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高中是廣大學生理論知識積淀、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習習慣養(yǎng)成以及創(chuàng)新水平提升的重要階段,作為高中學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教學工作的開展狀況如何,深刻影響著廣大學生能力與素質的提升。特別是基于課程改革的教育大背景,探究式教學模式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其價值也得到了愈來愈多主體的認可。本文從實際出發(fā),探討了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具體策略,希望可以為專業(yè)育人目標的落實,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模式 高中生物 教學策略 創(chuàng)新方法
相較于其他常見的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的有效應用,打破了原有單向灌輸式教學體系的桎梏,充分彰顯了廣大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及主觀能動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們參與生物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特別是基于素質教育的時代大背景,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全面、有效推行探究式教學模式,對于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育意義重大。所以,探究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探究式教學的應用策略有著較高的現實價值與實踐意義。
一、探究式教學概述
所謂的探究式教學,指的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借助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自主的進行事例或者是問題的探究,最終獲得并且掌握相應的結論和原理。借助于這一教學模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參與度以及思維創(chuàng)新性得到了充分的激發(fā),他們在思考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實現了理論知識的深化。
二、合理的情境創(chuàng)設
作為一門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學科,生物學科的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并且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較高的指導價值。所以在該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應當借助于一些生活化的情境,逐步培養(yǎng)學生們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并檢驗生物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助力其學科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特別是針對一些較為抽象,理解難度較大的生物知識,如果教師不能借助于合理的教學情境,將其同學生們的實際生活有效聯系在一起,那么學生很難深入理解并記憶同其相關的知識點[1]。除此之外,相較于單純的理論灌輸式教學模式,情境的創(chuàng)設更有利于激發(fā)廣大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及主觀能動性。
而教學情境的合理創(chuàng)設,需要廣大教師吃透教材,并且深入發(fā)掘實際生活中同其教學內容關聯密切的要素,對其加以全面的整合、合理的分析、有效地利用。例如在進行有關雜交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袁隆平發(fā)明雜交水稻的案例為切入點,引導同學們思考生物技術之于人類發(fā)展的重要價值,并且深入感知生物這一學科同我們實際生活的重要聯系。在此基礎上,可以逐步引入有關雜交的理論知識,從而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之中,使同學們逐步掌握同本課教學內容相關的理論知識,并且了解到了生物方面的一些小常識,實現了自身學科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
三、科學的實驗導入
上文中我們說到,作為一門凸顯出實踐性特征的學科,生物教學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科學的實驗教學部分。借助于實驗課程的學習,可以大大提升學生對于生物這一學科學習的興趣,全面培養(yǎng)廣大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可以更好地參與到這一學科的學習過程中來[2]。而高中階段實驗課程的開展,需要廣大教師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勇于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桎梏,充分發(fā)揮廣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在自我探究、自我發(fā)現的過程中,邁入更加廣闊的生物天地。
我們以DNA雙螺旋結構的解旋這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課前應當做好充分的實驗教學準備,帶領學生們來到實驗室進行該過程的觀察活動。在利用顯微鏡觀察解旋全過程之前,教師應當帶領學生們回顧課本上有關該課的基礎理論,然后指導同學們按照合理的步驟進行觀察。最后,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讓同學們介紹其觀察的結果與感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彰顯,其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四、環(huán)節(jié)的有效對接
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完善,還離不開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這也是總結該模式應用經驗、反思教學工作開展不足的重要途徑。如果教師不能客觀的評價學生在完成探究式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那么就會使學生喪失探究的積極性,也無法在多次的探究過程中吸取經驗,獲得成長。所以,廣大生物教師應當牢牢把握高中生的學習基礎、認知能力、興趣愛好等特質,有針對性地選用探究式教學的評價方法與指標[3]。例如,生物教師可以采用探究成果展示交流、主題論文答辯、主題學術報告等活動形式,讓同學們以個體或者是小組為單位,將自己的探究式學習結果展現出來,在同學間展開全面的交流與碰撞。如此一來,有利于同學們接受到更多的思想與理念,在思維碰撞過程中激發(fā)更多的火花,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廣大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其步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結果評判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以定性為主、定量為輔。評判指標應當涵蓋學生們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等各方面的能力,盡可能對每一位學生都給予一定的鼓勵,并且為每一位同學之后的自主探究指明一定的方向與道路[4]。如此一來,可以大大提升學生對于該學科學習的積極性,使其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與應用中來。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生物的教學狀況如何,深刻影響著廣大學生理論知識的積淀、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創(chuàng)新水平的提升。廣大教學主體應當積極引入并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不斷提升高中生物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助力廣大學生更好地成長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立新.任務驅動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1):35.
[2]劉斌.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學周刊,2016(25):97-98.
[3]周俊萍,楊舒晗.啟發(fā)-互動式教學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科技風,2016(7):65.
[4]邱玲燕.以導促探,激活課堂——高中生物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2(5):153-154+158.
作者簡介:曹躍飛(1969年12月-),女,漢族,籍貫湖南省永興縣,中學一級教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學.
(作者單位:永興縣永興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