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琳
【摘 要】本文通過對體育教學與終身體育的文獻進行閱讀、分析、歸類,把這個主題的文獻進行總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為今后研究大學體育教學如何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終身體育;體育教學;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7-0169-01
一、研究意義
終身體育是我們需要一生追求的目標,研究這個主題能夠讓學校和社會看到體育對于大學生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重視體育的教學工作,摒棄體育課只是放松、沒有什么用處的觀念。對于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有一定的指導作用,還能為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習慣提供了一些可行的建議。
二、終身體育的研究
(一)國內外關于終身體育的發(fā)展趨勢的研究。國外終身體育思想自20世紀60年代提出,較早研究終身體育的是前蘇聯(lián)和日本。約20世紀60年代末,蘇聯(lián)中央體育研究所所長A.V.克諾布柯夫就提出從0-100歲鍛煉身體的觀點,這在當時是很超前的觀念,眼光看的很長遠。
我國大約在30年前對終身體育進行系統(tǒng)研究,結合體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實際調查研究,提出了終身體育的概念和內容。代表人物是馬約翰先生和王則珊教授。馬先生在清華大學工作了五十多年,他一直向學生灌輸“積極鍛煉身體,爭取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思想,由于他的身體力行,清華大學的廣大師生也將這個自身的奮斗目標。最早在我國推廣終身體育思想的是王澤珊教授,他出版了我國第一本的終身體育專著《終身體育:現(xiàn)代人生活方式的一種追求》,書中系統(tǒng)地論述了終身體育的內容、原則、方法和組織管理,這對之后的學者研究終身體育提供了基礎。
(二)大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習慣的意義。桑壯壯提到養(yǎng)成終身體育習慣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利于豐富大學生課余生活,提高學習效率;還有利于他們在今后的崗位上更好的適應環(huán)境變化。[1]
潘洋認為終身體育能不斷地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毅力,形成好的心理素質,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2]
熊景輝提出終身體育能更好的指導長沙市中學體育教學的改革,指出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題,為體育教學的改革提供建議,同時能促進終身體育思想全面貫徹和落實。[3]
(三)大學體育教學對終身體育意識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屈睿的觀點與師富春在《大學體育教育應以終身體育為基礎》中提出的相似,教師重視技術教學,輕視作為學生享用終身的自我體育鍛煉方法的傳授;體育教學不重視理論知識,使得學生對體育的意義、健身價值、鍛煉方法等知識非常缺乏;教學內容陳舊重復。[4]
隋鵬翔認為高校體育課程基本上以運動技術為中心,強調體育教學過程的嚴密性,而忽視了學生的參與性。為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目標,不同程度的忽視了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鍛煉方法和興趣、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學生情感意志的鍛煉和個性的發(fā)展,因而大多數(shù)學生進入社會后也就結束了體育鍛煉。[5]
(四)大學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習慣的策略。師富春和高瑞認為,加強學校體育師資的建設,建設一支高素質、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實施培養(yǎng)大學生終生體育意識的關鍵。學校要積極組織教師的職業(yè)培訓,與時俱進,提高教師專業(yè)技能和教學能力的同時,還要關注教師的教育觀念,為素質教育打下基礎。
高瑞提出以下建議:體育教學應強調健身意識,樹立終身健身的體育觀;多開展娛樂文化運動會、健身游戲等項目,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課程建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內容要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結合,同時在授課的過程中注重體育保健知識和鍛煉方法的傳授。[6]
上述的這些觀點都是從不同方面提出,筆者想補充一點:學校可以定時舉行體育方面的講座,以及在宣傳欄貼一些運動小常識體育明星等,此外學??梢源罅χС指鞣N體育社團的活動,積極鼓勵同學們參加,讓老師和學生都感受到這種濃烈的運動氛圍。
三、結語
總之,終身體育是保證人們身心健康、社會和諧乃至國家興衰的關鍵因素。高校是學生走向社會的最后受教育階段,目前大學體育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從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改變教學內容、課程建設以及校園體育競賽的類型等,關注學生的主體性,針對學生的個性制定教學計劃,構建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加大學校體育場地經費的投入、完善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等方面進行改善,從而讓學生養(yǎng)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找到運動的快樂,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鍛煉,教師要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為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習慣推波助瀾。
參考文獻:
[1]桑壯壯.淺談當代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D].淮北師范大學,2013.
[2]潘洋.論述大學體育教學對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J].中國教育學刊,2015,(01):309-310.
[3]熊景輝.終身體育視閡下長沙市區(qū)中學體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4]師富春.大學體育教育應以終身體育為基礎[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0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