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翠娜
[摘要]傳統(tǒng)教育中,高職院校主要是對學生開展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忽視對他們進行人文精神的教育。這樣不利于高職學生的全面成長,必須積極改進教學模式及觀念,重視對學生開展人文素質的教育。新媒體對當前高職院校教育起到積極和消極層面的影響,需要立足新媒體對當前人文素質教育模式進行思考,以強化人文素質教育的成效性。所以,對新媒體進行分析,思考當前高職院校對學生開展人文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新媒體對當前高職人文教育的影響,提出幾條借助新媒體強化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新媒體;人文素質;教育資源;價值觀念
[中圖分類號]G715???????????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4-0268-02
在之前的課程教學中,高職院校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通過理論教育和實踐學習讓學生可以深入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知識。這樣雖然可以強化學生的專業(yè)技能,但并不能很好地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特別是當前新媒體又對高職教育起到多種影響,在提供多種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又容易讓學生受到負面網(wǎng)絡思想的侵蝕出現(xiàn)一些不正確的價值認知。為此,高職院校需要對新媒體進行正確的理解,立足新媒體思考提升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給學生打造更優(yōu)質的人文教育學習平臺。這樣可以積極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模式,將更多有價值教育資源投入人文素質培養(yǎng)中,逐漸引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認知。
一、對新媒體的理解
新媒體是針對傳統(tǒng)媒體出現(xiàn)的一個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名詞,是在傳統(tǒng)廣播電視和報刊等基礎上發(fā)展的新興媒體形態(tài)。新媒體主要是借助網(wǎng)絡技術、無線通信以及移動技術進行平臺建設,同時借助電腦與數(shù)字電視機等終端設備傳遞多種信息的媒體形態(tài)。新媒體有著很強的傳播優(yōu)勢,并有著獨特的展示功能,受到青年群體的歡迎。同時,新媒體對人的價值認知有著很大的影響,在改變之前生活和交流方式的基礎上,對人們思維以及觀念模式造成多種影響。
二、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現(xiàn)狀
(一)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基礎弱
結合學術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當前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人文素質基礎比較差的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所掌握的人文知識比較少。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源主要是初高中階段學習基礎比較弱的學生,這些學生往往相對缺少科學的學習方法,很難投入學科知識的探索和應用中,這樣就導致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基礎比較差。(2)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未能養(yǎng)成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1]。高職院校學生的家長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學科知識的教育,而忽視對他們進行人文素質的家庭培養(yǎng)。同時,一些家長的價值觀存在偏失現(xiàn)象,不能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這樣就導致很多高職學生不具備正確的價值認知。
(二)整體重視度不夠高
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開展專業(yè)培訓的過程中,更加重視的是如何提升專業(yè)教學的成效性,讓學生可以在校園教育中掌握更多的專業(yè)知識,讓他們在實踐中實現(xiàn)專業(yè)技能的逐步培養(yǎng)。相比之下,對人文素質教育整體的重視程度不高,無論是管理層,還是教師在對學生實施專業(yè)教學和管理的過程中,都忽視對他們進行人文精神的教育,這樣很難讓高職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職業(yè)素養(yǎng)。首先,在安排課時教育的過程中是以專業(yè)理論教育為主,很少開辟人文教育課[2]。這樣就導致高職學生不能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人文素質的專業(yè)教育,不能讓他們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其次,在對教學資源進行配置的過程中,高職院校將更多的教學資源投入專業(yè)教育中,并沒有整合有關人文素質教育內容,不能給學生提供高質量的人文教育。
(三)缺少人文教育的資源
近年來,高職院校雖然立足素質教育對課程以及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改革,但仍然沒有對人文素質教育投入更多真正的關注力,缺少人文教育的資源。在對高職學生開展人文素質相關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主要立足思想政治教材對學生開展價值觀念的教育,依照教材內容讓學生樹立一些正確的行為意識,或者是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灌輸樹立愛國情懷和民族團結等精神。教師并沒有對有關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也沒有將當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等內容融入人文素質的教育中,不能借助各種媒體和資料深入挖掘最新的人文教育資源。這樣就導致高職院校在對學生實施人文教育的過程中存在教育資源匱乏的現(xiàn)象,影響人文素質教育的整體效果。
三、高職院校在實施人文教育過程中新媒體帶來的影響
(一)積極層面的影響
通過對新媒體的內涵和特征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新媒體對高職人文素質教育主要產(chǎn)生積極和消極兩方面影響。新媒體可以增加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內容,逐漸豐富人文教育的內涵,有助于高職院校提升人文素質教育的效果。同時,新媒體有助于高職院校逐漸改變素質教育的模式。高職院校可以將信息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納入人文素質教育中,有助于院校打造創(chuàng)新性的人文素質教育平臺,改變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模式。這樣可以激發(fā)高職學生參與到人文知識學習和運用中的積極性[3]。此外,新媒體給高職院校提供更多人文素質教育資源,也能逐漸改變素質教育的模式,更好地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這樣可以滿足不同學生對人文素質知識進行學習的需求。
(二)消極層面的影響
新媒體雖然對高職院校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提供了諸多積極影響,但是不能忽視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首先,新媒體給高職學生更多接受信息的渠道,讓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等客戶端收獲諸多的網(wǎng)絡信息。這樣雖然可以滿足學生對信息知識進行學習的需求,但是也容易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多種不良的網(wǎng)絡信息和思想。如受到一些負面思想和價值觀念的引導,學生會養(yǎng)成一些不正確的消費觀念,經(jīng)常存在攀比或購買奢侈品的行為。新媒體改變高職學生進行信息交流的渠道,學生可以在網(wǎng)絡上發(fā)布自己的一些想法,也可以在微信朋友圈或微信群中轉載一些文章。如果學生發(fā)布或轉載一些負面思想的文章內容,不僅會對自身的行為觀念造成影響,也會影響周邊群體的價值認知。
四、高職院校借助新媒體實施高質量人文教育的途徑
(一)借助新媒體豐富人文教育的內容
針對新媒體對當前人文素質教育所造成的影響,高職院校需要積極打造多樣化的人文素質教育平臺,逐漸強化思想教育的成效性。本文認為高職院校首先要借助新媒體的優(yōu)勢豐富人文教育內容。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新媒體搜集當前有關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并對這些教育內容進行整理,結合實際情況向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以此豐富教師對學生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同時,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新媒體對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進行整理和融合,增強學生對這些價值教育的內容理解。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人文知識儲備量,也能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當前社會發(fā)展,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認知[4]。此外,高職院校也可以借助校園網(wǎng)、圖書館網(wǎng)站以及微信公眾號等打造人文素質教育平臺,發(fā)布即時性的人文資訊內容,也可以提出幾個人文素質話題讓學生進行討論,提升人文素質教育的全面性和科學性。
(二)立足新媒體營造有效的人文教育氛圍
高職院??梢詮囊韵聝蓚€方面營造高質量的人文教育氛圍:(1)從空間上營造人文素質教育的氛圍。高職院??梢栽谛麄鳈谏蠌堎N有關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不單是文字內容的介紹,也可以加入圖片或者是漫畫內容,積極打造高效的人文教育環(huán)境。同時,高職院校也需要發(fā)揮學生社團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影響,組織開展多種文藝演出或者是其他形式的文化活動,積極營造有效的人文教育氛圍。(2)充分運用新媒體開辟全新的人文素質教育陣地。高職院??梢栽跀?shù)字電視或者是LED宣傳屏上播放相關的人文教育內容,讓學生得到人文素質教育的熏陶。同時,高職院校也應該借助校園論壇、廣播站以及校園電子雜志等載體宣傳優(yōu)秀的價值精神,讓學生可以在濃厚的人文素質教育氛圍中獲得更好的教育。
(三)運用新媒體打造師生互動的網(wǎng)絡平臺
在傳統(tǒng)人文素質教育中,教師也只能是對學生開展灌輸式的人文素質教育,具體表現(xiàn)為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灌輸樹立愛國情懷和民族團結等精神。這樣的課程教育是不科學的,同時也不能讓師生實現(xiàn)有效互動,影響整體人文素質教育的效果。為此,高職院校需要運用新媒體打造師生互動的網(wǎng)絡平臺,提升人文素質等教育的成效性。首先,專業(yè)教師可以通過朋友圈或者是QQ群向學生開展人文素質的互動教育[5]。在網(wǎng)絡空間中和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互動,可以將更多的教育資源納入網(wǎng)絡教育平臺中,打破之前人文教育在時間以及空間層面上的限制,向學生傳遞優(yōu)秀的價值觀念。其次,教師也可以借助新媒體構建情感訴說平臺,學生可以通過匿名的方式向教師講解自己一些困惑或者是心理問題,教師可以對他們開展針對性的心理輔導,解決學生成長中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
高職院校必須立足當前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所提出的需求,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改進,更加重視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成長。新媒體對當前高職院校教育起到積極影響,有助于院校打造創(chuàng)新性的人文素質教育平臺,也能強化人文素質的效果。為此,高職院校要想借助新媒體實施高質量人文教育,不僅要借助新媒體豐富人文教育的內容,也應該立足新媒體營造有效的人文教育氛圍。此外,高職院校需要運用新媒體打造師生互動的網(wǎng)絡平臺,提升人文素質等教育的成效性。
參考文獻:
[1]楊閩.新媒體環(huán)境下邊疆高職院校學生媒介素養(yǎng)教育初探[J].考試周刊,2014(47):163-164.
[2]李小明,楊妮.新媒體下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初探[J].現(xiàn)代經(jīng)濟信息,2017(8):446.
[3]張春玲,柳建國.價值理性視野下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模式初探[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7(6):95-99.
[4]王皓潔.傳統(tǒng)文化流失背景下高職學生人文素質多維教育體系構建[J].價值工程,2016,35(9):177-179.
[5]王永春.試述新媒體語境下高職院校校史校情教育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以江蘇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28(4):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