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成 馬衛(wèi)賓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對比分析法,對中小學體育教師,尤其是實習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進行了理論分析和探討,認為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有三個路徑:觀察和借鑒老教師教學是經(jīng)驗路徑;教學需要教師建立自己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的理論路徑;充分利用和發(fā)掘各種教學資源的資源路徑。我們也應該課內(nèi)和課外相結(jié)合,理論和實踐相結(jié)合。
關(guān)鍵詞:中小學 體育教師 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12(a)-0130-02
對教師而言,最為貴者,當屬教學能力。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本教育學“專著”《禮記·學記》就曾記載:“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yè),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休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大致的意思是說,大學的教育,要讓學生時時練習,一定要用先王正典進行教學,休息的時候也有平時學習的東西。學習的關(guān)鍵在于練習基本功,學習音樂時,如果課余不練習基本指法,課內(nèi)就不可能把琴彈好;學習詩書時,如果不依靠課余廣泛練習比喻,課內(nèi)就不能學好詩書;學習禮法時,如果課余不學習各種場合辦事應酬的規(guī)矩,課內(nèi)就學不好禮儀。總的來說,如果對這些課外的操縵、博依、六藝不感興趣,就不可能對《詩經(jīng)》、《尚書》等正典感興趣。所以,君子學習的方法是:時刻放在心上,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學習,休息時也要做與學習有關(guān)的事情,哪怕閑暇旅游時也要牢記學習。這樣,才能潛心于學業(yè)并親敬師長,與學友和睦相處并深信所學圣賢之道,即使離開師友也不會違背。此處,我們認為,碩士研究生也應該在學校學“正典”,平時也要學,練好基本功,課內(nèi)課外要結(jié)合,應該多參加教學實踐,多練習,才能提高教學能力。那么作為我們研究生的學習,我們也應該課內(nèi)和課外相結(jié)合,理論和實踐相結(jié)合。
1 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路徑分析
1.1 觀察和借鑒老教師教學是經(jīng)驗路徑
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比如吹口哨,體育老師可能也吹過、聽過、見過、但是許久不練便變得生疏起來,而且口哨在很多時候是變化的,可以代表不同的意思,一聲長鳴可以是開始也可能是結(jié)束,短而急促可能是引起注意,也可能是警告、暫停等,長哨音和短哨音結(jié)合就更多情況了,一短+一長、一短+一短+一短+一短+一短+、一短+一長+一短等等,甚至口哨還可以有節(jié)拍,在廣播體操中,每一個8拍的動作口令是可以用口哨代替的,一般我們看到廣播體操的時候都是有廣播同時配合著音樂,如果沒有廣播和音樂的時候體育老師能不能用口哨像指揮一支樂隊一樣指揮著50個學生做廣播體操呢,這是一個新時代的“口技”。
小學體育課課堂如何通過簡單的游戲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同時還能把隊伍集合的技巧。在游戲中,體育教師可以隨便在幾個地方做標記,放一個標志物,然后指定每個標志的代碼,把所有同學編號之后讓他們到達相應的標志物處,并且可以同時要求隊伍有不同的造型,也可以要求每個同學做出不同的動作。不僅如此,這個游戲還可以變化,如果不做造型和動作,還可以把每個標志物的代碼改變,讓同學都到達自己號碼相應的地方。再比如一堂2h的籃、足、排三大球主要技術(shù)教學課,所有同學都是一邊上課一邊學習自己如何教學。老教師的言傳身教,給實習老師上課,是讓最為有意義和重要的。
1.2 充分利用和發(fā)掘各種教學資源的資源路徑。
資源,作為我們?nèi)祟惿婧桶l(fā)展的基礎,已經(jīng)成為世界各國討論和爭奪的焦點。我們最早對資源的理解是空氣、水、土地、漁業(yè)等各種自然資源,后來隨著人們對資源認識的深入和經(jīng)濟學角度的切入,資源逐漸擴展到一切能夠被人們所利用并產(chǎn)生有價值的條件,比如人力資源、管理資源、財富資源等。顧明遠主編的《教育大詞典》中,教育資源被定義為:“教育過程所占有、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即教育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財力資源的總和,亦稱‘教育經(jīng)濟條件?!比缃?,教育資源已經(jīng)成為一個耳熟能詳?shù)拇蟊娬Z匯,而且內(nèi)涵頗為豐富,外延更加擴展。社會變革的持續(xù)深入,教育作為一種公共產(chǎn)品,促使人們不僅要從宏觀的層面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實現(xiàn)教育均衡發(fā)展,促進教育公平和正義,也需要從更加微觀的層面和細微的領域入手,深刻洞察教育資源中蘊含的微觀資源,如課程資源、教學資源、德育資源等諸多精細的資源品類。所以,教育資源包括了教學資源,教學資源是教育資源,但教育資源卻不一定屬于教學資源,我們認為教學資源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達成教育目的,選擇、創(chuàng)造并最終參與到課堂中的各種因素和材料,教學資源的分類也有很多種,固有的、生成性的、思想資源、文化資源等。
我們發(fā)現(xiàn),當前的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教育資源和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都存在問題,甚至很多空白都有待進一步填補。有時候我們經(jīng)常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可是很多地方,苦的是孩子,窮的是教育,經(jīng)濟發(fā)展的嚴重不平衡必然導致經(jīng)濟技術(shù)條件的不平衡,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不平衡的縮影仍然存在,更別說在全國其他經(jīng)濟更落后的地方了。經(jīng)濟水平的差異可能短時間內(nèi)無法改變,但是國家對教育重視不足卻是不爭的事實,我國教育支出占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的比例遠遠低于發(fā)達國家,也低于同時期的日韓等亞洲國家,這筆欠債是還沒有還清的。一些學校為什么需要大量實習生,而且是每年都要,我想這個顯而易見,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因為這樣的學校體育老師嚴重不足,為什么不足?為了盡可能節(jié)約成本,校長自然把最不重要的“副科”老師砍掉,對體育課的教學資源也放在了資源配置中的最后一環(huán)。
2 教學需要教師建立自己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是理論路徑
教學有問題需要教師自己的理論來反思,來改進,但是教師本身“理論”就匱乏,又如何去解決教學問題呢?我國,也我校著名的課程與教學論專家施良方在他的三大理論之一《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中提到,他講教學的理論問題不是為了教會老師如何教學,更多的是提供一種參考,目的是讓教師自己去學習如何教學,他也一直認為,教學不是教會的,而是存在于教師自己的腦海里。我對此深表認同,并且我認為教師在教學中,提高教學能力一方面是不斷熟悉和練習,這是基礎,更重要的是教師自己要具有反思教學和研究教學的能力。現(xiàn)在的中小學教師,尤其是體育老師,如果抱著一種混日子的心態(tài)是很難在教學上有所突破的,所以提高教師的素養(yǎng)還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如何建立一種好的制度讓體育教師活躍起來,反思教學,改進教學成為重中之重。教師的自己的理論從何處而來這是一個非常關(guān)鍵的問題,如果這種問題靠教師自覺我覺得是天方夜譚,所以用現(xiàn)在很流行的話來說,就是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王仕虎.中小學兼職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途徑選擇[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34(3):141-142.
[2] 趙永忠.強化教學能力提升教學質(zhì)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對參加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技能比賽的感悟[J].體育教學,2011,31(12):16.
[3] 趙欣.農(nóng)村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北京市朝陽區(qū)農(nóng)村中小學體育教師能力提升培訓工程[J].體育教學,2008(Z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