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文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中國電視劇迎接新世紀,電視劇既是一種藝術樣式又是一種文化產業(yè),都在歷史上翻開了新的篇章。電視劇編劇是一部電視劇的靈魂,應該被重視起來。但是近幾年來的電視劇有一些“變質的感覺”,不注重劇情的編輯,只注重聘請大牌明星演員,改編的重心產生了偏移。本文將針對目前中國電視劇編劇的現狀進行分析。
【關鍵詞】電視?。痪巹?;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7-0103-01
一、當前電視劇編劇的現狀分析
(一)導致編劇重心偏移原因。當前比較火的電視劇如《青云志》《花千骨》等飽受爭議,大致分為兩派:“原著粉”和“明星粉”?!霸邸闭J為,完全改變了本來的劇情,劇本被改得面目全非,無法接受。而“明星粉”則因為劇中有自己喜歡的明星就覺得這部劇很棒。結果顯而易見,“明星粉”完勝。因為大多數的觀眾就是“明星粉”?!墩D仙》原作者蕭鼎微博“粉絲”數還不足其改編劇主演李易峰、趙麗穎“粉絲”的零頭?!度朗锾一ā繁黄爻龀u,網上一片沸騰,大波網友嚴厲批判,但是之后隨著楊冪、趙又廷參加改編劇的演出,其熱度、話題之高不言而喻,不受之前抄襲風波的影響,甚至成為了現象級的國民劇。
(二)編劇的隨意化、套路化、極端化。從近期的影視劇作品中不難看出,電視劇編劇的套路化極為明顯,編劇只是機械化套路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模式,例如多角戀模式、英雄救美模式、主角光環(huán)模式。觀眾甚至都不需要觀看多少劇情,就已經能夠想象得出后續(xù)故事發(fā)展和結局,過于套路,枯燥乏味,引起視覺審美疲勞。
還有一些編劇喜歡走極端化,為了滿足部分觀眾的獵奇心理,在劇情中強制插入一些與主線劇情無關的內容,再配上與場景毫無關系的“恢弘特效”,在視覺上引起沖擊,這樣的張編充滿了各種不合理的槽點,使劇本內容嚴重偏移和情節(jié)的拖沓。[1]
二、對電視劇編劇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
(一)抓住改編的重心。對劇本的改編中應當抓住電視劇劇本整體的中心思想,多把精力用在劇本的創(chuàng)作上,不要一味為了應付觀眾心理,把成本都用在聘請明星上面,這只是一方面,不排斥聘請大牌明星,但是要適度,重點是如何對劇本的改革、創(chuàng)新。例如,《瑯琊榜》的成功就歸功于導演與演員的共同創(chuàng)作,做到了為原創(chuàng)作品增添色彩,這部作品值得作為標桿供其他編劇學習。
在這部劇中,演員盡力把作品演繹得更精彩,胡歌在此證明了他已經不再是人們記憶中的“逍遙哥哥”或者“景天”了,擺脫過去仙氣滿滿的形象,在新劇中迸發(fā)出精湛的演藝技巧,改變過去的形象,成功創(chuàng)造出新劇本全新的角色—梅長蘇,胡歌完成了角色轉型。同時編劇對劇情進行改編,以適應現代觀眾的喜好,兩者相結合,說明了演員和制片雙方的相互配合,共同創(chuàng)作出優(yōu)質的作品。[2]
(二)加強對編劇的培養(yǎng)。目前我國電視劇改編方式已經形成一種不良習慣,即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研究如何提高收視率和收益問題,引起大部分觀眾對審美的扭曲,而這種扭曲的審美又反向作用于電視劇上,縱容了某些改編劇不尊重原作,掛著原作的頭銜大肆隨意修改。為了改變這種風氣,應當重視對編劇的培養(yǎng),明確如何改編劇的正確思路,抓住對改編劇的重心,適當“接地氣”沒有問題,嚴禁“套路化”的情節(jié)和人物設定,嚴禁為了贏取大眾喜好而隨意添加與故事主線發(fā)展毫無關系、不符合場景的夸張的“恢弘特效”,要讓原作內容和人物形象能夠“殊途同歸”,符合并凸顯原創(chuàng)作者的核心思想。[3]
(三)注重每集劇情內容。通常電視劇受到總集數和每集時間的制約,如何把整部劇的內容平均分散到每一集中很困難,大多數編劇為了“湊時間”而大量進行“上集回顧”或者“回憶”,或者插入一段與劇情毫不相干的故事,令觀眾看了覺得百思不得其解。應當合理安排每一集內的內容,適當進行“上集回顧”,幫助觀眾回憶上集內容,做到承上啟下,在快結束時留下伏筆,引發(fā)觀眾興趣,討論以后的劇情發(fā)展。每隔幾集插入一段高潮內容,激發(fā)觀眾的觀看熱情。
三、結語
隨著娛樂產業(yè)化的速食化,盛行短期功利主義,導致了大部分觀眾轉變成“明星粉”,無視劇情、演技水平,只要有自己喜歡的明星演出,就是好戲,就會有超高的關注度和收視率。這導致編劇的改編能力退化,只把精力用在聘請大牌明星上,對原創(chuàng)劇本的改編十分隨意。這與觀眾心理產生了惡性循環(huán),導致改編劇的質量粗制濫造。因此需要編劇加強對原創(chuàng)劇的改編力度,還原改編的重點,重新燃起觀眾對高質量劇情的渴望,把改編劇越做越好。
參考文獻:
[1]蘇小衛(wèi).一次追問:電影創(chuàng)作水平為何難以提升—電影編劇隊伍現狀調查與研究[J].當代電影,2012,(7):71-74.
[2]陳誠.淺談國內電視劇編劇的生存困境[J].采寫編,2016,(4):82-83.
[3]郭玥岑.中國電視編劇現狀淺談[J].戲劇之家,2016,(1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