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嫻嫻
【摘要】將病例教學、提問式教學、聯系臨床教學、形象化比喻教學等融入課堂中,以學定教,學以致用,做中教,做中學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綜合運用和獨立運用各種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解剖學《消化系統》的興趣和效果。
【關鍵詞】解剖學;消化系統;教學
系統解剖學是一門十分重要的醫(yī)學基礎課,是學好其它醫(yī)學基礎課和臨床課程的橋梁。消化系統是解剖學教學的重要系統之一,現就這幾年教學中的體會作一簡要的介紹。
1 巧用病例。設疑引導。聯系生活、臨床教學
案例教學法是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通過設計恰當的案例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分析,并最終解決案例所提出的實際問題,從而實現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實踐,在實踐過程中獲得新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盡量聯系生活事例和臨床病例展開討論,不僅幫助學生開動腦筋、認真主動思考,使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使授課生動有趣。
以闌尾炎的臨床案例為例:患者,男,31歲。患者5h前進食后突然發(fā)生上腹部陣發(fā)性隱痛,伴惡心、嘔吐,自服消炎藥物后癥狀無明顯緩解,約2h前腹痛轉移至右下腹部。查體:查體:腹軟,右下腹壓痛、反跳痛陽性,體溫38.8℃,脈搏100次/分,血壓108/78mmHg。右下腹麥氏點壓痛陽性,肌緊張反跳痛存在。血常規(guī)檢查:Hb125g/L,WBC14×109/L,中性粒細胞0.85,淋巴細胞0.16。臨床診斷:急性闌尾炎。針對此案例,引導學生學習闌尾的解剖位置、毗鄰臟器。在討論中提出以下問題:何為麥氏點?打開腹腔后如何區(qū)分大小腸?手術中如何迅速準確地找到闌尾?若做麥氏切口,經哪些層次才能到達腹膜腔?學生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了知識,也提高了自學能力。并指導學生在活體上定位加深對此知識點的理解。
學習食管時,引用南京揚子晚報一則新聞《一根小魚刺,十萬大代價》:湖北一農婦十多天前被魚刺卡喉,用喝醋、吞飯團等土辦法治療,不僅沒治好,還被魚刺刺破了心臟主動脈,湖北農婦吃魚卡喉開胸取刺至少要花10萬。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這位農婦魚刺卡喉竟會刺破心臟,借此加深學生對食管周圍的毗鄰器官和食管的解剖結構這部分內容的理解、記憶。
課堂提問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如果喚情激趣、設疑導思等運用得當,能有效地啟迪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靈感。例如,在消化管學習時,用下述問題導入:一幼兒誤食一枚五角硬幣,2天后硬幣在糞便中出現,請思考該硬幣經過哪些器官和狹窄處才能排出體外?學習食管解剖位置的時候,讓學生探究為什么喝熱湯,吃熱的東西的時候會有熱流襲背的感覺?學習肛管的時候,根據生活經驗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得外痔的人比得內痔更疼?在學習輸膽管道時,提出問題:為什么經常不吃早餐,進食不規(guī)律的人容易患膽結石、膽囊炎?為什么肝炎、膽結石會引起黃疸?像這樣設置富有懸念的問題,使學生處于“困惑”、“探究”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讓學生產生積極思考。
2 以學定教。學以致用。聯系護理專業(yè)教學
衛(wèi)生部科教司《關于我國護理人力資源狀況分析和加強護理緊缺人才培養(yǎng)培訓工作的建議》中指出“加快推進護理教育教學改革,專業(yè)基礎課中應減少醫(yī)學基礎性知識的比重,增加與護理工作密切相關的內容,以突出護理的內容和特色”[1],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重視以學定教,聯系護理專業(yè)教學,針對護理專業(yè)特點,與臨床一線護理專家共同提煉解剖學教學項目和任務,進一步完善以臨床護理應用為目標的教學,密切解剖與臨床護理的聯系,把人體解剖學知識貫穿到臨床常用護理技能的操作方法和要點中,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在講上消化道及毗鄰時,以“鼻飼術”這一護理操作為切入點,先安排學生觀看護理專業(yè)學生在模型或實體上實施鼻飼術的視頻,并讓學生思考:胃管的長度應至少多少鋤?插胃管時應注意的事項是什么?如何鑒別胃管進入胃還是氣管?食管異物滯留易發(fā)生部位和正確的處理方法是什么?食管癌晚期有什么樣的臨床體征?放置胃管時的注意事項?隨后讓學生拿著胃管,在正中矢狀切的人體標本上模擬放置胃管的操作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斷地指導操作的學生,使其明確胃管行進過程依次經過的解剖結構及操作的注意事項。通過這樣的教學,使醫(yī)學理論知識與護理技能操作有機結合,將以往枯燥的解剖學課變成了有趣、有用的探索過程,有效地解決了基礎醫(yī)學教育脫離臨床實際操作的問題,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學的重點更明確,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及其實用價值也更深刻,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我愛學”,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熱情都更高漲了。
3 做中學。手腦并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教學
“做中學”是上世初美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杜威創(chuàng)立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則。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適應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因此,“做中學”的教學模式適合于強實踐、重操作的高職教育,并已成為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主流。
在學習肝臟的位置的時候,通過讓學生說位置、指位置、畫位置、拼位置四部曲來完成。第一步,小組討論,借助人體器官模型說出肝臟的位置。第二步,在人體器官模型上指出肝的位置毗鄰器官、肝的上界和下界。第三步遵循先模型后活體的原則,學生先用水彩筆在模型上畫出肝的輪廓位置,然后再到活體上畫位置(或白色T恤衫上)。對繪畫質量的好壞可用紙質填圖和教師活體檢查兩種方法來判定,也可利用平面圖和透視圖雙重疊加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評價各自繪圖的準確性。第四步,用老師設計的肝位置毗鄰器官電子拼圖游戲來檢查學習效果:將肝臟及毗鄰器官位置打亂,由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進行拼裝,結果正確與否,及時反饋及時糾正。玩游戲,明位置毗鄰,創(chuàng)設快樂、愛學的課堂。最后給出湯姆貓朗讀的肝臟歌訣,這樣做的目的是將枯燥知識趣味化,重點內容口訣化,讓學生學的有趣,學的有效?!白鲋袑W”不是單一的做,而是既動手又動腦的學習過程,是在做的過程中積極思考,養(yǎng)成善于探究,勤于實踐,勇于展示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進而獲得技能,提高能力。
筆者一直對學生強調:“你自身就是最好的標本”,課堂上讓讓學生嘗試在自己或者同學身上定位闌尾根部和膽囊底的體表位置,從體表對腔內器官進行再現,做到“心中有其形、體中有其位”。這樣的教學不死板,不教條,學生有興趣學,更有熱情做。
4 形象比喻。歌訣記憶。適應學習者特征教學
將人體的某些器官用通俗有趣的語言加以描述,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加深理解強化記憶的目的。比如:胰腺住在一個大伙看不到也摸不著的角落,深居腹膜后間隙,被肝、脾、十二指腸和胃包繞,它整天橫躺著,拿十二指腸的降部做枕頭,拿胃來做被子,把腳翹在脾門上,真可謂是是人體中最舒服的一個器官;在人體內有一套設備齊全,結構合理,配合密切的引黃系統一膽道系統,它們源源不斷地將人體內奔騰不息的“黃河”(膽汁)安全地運輸到“黃河入口”一十二指腸大乳頭,流入十二指腸內,參與食物消化;將復雜枯燥的肝形態(tài)以朗朗上口的歌訣形式歸納出來:肝為消化腺,位于膈下面;其內兩管系,膽汁產其間;若問最高點,五肋鎖中線。既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又能極大程度提高學習興趣。
5 總結歸納。承前啟后。聯系相關的章節(jié)教學
學習腮腺開口部位時,聯系肌肉系統中的行咬肌手術時的注意事項;學習肝臟時,聯系心血管系統的肝門靜脈,并用肝門靜脈系統的相關知識解釋晚期肝硬化病人出現嘔血、便血、腹水、脾臟腫大等臨床病癥的原因。再如食管、輸尿管、男性尿道等均有3個狹窄,分別出現在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里,總結歸納為:第一個狹窄為起始處的狹窄,第二個狹窄為壓迫產生的狹窄,第三個狹窄為肌肉收縮導致的狹窄。其中壓迫產生的狹窄同樣可以應用到男性尿道膜部的理解中(尿道經過會陰深橫肌時被肌肉壓迫成膜狀,因此形成了男性尿道的第二個狹窄)。這樣進行歸納總結,知識掌握相對容易,也不容易混淆,把相關的章節(jié)內容聯系起來學習,使學生對前后章節(jié)知識有整體思路,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表1所示。
總之,在整個消化系統的學習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能力培養(yǎng),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這對提高消化系統的教學質量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衛(wèi)生部科技教育司.關于我國護理人力資源狀況分析和加強護理緊缺人才培養(yǎng)培訓工作的建議[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4(18):15-18.
[2]劉鴻雁.杜威的“從做中學”理論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刊,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