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英
【摘 要】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數學語文們的生活存在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生活中處處皆數學。因此,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提升數學能力,并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真正實現數學教學的生活化。
【關鍵詞】數學 生活化 教學情境
數學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說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但是在教學實際中,一些老師經常將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分割開來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影響到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也很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作用,對小學數學教學效益的提升形成很大阻礙,導致學生的數學意識淡薄,無法實現學以致用的效果。因此,必須要改變這一現狀,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實現二者的緊密聯(lián)系,讓學生感受數學的趣味與魅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的經驗基礎上”。為此,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基于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基礎,以學生熟悉的情景和事物為出發(fā)點,開展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有效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在進行數學知識的傳授時,若我們只是單純地給學生講解數學概念、規(guī)律、法則等,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不知道學習數學有什么用,因而對數學的學習熱情程度不高。所以,這就要求作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在教學中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創(chuàng)設一種生活化教學情境,讓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以滿心愉悅的心態(tài)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和探索。
比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節(jié)內容時,我們就可問學生:“你們到超市去買過東西嗎?還記得上次購物你都買了哪些物品嗎?你帶了多少錢?是怎么付錢的?”待學生對這些問題回答完畢之后,我們可舉行一次名為“小小商店”的購物模擬活動,即讓學生扮演顧客和售貨員,讓“顧客”拿著錢去購買物品,然后經歷算錢、付錢、找錢的過程。這樣,我們一方面能檢驗學生對人民幣不同面值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發(fā)揮自己的學習積極主動性,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本節(jié)數學內容的學習和探索中。
二、留心生活,將數學知識點與生活相結合,有效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數學學科的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之后,將數學知識運用于生活之中,解決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問題。為此,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應當留心生活,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效結合,進行生活化教學。比如:老師在講平面幾何的相關知識時,如果僅僅是給學生將一個平面三角形的旋轉等知識點,學生難以理解,那么老師就可以讓學生手工制作一個三角形在桌面上進行翻轉,這時候學生就會發(fā)現,兩個大小相同的三角形通過一定的旋轉之后是能夠重合的,這就是三角形的全等關系。而兩個內角相等邊長不等的三角形經過邊長的擴大可以相等,這就是三角形的相似關系。這樣的教學就降低了學生想象的難度,使得知識點更加直觀。
同時可以利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常見問題,引發(fā)學生的討論欲望,在學生討論之后引入知識點的教學,這樣的方法可以抽象的數學知識不再抽象,學生學習知識、解答問題也就更加簡單。比如講解平面幾何的相關知識時,圓柱體的底面半徑是10cm,已知圓柱體裝有高為30cm的水,將一個圓錐放入圓柱體中,圓柱體的水面高度上升了6cm,求圓錐的體積,已知圓錐的底面半徑為2cm,求圓錐的高。老師可以先在講臺上放一個水杯,再找一個圓錐形的物體放進去再取出來,查看水面的變化,讓學生進行討論。討論之后引入這道題目,學生也就更容易解答了。
三、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加強學生的生活體驗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睕]錯,長期將學生拘泥在封閉式的環(huán)境中進行數學理論知識的學習,無法讓學生真正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和作用,同時也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和抵抗情緒。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除了固定于課堂上的數學教學,還應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和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從而加強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樹立應用數學的意識,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如此,才能使小學數學新課標的要求得到真正的落實。
比如,在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這節(jié)內容之后,我們就可將班里學生帶到學校操場中,對學生說:“我們學校打算在操場南側砌一堵長8米,寬0.2米,高3米的墻,若每立方米需要520塊磚,那么砌這堵墻一共需要多少塊磚?”然后,要求學生根據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出問題的答案。又如,在學習了《圖形的旋轉、平移與對稱》的內容之后,我們可為學生布置這樣的數學實踐活動:一是每個人制作一張手抄報,配上花邊和文字;二是家里有電腦的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制作一張帶有花邊的幻燈片。這樣,我們通過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數學實踐活動,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加深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另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變得樂于學數學、喜歡學數學,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身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大力挖掘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兩者之間的結合點,實現數學教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中的問題,并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如此,學生才能深刻感知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才能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進而真正喜歡上數學、愛上數學。
參考文獻
[1]吳小燕.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6,(1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