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步連
【內容摘要】隨著新型社會要求的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由“知識型”向“探究型”、“創(chuàng)新型”轉變。以前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現(xiàn)如今的教育形式,所以這幾年的教育改革在如火如荼的推進。在教學實踐中,由于考試的壓力和傳統(tǒng)教育的觀念影響,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學效率還是普遍較低的。而對于高中生來說,面對多門課程的學習壓力是很大的。要想學生在課程上學習輕松,則需要將生活中的地理與系統(tǒng)的地理知識相結合,激發(fā)其學生的學習動力。所謂的教育則是受用終身的教育。地理教學中課堂也是極為關鍵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做到地理課堂教與學的有效構建,重要是在于教學方法上的優(yōu)化和調整,使課堂盤活僵化。“活”課堂是建立在良性的師生互動上,利用互動空間實現(xiàn)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結合,形成一個整體。教師在課堂上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導教,激發(fā)學生自發(fā)性的思考、探究知識的求知欲。問題的設立中“質疑”、“思考”、“拓展”都契合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同時也為教學構建建立了良好的內在條件,利于地理教學的實質性探究。
【關鍵詞】高效課堂 互動 設置問題
很多教師都推崇有效課堂教學。那什么樣的教學才能稱之為有效教學呢?其實簡練的說就是在正確的教育教學思想指導下,通過教師的有效的行為,取得有效的教學質量,學生得到有效的綜合性發(fā)展。
一、有效課堂學習策略
1.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如果教師一味的按照自己“教”的思路來對學生進行教學,那么最終教學活動的目標就無法實現(xiàn),更別提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而是應該按照學生“學”的規(guī)律進行有效的教學。所以,一切都以學生為中心出發(fā),教學設計的方案要以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充分的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策劃教學。最好是集體備課,一起研討課堂結構,在時間分配,訓題、思考問題的設置上做到合理。教師不只是傳授知識、解答學生疑難,更多則是教會學生如何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然后思索探究。善于搭“臺階”、制作“腳手架”,才能做到“前一發(fā)而動全身”。
2.多做學法指導
常言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一個人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便已經事半功倍了。但都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的學習方法都是不一,尋求一個更好的學習方法不如尋找個適合自己的。老師可以把自己以前的學習經驗介紹給同學,讓其自我摸索出屬于自己的方法,做好中間的引導人。在地理教學中我們常使用的方法無非就是閱讀識圖和使用地圖。地圖可以說是地理學的“靈魂”,學習地理首先就是地圖,看的懂才能有繼續(xù)下去的信心,所以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善于使用地圖,學會閱讀地圖,發(fā)掘地圖冊上隱藏的信息條件。
二、緊扣教材,提出導向性問題
立足教材內容
教師提出的教學問題必須是建立在教材內容上的,不可脫綱,如此既是為了鞏固教材上的基礎知識,亦可在此過程中突出教學重點難點,同時也對重點難點的知識進行拓展練習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當然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在教學上也是至關重要的,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問題的啟迪性也是循序漸進的,是由淺入深的過程。教師的視角應站在高考上,把握高考題型和知識點的考查特點,對知識點進行拓展學習,細化知識點,提高問題的探究和啟迪性。例如:在“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課時教學中”可以設置具有層次感的問題。首先設置問題:近地面大氣受到熱、冷卻之后,分別怎樣運動?通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答案很快就得出“上升下沉”的答案。這時帶動了學生的積極,又可以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深入第二個問題:在低空、高空分別形成什么氣壓?這樣就進行了知識點的層層遞進與銜接。
三、聯(lián)系生活,設置生活性問題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生活中處處都是地理知識,它來源于生活,也將反用之于生活,都是存在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在教學中若將地理與生活隔離,學生與地理學科將會產生距離感,更別說提高興趣之說了,因此教師在平時課堂教學結構構建上應多往生活中靠,從生活中漸漸帶入知識點的切入,從而實現(xiàn)與教師的互動。例如:“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生活為切入點,將知識與生活相融合。例如提出問題:“從冬至到夏至,你們發(fā)現(xiàn)白晝會法師那個什么變化嗎?我們在夏至的時候,是不是晝長夜短呢?”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實踐的結合和親身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學科的熱情,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思考問題時就會結合平時生活的所聞所見,學生的思維能力將得到發(fā)散。
總結
總而言之,學生始終是我們該圍繞的主體,以學生終身發(fā)展建立課堂教學計劃,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注重教與學的統(tǒng)一,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xiàn)教學的靈活運用,推進高效課堂的實施。地理學科充分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我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能力,完全顯示了地理學科的價值性。
【參考文獻】
[1] 劉穎. 探討關于高中地理有效性課堂教學策略[J]. 科學導報,2014(16).
[2] 謝謙云.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J]. 科教文匯,2009(26).
[3] 謝潤歌. 高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性教學初探[J]. 劍南文學,2013(7).
[4] 李開明.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更好的發(fā)展高中地理教學.
(作者單位:山東省高青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