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偉強
高效課堂,是一種優(yōu)質(zhì)教學的表現(xiàn),是一些有效教學策略的結(jié)晶。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實踐中,通過對高效課堂有效策略的不斷探索,慢慢減少了師生之間的無效勞動,逐步提高語文教學特別是閱讀課教學的實效性,從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了課前所預設的對知識、能力、素養(yǎng)、情感等多維的教育目標。那么,經(jīng)過日常教學實踐的不斷檢驗,高效課堂教學中到底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呢?
一、高效預習是高效課堂的前提和準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边@個教學策略的實施旨在讓學生上課前明確學習目標,并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初步的自主學習。只有學生的課前預習做足、做好,高效課堂才得以正常運行,教學效益才會顯現(xiàn)。
[案例一]:課前出示《長城》預習提綱
師:同學們,星期五早上我們就學習新課文《長城》,請同學們按照預習提綱(下圖)認真完成預習任務。誰準備得最充分,誰的學習收獲就最多。
生1:我一定可以完成。
生2:我的收獲一定是最多的。
……
師:同學們,前兩天的預習活動完成了嗎?遇到了什么問題?
生1:我知道我國的長城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它列入了世界遺產(chǎn)名錄。
生2:我真想看看勞動人民當時修筑長城的情境。
生3:我有一個疑惑,就是我沒辦法區(qū)分長城的射口、瞭望口和垛子。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jīng)按照老師列出的綱要進行了預習和自學課文,有收獲也有困惑,這一節(jié),讓我們一起走進世界遺產(chǎn)——《長城》。
……
授新課前,老師可將預習提綱提前一至兩天提供給學生,預習提綱可以讓課代表抄在小黑板上或打印張貼于班級學習欄。對個別授課難度較大的課文,老師可采用堂上邊出示邊指導的方式來提供預習提綱。預習完成后,全班以小組為單位,歸納出組內(nèi)共同遇到的學習困惑,由組長向老師或科代表匯報,這樣可以為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或分組討論提供探究的話題。高效課堂追求的是教學效率,因此,想在40分鐘的教學時間要質(zhì)量,必須把教學活動提前到課堂之前,并盡量讓學生養(yǎng)成一種預習的好習慣,這樣才能確保在課堂里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
二、從“學情”出發(fā),做到有的放矢
“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痹趯嵤└咝дn堂教學前,我們必須調(diào)查清楚學生的“學情”,并根據(jù)“學情”來設計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確定本課教學的側(cè)重點,做到有的放矢。而學生的具體“學情”可以通過組長匯總的預習反饋或老師授課前的預習檢查等方式來了解和把握。
[案例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學情”調(diào)查
師:同學們,你們在預習過程中遇到什么困惑或不理解的地方?
生1:什么是“中華不振”?為什么說“中華不振”?
生2:魏校長在提問時,周恩來當時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生3:為什么圍觀的群眾都緊緊地握著拳頭?
生4:為什么洋人打傷了人還得意洋洋?
……
師:各小組長,你們在組內(nèi)進行預習交流活動時收集到哪些組內(nèi)尚沒解決的問題?
小組長1:我們組有一個爭論的問題,讀書到底是要為自己還是為國家?
小組長2:我們組有一個弄不懂的地方,為什么周恩來10來歲時就有如此博大的胸懷和抱負?
……
在授新課前,我通過以上兩種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具體“學情”,圍繞著學生在預習中遇到困惑和問題,一一收集并加以整合,然后確定把課文的第8自然段作為本課的一個“特寫鏡頭”,讓學生反復品讀,在讀中體會“中華不振”的真正含義,從而激發(fā)學生愛國護國的情感共鳴。經(jīng)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并不失時機地加以追問,學生之前的“學習問題”很快就在讀中得到解決。
三、組織小組學習,共同對抗質(zhì)疑
老師收集、整合學生在預習中產(chǎn)生的各種疑難問題后,再篩選一個中心問題,通過在課堂里組織有效的小組討論、小組探究、合作學習等活動,讓學生共同對抗質(zhì)疑,一起解決學習問題,高效地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
[案例三]:作者為什么忘不了“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師:在同學們的預習反饋中,老師發(fā)現(xiàn)一個最具代表性的學習問題,需要同學們分組討論:“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什么三十年來肖復興都忘不了呢?
組員1:因為葉老先生曾經(jīng)仔細、認真地為“我”修改習作。
組員2:葉老先生給“我”的習作修改使“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
組員3:葉老先生的評語讓“我”明白了應該怎樣作文。
組員4:在葉老先生家里,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曾經(jīng)好幾次印在我心里,后來每當我做人、作文時總想起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
在進行小組討論或探究時,我先讓學生進行簡單的獨學,就是讓學生自己先進行獨立思考。在討論時,小組長注意收集和整理討論的結(jié)果。一組學生展示完后,老師再請其他組同學站起來點評,最后由老師進行小結(jié),進而點出問題的答案。當然,在選擇討論問題時,要根據(jù)不同的課文內(nèi)容、特點,篩選出最具代表性的問題,以落實好教學的重、難點和教學目標。讓學生共同對抗質(zhì)疑的效果如何,關鍵取決于老師對小組學習的策劃和組織。
四、不失時機地拓展相關課外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如果說預習是高效課堂的“前置作業(yè)”,那么課外閱讀則是“后置作業(yè)”。它們共同為日常高效課堂的“高效率運行”保駕護航。高效課堂強調(diào)的是:要努力實現(xiàn)“零作業(yè)”,如需布置,也盡量布置一些拓展學生思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作業(yè),也就是與課文相關的課外閱讀。
[案例四]:童話故事書,你讀過多少?
師:同學們,學過本組“童話故事”專題課文后,你一定深深地喜歡上童話故事書了。你還知道哪些童話故事書?
生1:我知道有《格林童話》。
生2:我借過《小紅帽》這本童話書。
生3:我在書店看過《勇敢的小裁縫》。
師:太好了!既然大家那么喜愛童話故事書,我們就在下星期開展一次“童話故事大王”展示活動,讓大家來匯報讀過的童話故事,看誰匯報得最出色!
生1:太好了。
生2:我一定是最好的。
……
古人云:“文貴自得,書忌耳傳?!?引導學生進行與同組課文相關的課外閱讀,這是高效課堂有效延伸和拓展。學生在讀中悟、讀中學、讀中思、讀中憶,為日常的課堂教學提供更多的經(jīng)典人物和人物事跡,這對實施高效課堂來說,是一種積極的有益的必要的課外延伸。
五、收集、整理寫法,為“堂上寫話”服務
寫法是一種習得,每位學生都應獲得。在我們的課本里,常常呈現(xiàn)出許多有益的寫作方法,這為學生的習作提供了典范。因此,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就應和學生一起發(fā)現(xiàn)、收集并整理,不斷為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服務,為高效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案例五]:收獲寫法,為我所用
師:同學們,學習了《貓》這篇課文后,你收獲了哪些寫作方法呢?
生1:我知道了老舍爺爺用了很多具體事例來寫貓的性格。
生2:老舍爺爺寫貓的性格,是先總寫性格古怪,再用幾個事實分寫。
生3:老舍爺爺還用一些自己表面上不喜歡貓的語句來表達對它的喜愛之情。
……
師:同學們,既然大家都知道這篇文章有如此多的好的寫法,那么,下面我們就模仿老舍爺爺?shù)膶懛?,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生4:我家的小狗既溫順,又懂人性。它長著長長的耳朵,時刻在注意著我的發(fā)言。粗細的尾巴停靠在你的手上,像媽媽的手一樣溫柔。每當我悶悶不樂時,它總是搖擺著自己的尾巴,像在向我逗樂,直到我發(fā)笑才肯停下來,真是我的知心朋友。
生5:我家的母雞真是太可惡了,竟然把我?guī)蛬寢屬I回來的菜都吃光了,我家的母雞簡直是發(fā)了狂,竟然去和鄰居的小狗格斗。
……
師:太棒了!看來同學們都快成為小作家了。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學習的雙翼,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在實施高效課堂過程中,我們要充分挖掘每篇課文中的讀寫結(jié)合點,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歸納寫法,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練筆指導,通過一些堂上小練筆或課后習作,逐步豐富學生的寫作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為“高效習作”服務。
總而言之,高效課堂追求的是,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它是以最小的教學時間來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所謂“教無定法”,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也應該是多樣化的,只要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真正實現(xiàn)“減負增效”的教學策略都是有效策略。
責任編輯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