導下,教學這類課文時,要特別注重語言的積累品味,挖掘言語形式,設計“語用”練習,學法的指導,習作遷移。筆者以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北大荒的秋天》為例,談談“語用”理念下寫景類文章的教學策略。
一、品味精妙,積累詞句
(一)品析詞句
品味是一種高質量的體驗,它能準確、真切地感受到言語的深層意蘊和情味,反復品評,仔細玩味,能使學生形成準確的語言感知力。教學《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時,讓學生理解 “五彩斑斕”可否換成“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等;教學“一群小魚頂著水游過來,明鏡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這個句子時,應引導學生細細揣摩,重點體會“頂”“漾”字,“頂”的意思是小魚沒有順流而下,而是逆流而上;“漾”是水輕微地動蕩。這樣抓住動詞結合生活實際,體會作者用語的準確。
(二)積累詞句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保S多其他學科一樣,語文學科不能一蹴而就,它特別強調積累的重要性。積累就是不斷豐富語言,形成語感和讀寫技能的過程?!侗贝蠡牡那锾臁芬晃慕虒W中,對于優(yōu)美的詞語“一碧如洗、五彩斑斕、清澈見底、熱鬧非凡”這些詞語,讓學生了解意思后,將其抄寫于積累本上,便于隨時翻閱和應用。
二、體悟形式,巧設練習
文章語言的美,是通過怎么樣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的,就是所謂的言語形式,寫景類文章中無論是作者的用詞、句式還是寫作手法都可以作為語用訓練的切入點。
教學《北大荒的秋天》一課時,從詞的層面針對“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這句,設計了這樣的語言運用練習:銀灰就是像銀子一樣的灰色,那么橘黃、血紅、絳紫呢?在學生充分理解了這些詞的構成方式之后,接著讓學生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像這樣的表示顏色的詞語?
從句的層面上,結合“九月,從第一片樹葉落地開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來了?!边@句,學生先自由地說一說秋天都有哪些代表性的特點,用“九月,從 開始, 的秋天也就來了?!崩^而拓展到說話練習“三月,從 開始, 的春天也就來了?!薄笆拢瑥?開始, 的冬天也就來了?!?/p>
三、指導學法,半扶半放
寫景類文章語言精美,手法精妙,教學過程中要滲透學法指導,不僅讓學生在閱讀中品味語言特色,而且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實現(xiàn)學習方法和語言運用的遷移。
(一)學法遷移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讀懂特色段,把握讀懂特色段的方法、技巧和規(guī)律,然后引導學生自己去朗讀、感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最后放手讓學生把學到的方法加以運用?!侗贝蠡摹返那锾煲晃模?、三、四自然段都是按照總分的構段方式來組織內容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具體景物刻畫得更加形象,描寫了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原野的不同特點,而北大荒的原野熱鬧非凡最為吸引人,所以筆墨較多。所以,這三個自然段的教學,完全不必平均用力,可將第四自然段作為重點段來處理,而二、三自然段,則以半扶半放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閱讀感悟,教師通過檢查鼓勵即可。
(二)“移植”語言
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化語言的基礎上,采用多種表達方式,讓學生對語言進行充分運用,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北大荒的秋天》最后一個自然段寫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究竟有多么美呢,你能用上課文里的語言把它說給不了解北大荒的人們嗎?這樣的語言訓練,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進行了課文語言的仿用訓練,還可以促進學生對寫景類記敘文準妙語言的積累和內化。也可以通過小導游的方式來介紹北大荒的天空、小河以及原野和北大荒的物產。
四、找準節(jié)點,進行仿寫
寫景類文章的語言中有很多傳神的字眼,優(yōu)美的詞句,獨到的表現(xiàn)手法……閱讀的側重點也應成為仿寫的對象,所以在教學《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仿寫第四自然段成為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這段圍繞“原野熱鬧非凡。”這一中心句組織內容,整個段落呈現(xiàn)總分結構,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使得大豆和高粱富有人的情態(tài),可設計以“課間操場熱鬧非凡”等為中心句的仿寫練習。
總之,在小學寫景類文章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只局限于孩子們讀懂作者描寫了景物,還要引導學生去體味優(yōu)美的詞句及精妙的構思,培養(yǎng)語感,同時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