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云 方蘇春
[摘要]經濟全球化和人類面臨的許多共同問題有力地推動了全世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新發(fā)展。日本是亞洲的發(fā)達國家,積極倡導推進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進程。在日本政府主導下,頒布實施了系列高等教育國際化政策,以期增強日本高等教育的全球競爭力。深入研究以國際化為重點的日本開放辦學的內部支撐體系,借鑒日本高等教育國際經驗,揚長避短,以期為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提供良好的借鑒。
[關鍵詞] 日本;高等教育;國際化;開放辦學
[中圖分類號]? G649?????? ??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4-0264-02
一、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愈演愈烈,高等教育國際化合作不斷發(fā)展,而“開放辦學”成為一種高校辦學的新型戰(zhàn)略模式,受到了許多地區(qū)知名高校的歡迎。因此,在推進“開放辦學”政策發(fā)展的時候,了解和把握戰(zhàn)略模式背后的科學內涵,充分認識其深刻意義以及明確和規(guī)范該模式的具體實施,就顯得尤為重要。日本是亞洲的發(fā)達國家,積極倡導推進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進程。在日本政府主導下,頒布實施了系列高等教育國際化政策,以期增強日本高等教育的全球競爭力。本文深入研究了以國際化為重點的日本開放辦學的內部支撐體系,借鑒日本高等教育國際經驗,揚長避短,以期為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提供良好的借鑒。
二、日本高校實施“開放辦學”政策的內涵與意義
要討論日本高校為何開始實施“開放辦學”政策,必須從相關的背景開始了解起。具體而言,日本的“開放辦學”政策是伴隨著其國家政治經濟實力的衰退以及國際化教育水平不斷下降的背景應運而生的。
(一)日本高校實施“開放辦學”政策的背景和意義
從20個世紀60年代開始,由于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中心”和“過度倒入市場原理刺激生產”的兩大政策的影響,日本本土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國家經濟的發(fā)展之間出現了不協(xié)調不平衡的狀態(tài)。此外,隨著技術的進步,社會生產結構和產業(yè)發(fā)展方向之間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加上20世紀末期由美國輻射向全球的金融危機同樣也極大程度地影響到了日本。過度依靠市場經濟體制自我調控的日本經濟面臨困境,過度生產,供過于求,從而導致了大量失業(yè)人口。經濟所帶來的不穩(wěn)定迅速體現在政治上,國民對政府不作為的憤怒,來自民間的巨大壓力造成了民眾不信任和抵觸心理。至此,日本陷入了長達二十年的經濟低迷時期,而為了緩解危機,刺激經濟發(fā)展,歷屆政府都在尋找有效的政策。2010年6月,菅直人內閣提出了“新成長”戰(zhàn)略。該政策將日本的社會危機的改善,直接概括成為三大目標:強經濟、財政和社會保障,并且細化出了七個重大戰(zhàn)略發(fā)展領域,將高校教育和人才培養(yǎng)作為其中一個部分優(yōu)先提出。因此,高校教育改革的發(fā)展,是基于日本經濟政治危機之下的一劑“猛藥”。
更進一步來說,二戰(zhàn)后日本從戰(zhàn)后經濟中逐步恢復,正是依仗了大力發(fā)展教育的政策。而當時所執(zhí)行的教育政策,在如今全球化背景來看,顯得力所不及。尤其是日本高等教育在國家化進程之中這一塊。最突出的表現為留學生的名額,不僅僅是日本年輕人普遍對出國留學參與度極低,而且日本高校在接受國際留學生的增長速度上也遠遠落后于其他發(fā)達國家。學生是高校教育的主體,學生參與教育國際化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留學,而日本對留學培養(yǎng)這一部分的輕視使其教育質量在新世紀到來之際不增反跌。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政府重新重視高校教育發(fā)展,試圖培養(yǎng)高端人才對國家政治和經濟的發(fā)展都有著深遠而持久的意義?!伴_放辦學”這樣一種幫助高校跳出自身桎梏,從時間跨度和空間維度的全新角度來看待自身的學術研究和教育進展的教育政策就顯得格外的實用。
(二)日本高校實施“開放辦學”政策的內涵
目前,國內對高?!伴_放辦學”的內涵還沒有比較統(tǒng)一的論述,袁部長認為,高校開放辦學就是“牢固確立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思想。拓寬辦學思路,改變人才培養(yǎng)模式,實行對內對外全方位的開放”。
事實上,“開放教學”,從字面意義上進行解釋,實際上指的是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進行興辦學校等社會活動,但這種解釋顯得過分的抽象和概括。細化來說,“開放”是一種相對于“保守”和“封閉”而言的心態(tài),也即是用包容和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和自身存在相當差異的事物,并且在抱有求同存異,認識對方長處,彌補自身短板的準備去進行合作和學習。另外,“開放”又可以被理解為一種獨特的視野。不同于局限在自身范圍內的見識,以“開放”的視野進行學習和發(fā)展,可以使主體更加清醒地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從一個獨特的角度來更加深入地認識自己。而“開放辦學”,則是通過謂語把主體凝固在高校身上,也就是,從高校的角度來說,無論是以“開放”的心態(tài),還是“開放”的視野,都可以幫助他們跳出自身的桎梏,從時間跨度和空間維度的全新角度來看待自身的學術研究和教育進展的發(fā)展。日本在實施“開放辦學”政策時,除了對優(yōu)化教材配置、細化課程分類、培養(yǎng)學生特長、在術業(yè)有專攻上不斷的深化改革以外,而且格外強調在招收生源地環(huán)節(jié)增加開放性,從招生領域的不斷擴大、到招生質量的多次強調。在加強國際合作教學培養(yǎng)項目的同時,也從本校的校園文化入手,通過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等一系列平臺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意識,通過學生實習、實踐等方式以及“游學”“短期留學”等項目,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三、以國際化為重點日本高校開放辦學的內外部支撐體系研究
(一)日本高校開放辦學的內部支撐體系
從內部來說,日本高?!伴_放辦學”的政策很大程度收益于高校內部或民間經濟團體。
自2010年以后,日本政府先后成立了“國際人才培養(yǎng)推進會議”“產學官聯(lián)合培養(yǎng)國際人才推進會議”等組織。這些組織的設立,吸引了大量民間經濟團體的參與,從公眾宣傳之中提升了全民對國際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在當今信息科技快速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之下,對國際型人才培養(yǎng)的一系列討論往往是在高科技的競爭背景下進行的。因此,除了政府的相關推廣和宣傳之外,來自高科技產業(yè)內部的要求和信息產業(yè)自身的發(fā)展動力,使培養(yǎng)國際型技術人才成為發(fā)展高校教育的重要衡量標準?;诖耍毡靖咝ψ陨硖岢龅囊笸杏谌缦聝牲c:首先,留學生的培養(yǎng),主要體現在招攬和吸收大量優(yōu)秀的留學生,并且將之培養(yǎng)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其次,開闊日本學生的留學視野和豐富體驗,豐富他們在海外的學習和科研經驗,努力在世界舞臺上活躍,而非局限于日本本土地區(qū)。
從推行效果來看,這兩個目標的提出受到了社會公眾的認可,因此也得到了來自民間和公共財團的資金支持。日本高校以設立英語學位課程項目,一方面推進了日本大學和歐美國家科研上的來往和互動,另一方面借以吸收大量的留學生?,F在,日本幾所重要的高校已經參與到“開放辦學”的戰(zhàn)略性企劃之中。
(二)日本高校開放辦學的外部支撐體系
從外部來看,日本高校開放辦學的支撐體系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板塊。
首先,“開放辦學”政策是在政府的主導下進行的。在日本,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倡導主要經由國際生流動的政策進行,特別是國際留學生進入日本高校的就讀。日本政府為了鼓勵日本文化的輸送和表達,在國際學生的交流活動中給出了非常優(yōu)惠的政策,例如1983年“2000年10萬人”計劃,旨在從民間和國家的雙重層面,全方位、多角度地促進高等教育國家的進程。該計劃不僅為國際留學生提供了高昂的獎學金和優(yōu)惠的入學條件,而且對人才選拔和引入提高了門欄。最終,該計劃推行的數十年時間之中,國際學生的質量和數量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緊接著,日本政府在2008年起草了“30萬國際學生計劃”。該計劃目標是在未來二十年之中,讓日本國際學生的數量增長到30萬。此外,日本政府鼓勵高校設置更多的全英文授課項目,并在大量延邊港口城市設置了海外辦事處,方便英語學生學習。高校能夠有效地在招收留學生的項目上取得重大突破,與政府的政策支持與財政支持是脫不開關系的。
其次,目標明確,強調大學生在全球競爭力的提高。有著明確的目標——為了增強日本大學生在全球的競爭實力,日本高校在政府的主導下就開展了大量促進大學教學的國際化項目,不斷擴展和完善日本的教育網絡,不僅加強了日本大學和亞洲內國家高校的聯(lián)絡和往來,更是不斷深化和北美、歐洲等國家的高校來往。該計劃具體分為四個步驟,首先是日本、中國、韓國于2011年共同建立了“亞洲校園”項目,其次,在2011年開始,鼓勵同東南亞國家大學間的國際交流,接著,從2013年開始,日本逐步實施東南亞國際學生流動項目(AIMS),在2014年,日本開始和俄國、印度等國家的高學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最后,對研究項目的重視和支持。2014年,日本開始推行“頂級全球化大學計劃”。首批就有37所高校被選入該計劃,在這37所高校之中,又有13所被選為“頂級大學”。對大學的劃分的評比,不僅刺激了高校之間的競爭意識和發(fā)展意識,而且為政府財政撥款置頂了比較明確的方向。針對有潛力的學校,日本政府每年將投入1億至4億日元的資助,而這部分資金僅僅作為對科研項目的開發(fā)。此外,為了提高日本高校在全球的知名度,日本政府通過“世界頂級國際研究中心建設”(WPI)計劃,支持日本國際性大學建立高度國際化的研究中心,來自世界各地許多研究人員被邀請加入這些研究中心,從事全球最高標準的研究。
四、結語
經濟全球化和人類面臨的許多共同問題有力地推動了全世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新發(fā)展。在日本政府主導下,頒布實施了系列高等教育國際化政策,以期增強日本高等教育的全球競爭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北疚纳钊胙芯苛艘試H化為重點的日本開放辦學的內部支撐體系,充分借鑒日本在高等教育國際化方面的經驗,有利于我國制定科學的高等教育國際化發(fā)展戰(zhàn)略,也有利于我國增強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實力,以獲得更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秦東興.日本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新路徑:以“加強大學世界拓展力事業(yè)”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2017(3):72-77.
[2]隋祎寧.日本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fā)展及若干問題之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9):38-39.
[3]熊博暉.日本高等教育國際化發(fā)展戰(zhàn)略及啟示[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91-96.
[4]尹貞姬、王昱.日本留學生政策與國際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J].東北亞外語研究,2015(4):70-75.
[5]曾小軍.日本高等教育國際化:動因、政策與挑戰(zhàn)[J].高教探索,2017(6):86-90.